沁源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打赢大龙圩战斗,聂荣臻一把抱起他,
TUhjnbcbe - 2024/6/30 17:50:00
北京治疗白癜风优势 https://m.39.net/pf/a_4601404.html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毛泽东的这首《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相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

不熟悉的话也没关系,这篇文章讲的就是名句“前头捉了张辉瓒”背后的故事。

年12月7日,这是令红军振奋的一天。蒋介石率军队到南昌准备对红军进行第一次大“围剿”,足足十万兵力,进攻赣南和闽南的红军根据地。红军以寡敌众,反击成功,全歼敌人,第一次反“围剿”红军大获全胜,毛泽东听闻后,喜形于色,在马背上就吟诵出来。

但后来人们只知诗句,不知其人,就像这些长征事迹: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传唱广泛,但人们很少知道背后领导这些战役的人。这些光辉历史的创造都是同一个人。

他就是一位“低调”的开国上将——李聚奎,和邓华将军齐名,在军中同志们赞誉他为“将圣”。

图|李聚奎

在人才辈出的红军队伍里,他有着怎样波澜壮阔的经历,又独独被称为“将圣”呢?今天,我们就要走进李聚奎的故事里,是故事也是人生。

年12月31日,李聚奎在湖南安化兰田(今属涟源)西坪村出生了,他的父亲母亲初为人父母,心中欣喜,又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长大,给孩子取名“李新喜”,在李聚奎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他一直都叫这个名字,后来改成李聚奎,还是后来参军时候的事了。

李聚奎家里就是普通的农民家庭,在李聚奎出生后,母亲又生下了五个孩子,李聚奎的家境不算富裕,家里一下子六个孩子嗷嗷待哺,他年纪轻轻,但是身为家里老大,他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想为父母做些分担。

然而,李聚奎没留在家里干农活,而是被父亲送去了家乡的私塾念书。

父亲虽然是农民,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是他知道,知识对人是很重要的东西。如果自己的小孩,小小年纪就不让他读书,让他下地干活,那么以后就更没有机会学知识了,那不就是重走了自己的老路?一辈子都被困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里,还要受到地主的欺压。这么一番考量,他一咬牙把李聚奎送进了私塾。

进入私塾念书的李聚奎心中自然很高兴,就是附近的乡亲,能够把孩子送去念书的都很少。他感念父亲对自己的好,父亲用他的肩膀为自己创造了两年无忧的学习生活,李聚奎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学习很勤奋,人也机灵,领悟力很强,很快融入了学习生活中。正是这两年的教育,让李聚奎的文化底蕴不断积累起来。建国后,在开国上将中称得上小知识分子了。

乡里的私塾不比正规的学校,但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让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雪上加霜。

那几年雨水很少,干旱的天气很影响收成,家里收的粮食连一家人温饱都很难满足。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才9岁的李聚奎明白父母每次秋收时,紧皱的眉头里掩藏的苦涩。他的心里开始动摇了,在私塾里念的书能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10岁的时候,他下定了决心:从私塾里辍学,回家帮衬父母。于是,李聚奎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民生活。他发现,在这样的生活,自己的心里并不苦闷,辛苦自然是辛苦的,但是能和亲人在一起生活,家人相互扶持,相依为命的感觉让他感觉很温暖,但是他没有放弃过寻找更好的出路。

身在西坪村的穷乡僻壤,但李聚奎过得并不闭世。长到十几岁的年纪,他已经是个颇有思想的小大人,他知道外面的世界不太平,风雨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飘到兰田镇来,自己绝不能坐以待毙,那是弱者的做法,他想让自己变得强大,给家人更好的庇护。

年的夏天,趁着家里农闲,他决定外出参军。

同年的8月,他到了长沙报名参军,9月就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工兵营一连,当时在唐生智部下担任士兵,在军中开始崭露头角,之后被提拔为班长。就这样,李聚奎参与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事件——北伐战争中。

长沙老照片

在这一时期,李聚奎遇到了彭德怀,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去走。

在国民大革命进行后,国共实行党内合作,李聚奎所在的军队被编入了湖南独立第五师,李聚奎当时在1团,团长就是彭德怀。

年,继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大革命破灭。反动势力露出了他们的爪牙,开始大肆谋害先进革命分子,中国革命陷入困局。

李聚奎在独立5师一团当兵的时候,彭德怀经常给士兵们讲党的思想和主张,马克思主义经常被提到,这和他少年时在私塾学过的“之乎者也”完全不同,但他知道,那是崭新的思想,是可以挽救国家的利器。更重要的是,彭德怀对待军中将士和以前的军官更是不同,他侠肝义胆,有情有义,没有尊卑之见,与其说他是上级,不如说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李聚奎被彭德怀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他决定追随党,跟着彭德怀闹革命,闹出新天地!

