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抗日英雄民兵楷模李德昌沁源县档案馆
TUhjnbcbe - 2024/5/13 17:38:00

作者:韩元理

李德昌,年出生在沁源县官军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成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他少年时期就有报国之志,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民兵组织。历任村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民兵队长、武委会主任、党支部委员、区青救会委员、区武委会副主任,沁源民兵远征连连长等职。在著名的沁源围困战中,他带领民兵积极开展游击战、麻雀战、地雷战,创造了天空炸雷。领导民兵作战75次,毙伤鬼子48人。爆炸33次,炸死鬼子57个。组织领导官军村的民兵群众开展全民性劳武结合运动,坚持一手拿枪,一手拿锄的全民武装。太岳区党委曾发起“李德昌运动”,号召大家向他学习。他所在的官军村被命名为“抗日模范村”。年1月在太岳区召开的群英大会上,他被授予“特等民兵杀敌英雄”的光荣称号,刘伯承、邓小平首长奖给了“爆炸英雄”锦旗。

反扫荡初露锋芒

年日寇的铁蹄踏上沁源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连续五次进行疯狂的大“扫荡”。这时的李德昌在民兵队里虽说年纪最小,但精明强干,办事利落,站岗放哨,传送情报,干得很出色。

年10月21日,已是村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的李德昌,一大早就得到情报,说日军的扫荡部队已到了离官军村二十多里的地方。针对敌情他和民兵队长郑士威一起研究了反扫荡的对策,要求民兵检查好武器弹药,把地雷装上爆发管,并组织群众迅速空室清野,准备向山里转移。

“铛铛”的锣声响了,李德昌指挥着全村的老百姓向山里转移。男人们挑着担子,女人们带着孩子,紧张而有序地向村西的榆皮沟转移。民兵们在敌人可能经过的地方和路口都埋上了地雷,迅速撤到了娘娘庙山上,一场激烈的反扫荡战斗开始了。这次日军“扫荡”来势很猛,10月21日早接到日军进犯的消息,21日中午由东向西,由北向南的日军,在官军村的河滩、山头上先后出现,飞速往沁源城关方向逼进。其人数之多,速度之快是以往“扫荡”时少见的。往南走的日本兵尾部未完,由南向北的日本兵又来了,南北夹攻,其势汹汹。扫荡的敌人开始搜山了,民兵们在有群众隐蔽的山上站岗放哨,监视敌人,传递消息。李德昌带了几个民兵在没有群众的山头上伺机打击敌人。这时一股日军顺着榆皮沟向群众隐蔽的山上搜索,在这千钩一发之际,德昌对民兵们说,必须赶快把敌人引走,不然群众就要遭殃了。他果断地决定,一个排子枪射向敌群。敌人发现对面山上有民兵,调转头向李德昌所在的山上发起攻击,掷弹筒、机关枪雨点般地洒向山头。李德昌和民兵们放了两枪,迅速转移到另一座山头;打上两枪,又转移了,把鬼子闹得晕头转向。就这样几个民兵引着大批敌人在深山老林中打了一天转转,把敌人拖得疲惫不堪,而我民兵群众无一伤亡。在山里长大的民兵地形熟悉,爬山利落。日军在训练场上那样凶狠,但在深山里却如猪一样笨拙,精良武器也派不上用场。就这样,官军村的民兵群众在深山里坚持反扫荡斗争一个多月,敌人的扫荡计划落了空。敌人上山少了,但公路补给线却是他们的必经之路。在斗争处于艰难复杂的重要时刻,县、区派干部来到榆皮沟传达上级的指示说,日军驻下来不走了,县委号召全县人民要做长期打算,全面开展围困敌人的斗争。根据县委指示,李德昌组织民兵多次回村抢粮,前后共抢出粮食多担,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他们又在反扫荡的同时组织民兵和群众在榆皮沟里搭棚打窑洞,安置了群众的住宿。就这样,他们使距离交口鬼子据点仅十几公里的榆皮沟成了生活和战斗的山庄,官军村成了卡在敌人“二沁大道”上的咽喉。