彭德怀

年,李聚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党革命的低迷时期,毅然投入了平江起义的战场上。就像他在第一次参加党小组会上,发表的决心:“我这一辈子跟党是跟定了,党让我干什么!”

在红5军班长、排长、连长到营长,他凭借自己在军中的突出表现,一路稳步晋升,一直坚定追随彭德怀,在他军中听令。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德曾经给红5军官兵训话:“当红军要有三条,一不要钱,二不要命,三不要家,有这三条才能当好红军。”朱德的这一席话留在了李聚奎的心中。

朱德

年,参加了前三次“反围剿”战役的李聚奎已经是战斗经验丰富的老战士了。毛泽东的诗作“前头捉了张辉瓒”其实讲的就是李聚奎的战绩。

那还是第一次红军“反围剿”,当时已经是团长的李聚奎,带领两个团的兵力打了敌方师长张辉瓒,在军中一战成名。在战役即将结束时,一颗流弹射中了李聚奎的大腿,伤口血流不止,他硬是撑到了政治委员朱良才赶到,才放心地让军医把自己抬下去,留下一句:“让预备队二十六团上,就可结束战斗了。”

李聚奎在前三次“反围剿”中,从军中一个无名小卒成长为了小有名气的军中将领,不仅职位越升越高,还十分得彭德怀的信赖。

第四次反“围剿”迫在眉睫,李聚奎率部参加了黄斯湾和浒湾战役,获得了阶段性胜利后,李聚奎就被调任红九师的师长,这意味他在第四次“反围剿”中的责任更加重大了。

就在年的2月26日,国民党的第五十二师并一个旅的兵力纠集在大龙圩,准备对红军发动进攻。这时,红军自然不能坐以待毙,这方后患必须马上铲除,如果不能将敌军拦截在大龙圩之外,恐怕危及红军大后方。

为此,红军正在为战前做部署。怎么迎战?派谁迎战?

这时,红一军团的首长脑海中一个名字闪过,他向其他领导同志建议道:不如派红九师去,我看他们师和师长都很不错,前三次“反围剿”配合地相当不错,打了几个大胜仗。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后,由于战情紧急,他就将李聚奎喊到跟前。

他直接告诉李聚奎:“你带九师直插大龙圩,动作要快,袭击敌人师部,争取活捉敌师长。”

第一次“反围剿”,李聚奎就俘虏了师长张辉瓒,这次又是一个师长,但他知道首长绝对不是在调侃什么的,就是实打实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张辉瓒

接到任务后,李聚奎马上回到军中,调兵遣将,让士兵以最快的时间整装出发,一刻钟之后,大部队就直奔大龙圩迎敌去了。

红九师在路上一鼓作气,没有丝毫耽误,直到距离大龙圩只有半公里的位置,李聚奎在最前面号令大家停下来,原地休息。李聚奎此举自然有他的考虑,该马不停蹄的时候,一刻也不能松懈;但是应该静候时机,也绝对不能轻举妄动。

李聚奎令队伍原地休整的原因有三:一是大家长时间急行军,确实累了。二是士兵们体能在赶路时大量消耗,不做休整,冒然迎敌,对我方不利;三是不知前方状况如何,可以先派侦察兵上前考察敌情,再行作战部署。

所以在军队休整的时候,李聚奎也没有闲着。他叫上副官,两人一起去就在附近找了一个制高点,两人拿起随身的望远镜,对着国民党军队驻扎的地方眺望。

这一眼有了些收获,他在望远镜里看到,一位身穿雨衣的指挥官也正在查看周围。只见,他站在大龙圩旁边的一座小河桥,身后还有一匹马,旁边跟着负责牵马的马牟,另外还有几名提兜的军官模样的人围在他身侧。看着他的穿着和气度,李聚奎心中已经有了几分推测:那个正被众星捧月围在中间的人,应该是第五十二师的某位高级将领。

他和军队中其他将领讨论后,根据附近的地形条件,快速制定作战计划。

他命令军队采用急袭战法向大龙圩发动进攻,排成一排对敌人进行包抄,让敌人被打得措手不及!