地雷阵大显神威

日军占驻沁源县城后,妄图在沁源搞“山岳剿共实验区”,于是大肆强迫民夫修筑二沁公路,以达其维持沁源据点之敌,并蚕食我太岳根据地的目的。期间,官军村民兵遵照县围困指挥部关于切断敌人运输线,卡住敌人咽喉,困死敌人,彻底粉碎敌人的阴谋的指示,破坏公路,袭敌车,使敌人一到官军就提心吊胆,丧魂落魄。

为了彻底控制二沁大道,有效地打击敌人运输队,李德昌领导官军民兵们决定在二沁路上大摆地雷阵。这一行动计划得到上级和部队的支持,县围困指挥部派人送来了两箱地雷,38团派工兵聂排长传授埋雷、造雷技术。

侦察员送来情报说:“明天敌人的汽车运输队从沁县往沁源城关据点送粮。”李德昌说咱们让敌人尝尝铁西瓜和石圪蛋的厉害。下午,他和聂排长到二沁路上察看地形,选择了布雷点。第二天拂晓前,民兵们担着地雷、石雷,踏着西去的月光来到二沁路上,在聂排长的指导下埋上地雷并巧妙地伪装好。38团蔡爱卿团长带着一连子弟兵来到官军配合民兵袭击敌人,在汽路两旁的山上设下了埋伏。民兵们从榆皮沟转到娘娘庙山上隐蔽起来,我军民从早等到半响午。只见从交口方向来了敌人的一队步兵,他们没进村却绕小道到了官军庄子山上,然后几步远一个撒开,看样子是打掩护。又过了约半个小时,远远看见官军村东面的汽路上尘土飞扬,聂排长说,敌人的车队过来了。德昌一边数着“一辆、两辆......”一边下达了准备战斗的命令。民兵们看着敌人的第一辆汽车进入了雷区,只听见“轰隆”一声就被炸翻了。车上的鬼子被甩出老远,有的被炸死,有的被摔伤。后面的汽车不敢乱动。在庄子上放哨的日本兵,看见汽车被炸,架起机关枪盲目地乱打起来。瞎打了半天,没见动静,以为没事了,便把膏药旗摆了摆,指挥后面的汽车继续前进。敌人的第二辆汽车刚行到埋第二颗地雷的地方,就听到“轰隆”又一声。第二辆汽车也报销了。这回日军哨兵又是一顿瞎打。山头上民兵们悄悄地把帽子用棍子撑起来,诱骗敌人。敌人看见帽子,以为是八路军便用机关枪扫射起来。我蔡爱卿团长率领的一连人马,沉着迎战,敌人未全部进入伏击圈,一枪不发。敌人朝山上打了一个多小时,见不还击,以为平安无事了,哨兵离开庄子沿汽路察看了一遍,也没看出什么破绽来,这时日军官又指挥汽车往前开。没走多远,第三辆汽车又压响了地雷。后面的汽车见状,连忙调头往回开。你撞他碰,乱作一团,正在这时,部队首长一声令下“打!”我军的机关枪、迫击炮、掷弹筒一齐洒向敌群。李德昌和官军村民兵配合部队打大仗还是第一次,打得痛快过瘾。这场战斗进行了约五、六个钟头,敌人组织的两次冲锋,都被我军击退。日军指挥官见势不妙,准备撤退。部队首长一声令下,冲锋号吹响了,“冲啊!杀呀!”的喊声震天撼地,我军士气高昂,一拥而上。敌人狼狈逃窜,溃不成军。

这次战斗结束后,敌人的汽车不敢再来。半月头上,又不得不来,他们开来两辆汽车探路,看有无部队,有无地雷。当汽车刚开到官军村西大柳树下,上次埋的“火锅子雷”被踏响了,开头的一辆汽车被报销了。后面的那辆汽车赶快掉头就跑,从此,敌人的“二沁”运输大道,被我民兵切断了,再也看不见汽车的踪影。

敌人在二沁公路的汽车运输被卡断后,为了接济沁源城的敌人,不得不改为驮骡运输,但也逃不脱我地雷阵的阻击。狡猾的敌人每次路过官军都绕道而行,且一次绕一个地方,企图逃避我民兵的袭击。

李德昌发现敌人的行踪后,带领民兵把河道、小路、草滩、庄稼地里,凡是敌人可能通过的地方都埋上地雷。他和民兵们还创造了拉雷、绊雷、火锅子雷、水雷,形成了一个天罗地网的地雷阵。敌人到处挨打,被逼得重新回到二沁路上。这时,敌人想出对策,派掩护部队抢占山头护送。官军娘娘庙地势险要,攻能进退能守,且扼二沁大道于山下,于是娘娘庙就成了敌我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

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有利条件后,他们决定扬我之长,避我之短,在娘娘庙山上再摆地雷阵。敌人可能上山的路线,全部用绊雷封死。树上挂起了吊雷,石头丛里布上石雷,半山腰安上拉雷,山头上还准备了许多能滚的圆石头。

一天拂晓,李德昌领着民兵们埋伏在娘娘庙山顶上。天刚蒙蒙亮,敌人的掩护部队和驮骡运输队就从交口据点一前一后出发,来到官军寨子上。稍停一会,敌人的掩护部队就分两路沿娘娘庙山的南北两侧往上爬。只爬了十几米高,南侧的敌人就绊响了地雷,“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那个鬼子裁倒后滚下山去。后面的敌人都爬下不敢再动,北侧的敌人听到爆炸声,集中火力向山顶射击。民兵们在山上隐蔽着不动声色,敌人见没有还击,以为平安无事了,就加快速度向上爬。快爬到半山腰时,敌指挥官急令停止前进,上下左右进行观察。这时,李德昌觉得应该给鬼子加点油了,随即向敌人打了一枪。一个鬼子应声倒下,敌人发现山头上有民兵埋伏,机枪、掷弹筒一齐向山顶攻击,鬼子也都拼命往上冲。李德昌见时机成熟,便命令拉雷。倾刻拉雷、石雷、树上的吊雷同时怒吼,炸得鬼子鬼哭狼嚎,乱作一团。在敌人混乱之中,李德昌向众民兵喊了一声“滚石头”。石头从山顶上“轰隆,轰隆”地往下滚,砸得鬼子防不胜防,抱头乱窜,来不及躲避的敌人随石头一起滚下山去。没有丧命的鬼子一溜烟地往下跑,夺路逃命。寨上的敌驮骡运输队见掩护部队遭到我民兵阻击,也调转头,赶着驮骡不顾一切地往交口方向逃命。

德昌和民兵们挺立在高山青松下,与隐蔽在山里的群众一道,瞧着敌人的狼狈样子欢呼跳跃起来。

围困战劳武结合

自从日军占据沁源县城在交口扎下据点以后,严重威胁着群众的生产。官军村地处二沁大道的要塞,又在敌交口据点的眼皮底下,所担负的对敌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双重任务就更为艰巨。

在围困沁源之敌的斗争刚刚开始,县围困指挥部就号召全县人民开荒种地,扩大耕地面积,开展生产自救。李德昌响应号召,率先在官军村组织领导民兵和群众创造了劳力与武力结合的方式,保卫生产,建立了一手拿枪一手拿锄的全民武装。

年春播季节,李德昌领导民兵多次召开群众大会反复进行抢耕抢种的宣传动员,把全村72个男劳力和部分女劳力都组织起来,分组分片开展春耕生产。他还对民兵们如何站岗放哨,掩护群众安全抢耕抢种作了周密布置。

根据官军村的地形,他们在村南和村北设两个树哨,在离鬼子交口据点最近的锣鼓山上设了暗哨,严密监视敌人的行动。暗哨和树哨的联系信号是:暗哨背后山腰里的树上挂上白布,示为安全。如敌人出发,白布即取掉,山头上的树哨亦立即按倒,劳动的群众就马上转移到后山的安全地带。