为了尽可能延长先发制人的优势,李聚奎选择了增大火力来达到突击效果,他命令队伍里的机枪连和步兵连同时进攻,但是机枪连在一般的作战中,是不会冲锋在前的。但是这次,李聚奎根据形势需要,让机枪连打头阵,给敌人以强有力的震慑。

事实证明,李聚奎的策略用对了!敌人显然对红九师的突袭始料未及,加上红军猛烈而密集的炮火,他们根本招架不住,只能被打得节节败退。察觉到敌人有想要撤退的意图,李聚奎命令部下截断敌人后退的线路,就这样,在红军的“包圆式”打法下,在短短的40分钟内,敌人的一个师和旅就被红一军消灭了。敌方师和部下多人一起被李聚奎俘虏了!这是多么傲人的战绩!

李聚奎和士兵们带着战果回去后,当时任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高兴极了,一把抱起前来汇报的李聚奎,在原地转了好几圈,激动地大声喊道:“红军万岁!”据在场的人后来回忆当时的情形,没见过聂荣臻同志们那么高兴过,就像个孩子一样,不光聂荣臻,军中的其他将士都被李聚奎军队的勇猛战绩震动了!

聂荣臻

为了纪念红军长征的英雄壮举,也是有感而发,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写道:“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大家对这几句诗句应该耳熟能详,也知道“强渡大渡河”这一著名的长征故事,但是当时,红军能够顺利渡过大渡河,离不开一些功臣,他们就是李聚奎和他的部队。

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由于河流翻越了崇山峻岭,一泻千里,水势很急,不会划水的人到了河里,很有可能被湍急的河水冲走。所以能够想象,李聚奎和他的红一师要顺利渡过这条大河,是一件多么艰巨又充满危险的事。但是李聚奎他知道自己绝对不能退缩,因为他在入党时向党的誓言犹在耳畔,这是他的信仰,更是坚持他继续斗争的动力!

接到上级调令,李聚奎和当时的政治委员马上率部出发,赶往大渡河。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当时,下着连绵的大雨,两人带着红一师,冒着大雨行军了一天一夜,才走到马鞍山。到达马鞍山,就遇上了国民党军队,两军相接,自然又是一场激战。李聚奎率领红一军奋勇杀敌,歼灭了守卫在安顺场河段的两个连。

要尽快将身后增援的敌军甩掉,李聚奎命令部下马上渡到河对岸!

为了探探水势,李聚奎决定先组建一支渡河奋勇队,让他们打先锋,再让大部队跟上。

组建奋勇队的任务被交到了一营营长孙继先的肩上,他刚把这个决定告诉将士们,大家就积极地向他表决心:愿意成为奋勇队的一员,但是奋勇队要隐蔽作战,所以人数不能太多,最终选出了17名战士。

第二天一早,奋勇队就出发了。他们在连长熊尚林的指挥下,登上了渡河的船只。此时,他们奔赴前线,就像电影《敢死队》演绎得那样,为了这份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任务,为了身后的战友,他们需要用勇气和谋略化解危机。

奋勇队只身犯险,为了给他们打掩护,红一团团长杨得志命令部下:轻重机枪掩护,向对岸的敌军进行扫射,让他们顾不上向奋勇队开火。

果然,对岸的守军看到载满了士兵的船只向他们开过去,从工事里探出头来,企图向奋勇队进行火力封锁,但是杨得志命令在这岸掩护的机枪连,向对岸猛烈开枪,红军密集的攻势让敌军根本顾不上拦截奋勇队了。

孙继先

在这惊心动魄的十几分钟里,奋勇队终于突破了国民党的重重火力,渡到了河对岸。停靠后,奋勇队迅速下船,保持警戒,强有力地占据了大渡河的对岸。为之后红军大部队的渡河打了一个很好的头阵。在他们的接应下,红军顺利地渡过了大渡河,这就是强渡大渡河的故事,但是将士们为此受过的苦,流过的血,大家都难以想象!