抢收抢种的工作从4月下旬开始。每天一大早,民兵们先行放哨,树哨立起,群众就开始下地劳动。遇到鬼子骚扰,白天不能干活,就夜间干;不能用牲口耕种,就用镢头刨坑点种。老乡们俩人一组,男人前面创坑,女人后面放种。有的人干脆一个人干,口袋里装上种籽,先刨坑,后点种。为解决民兵站岗放哨家里没人种地的矛盾,经群众讨论后,决定按地摊放哨工。没有站岗放哨任务的人,给民兵种地还工,没有劳力的可用粮食折价顶工。为变工合理,把天分为五晌,因鬼子捣乱,影响了干活,第二天补上,够五晌才算一个工。全村的民兵、劳力、牲畜、土地都合理地分配在六个小队里,放哨的、耕种的各负其责。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十分高涨。就连做饭也到了地里,家家户户的锅碗都埋在地里。上工时,人们把米面、干粮口袋背在身上,到了地里抓紧时间干活。到了做饭时,再把锅碗从地里挖出来,用石头支起锅,从河里打来水,点火做饭,一缕缕青烟从地里飘起,真是野火春风遍地吹,青烟徐徐空中飞。人们吃着饭,对视着谈笑风生。战地记者曾把官军村这种战时的劳动生产场面描绘成生产战斗的统一体,劳武结合的典范。

官军村的民兵和群众在李德昌的领导下,经受了敌人无数次骚扰和战斗的考验,终于把九百五十亩秋田全部抢种完毕。

年夏季,风调雨顺,官军村的秋庄稼一片墨绿。山坡上平地里的一块块小麦,金光灿灿,微风拂过,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麦浪。老乡们望着这一派丰收喜人的景象,都说毛主席、共产党有天分,该坐江山啦!

面对夏收季节的到来,敌我双方又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抢收战。县城和交口据点的鬼子到处抓人,与我抢收小麦。李德昌根据县、区的指示,在官军村提出了保卫夏收,抢收小麦的口号。在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准备镰刀等麦收工具。他们还把麦地分为安全区、危险区和特险区。安全区的小麦由群众自已收,危险区的小麦由集体组织收,特险区的小麦一律武装保卫,由集体组织抢收。

六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在皎洁的月光下,李德昌带领民兵和三十八团派来支援夏收的战士们,在锣鼓山上埋上地雷,封锁了道路,埋伏起来掩护夏收。全村多名群众肩扛扁担,手拿镰刀、绳子,民兵们还扛着枪,腰里插着手榴弹出现在麦田里。割的割,捆的捆,人挑畜驮,个个汗流浃背,一直干到天明,收割了一百多亩小麦。

锣鼓山上的哨兵发现交口据点的鬼子,强迫着几十个民夫在碉堡周围割麦。李德昌带几个民兵共用五子炮袭击敌人,连打三炮,割麦的民夫们都跑光了,只剩下鬼子在地里还击。为了骚扰敌人,粉碎敌人的抢麦企图,他们用麦草扎了许多草人。民兵们放上两枪,隐蔽起来,然后扛上草人在战壕里跑来跑去。鬼子见状集中火力猛烈射击,就这样民兵们神出鬼没地与敌周旋,为群众赢得了时间。仅十来天时间,全村四百多亩小麦就连割带打收拾得干干净净,使敌人抢收小麦的企图落空。