年对李聚奎来说是沉重的一年,这一年,李聚奎率领的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失利,遭遇了强劲的对手——马家军骑兵,许多红军牺牲了。李聚奎作为西路军的指挥员,他的内心十分沉重又歉疚,西路军的失败和战士们的伤亡,成为了压在他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当时,为了躲避马家军的围追堵截,他暂时待在了祁连山一带,那里荒芜人烟,一日三餐都成了大问题,但是他根本顾不得这些,只想尽快回到党的军队里,重整旗鼓再战。

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查,他想到了一个办法:扮成乞丐。他向老乡借了一件破布衣服,又把空了的手枪拆掉,更重要的是把红星奖章藏好,绝对不能弄丢了!因为那不仅是他荣誉的象征,还是他和党连接起来的信物!

祁连山

于是,第二天早上,他穿上破布衣服,为了掩人耳目,他还往脸上抹了一层锅灰,确定红星奖章藏在隐蔽的位置后,他就出发了,他的目的地只有一个,那就是:党组织。扮成乞丐的这一路,他走得很辛苦。

白天他把自己藏在山沟和草丛里,一待就是一天的时间,到了晚上,就专挑人迹罕至的敌方走。赶路饿了的话,就向沿途的人家讨点干粮吃,渴了的话就捡地上的雪块吃。这样艰苦的日子,他一过就是两个月,装作乞丐走了一千多里,还设法躲过了敌人的搜捕。终于在一天,找到了党中央所在地陕北革命根据地,那一天他眼含热泪地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只告诉他:“你是虽败犹荣!”

李聚奎之前半生南征北战,大部分时间都在军旅生涯中渡过,他的家人也跟随他经历了战争的动荡。

李聚奎与妻儿

李聚奎的妻子是王慧颖,也是一位先进的共产主义者,二十多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中,曾经在抗战时,担任山东冠县妇救会的主任,为女性的平等和解放奔走半生,和李聚奎结婚后,育有五位子女。

年,在山西沁源县,李聚奎初为人父,他的长子李生雨出生了。但是他马上要外出打仗,初生的孩子经受不住行军的颠簸,没有办法带在身边照顾,所以在他出生半年时,就把他交给了奶妈照顾,小小年纪就和父母分离了。直到几岁时,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是父亲直接忙碌地看不见身影,聚少离多的日子,李生雨和父亲的感情没有生疏,反而十分融洽。因为李生雨知道,自己的父亲李聚奎是一位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大英雄,他为自己的父亲感到骄傲。

新中国成立后,李聚奎刚打完解放海南岛的战役,当时他担任第四野战军的后勤部参谋长,就被紧急调往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这次的身份有点特殊,他要为朝鲜战争的后方保障基地保驾护航。

聂荣臻从众多的后勤干部中,一眼就选中了李聚奎!两人在第四次“反围剿”战役中配合良好,活捉敌方师长,打了个漂亮的大胜仗,聂荣臻对李聚奎的能力和应变性都很信任,于是他向毛泽东建议道:可以用李聚奎,毛泽东对李聚奎在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也是知道的,于是立马同意了。

抗美援朝战争中,李聚奎果然不负众望,立了大功,不过此功,不是李聚奎在战场上建立的,而是在于献言之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毛泽东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美军的空军袭击,而我军的前方和后方在空军掩护上都很薄弱,尤其是囤积粮草的后方。李聚奎作为后方的守卫官,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建立防空哨。这个方法被采纳了以后,果然我军的损失减少了,后方也得到了保障!解放军在战场上也减少了后顾之忧,战局被扭转了。

年6月,美国远东空军副参谋长知晓了李聚奎提出的防空哨计策时,感慨地说道:“在朝鲜的美军司令官们经常说,他们希望在战争结束后,能会见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共军的后勤部部长。”这个人就是李聚奎上将。

年,历经了半生战火的开国上将李聚奎逝世了,他给子女们没有留下遗产,只有一份精神遗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把这几个字写在纸上交给了五个子女。这位大将军作为共产党人,把一生奉献给了党,他的心中有信念,有信仰,这些都源自对党的热爱!

1
查看完整版本: 打赢大龙圩战斗,聂荣臻一把抱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