这一年劳武结合的官军村,粮食收成比上一年增长了一倍。群众欢天喜地,驴驮人背,把金灿灿的小麦,黄澄澄的玉米送给子弟兵。

官军村李德昌领导的劳武结合这颗有强大生命力的优良种子,在沁源县,在太岳区开花结果,被太岳区党委誉为“李德昌运动”。

总围攻克敌制胜

年初春,县围困指挥部根据太岳区党委的指示,全民动员,向驻守沁源之敌发起总围攻。上级命令李德昌率一支40多人的青年民兵轮战队,驻守在交口日军据点的东南面,卡住敌人通向城关的第一道关口。李德昌奉命后,带领民兵轮战队日夜坚守在战斗岗位上。交口据点敌人的行踪被轮战队严密控制起来。日寇一出碉堡门就遭到轮战队的袭击,敌人偷偷到河里打水,不知送了多少条狗命。每天黄昏,李德昌便率领轮战队队员分散隐蔽在敌碉堡附近。采用各种战术,疑敌扰敌,把据点里的鬼子闹得彻夜不得安宁。他还带领民兵们把石雷布放在敌碉堡周围,石雷引爆装置插上点燃的香火。香火燃烧到底部时便自动引爆石雷。“轰隆”、“轰隆”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彻夜不停。据点周围有成群的野狗,石雷一响,便汪汪地叫个不停,鬼子的枪也就乱打一气,十几天的时间,就把赫赫皇军搞得狼狈不堪。敌人衣食、弹药、水源、柴草完全断绝,成了瓮中之鳖,每天龟缩在碉堡里不敢出来。迫不得已,敌人只好杀骡充饥。

年4月1日,住在沁县的一千多个鬼子兵掩护二、三百驮骡运输武器弹药支援被围困在沁源的日军。敌人从“二沁”交界的圣佛岭出发到交口据点仅30华里,就走了整整一天,沿途枪声阵阵,地雷“轰轰”,死伤惨重。第二天,敌运输队从交口出发,第一道关就是李德昌民兵轮战队的防区。轮战队在正规军、游击队配合下,卡住敌人的出路。与日军战斗了两个多小时,在石圪节坡(交口、官军的交界处)到官军村老爷庙圪梁三、四里的必经之路上,我民兵和群众用酸枣圪针堆成的一道道围墙和埋设的五百多个石雷,几乎铺满了道路,使敌人寸步难行。残无人道的日本兵强迫民夫用鞭子打着驮骡在前面踏路,骡子被圪针扎得乱蹦乱跳,还是撞不开路。无奈敌人只得用大炮和炸药开路,敌人由交口到城关触雷几百个,死伤上百人。

沁源军民向敌人开展的声势浩大的总围攻,使敌陷于绝境。敌人向沁县呼救求援,4月11日,沁县派出日伪军接应沁源之敌,驻沁源日军弃城出逃,沿途遭到我沁源军民的奋勇阻击。日军在付出死伤多人的惨重代价后,终于狼狈不堪地逃出了沁源。沁源军民历时二年半的围困战取得了彻底胜利。

沁源围困战胜利后,年7月,李德昌任沁源民兵远征连连长,率队奋战在南同蒲铁路线的介休、霍县、赵城等地,撬铁轨、破铁路、炸火车,参战几十次,给敌人以重创,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

年7月25日,沁源县特等民兵杀敌英雄李德昌作为中国解放区民主青年的代表之一,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出席了“世界青年联欢节第一次代表大会”。有71个国家和地区的余名青年代表参加了大会。在这期间,李德昌受到热情的礼遇,参加了规模隆重的开幕式和气势盛大的示威游行活动,向矗立在布拉格市区的反法西斯死难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圈,观摩了苏、波、奥等国著名青年艺术家的舞台节目,参与举办中国解放区展览会,向世界青年现身说法介绍中国太岳区的大好形势,还参加了形式多样的座谈会、联谊会、招待会,并多次应邀同外国青年朋友合影留念。8月17日大会闭幕后,李德昌满载全世界民主青年对中国解放区青年,对中国解放区人民的美好祝愿和诚挚友谊凯旋而归。回国后,李德昌将“世界青年联欢节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盛况向地委、县委作了汇报,并分别向参加地委整风大会的同志、太岳中学的师生和郭道地区的群众作了报告。

年1月李德昌调太岳区青年工作组工作,并于48年后半年先后到华北党校、中央团校学习。

抗战胜利后,年9月,李德昌同志奉调省城搞团的领导工作,年后调陕西省从事工业建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李德昌同志勤政廉洁,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革命年代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党和革命事业,做出了自已应有的贡献。

摘自《围困沁源》

1
查看完整版本: 抗日英雄民兵楷模李德昌沁源县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