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抗日英雄沁河腊梅吴清华沁源县档案馆
TUhjnbcbe - 2024/5/13 17:38:00
白癜风会诊活动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78276.html

王淑婷

年秋,富有民族色彩的中秋节就要到了。8月14日这天,绵上县定湖村村公所正忙着中秋慰劳募捐,往来群众络绎不绝。红生生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喷香的家做月饼、硕肥的山药蛋、大枣、核桃等堆得满家,村干部正忙得很起劲。

“八路军来了”“八路军来了!”随着欢呼,一群儿童簇拥着五个一色灰军装、扎皮带、打裹腿的八路军干部走进村公所。为首的同志年约二十四、五岁,中等身材,面皮白净,戴一付圈圈很厚的眼镜,腰别一支小手枪,显得十分干练、英武、俊秀。进门先开口一笑,露出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接着用清脆流利的京腔说明来意。原来这位八路军是位女同志。她,就是太岳区经济局合作工作队队长吴清华。这次是带领队员郝寿卿、李岩、佘金来、梁钰,到定湖村搞根据地农村合作社试点来了。

吴清华,又名吴庆华。共产党员,浙江平湖县人,出身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清华的父亲吴鼎铭,又名吴天鸣,毕业于北平译学馆英文系,与沈钧儒,黄炎培等人同学。新中国成立前在津浦铁路局任一般科员。他为人耿直,富有爱国感和正义感。对帝国主义深恶痛绝,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极为不满,常以饮酒吟诗加以发泄。对共产党有所知晓,颇有好感,仅停留在一般认识上,但对子女参加革命活动并不阻挠反对。吴先生本人只在工余做一些义务为工友上文化课或为困难工友募捐等进步活动。所生子女八人,其中大儿吴地恒、四女吴庆华、小女吴庆康早年就参加了革命工作。吴清华的母亲徐德秀又名徐彩成,早年同丈夫同赴北平考入北平女师大,毕业后曾在北平任教,年随夫迁南京。

吴清华年5月5日在北平出生。12岁随母迁到南京。她自幼活泼聪颖,勤奋好学,能歌舞,善绘画,喜书法,学习成绩十分优良,后考入南京栖霞师范读书。

年,清华17岁,从栖霞师范毕业后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是时,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从沦陷区不断向我蚕食逼进,吞没中华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半壁河山危在旦夕。在此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四方爱国勇士纷纷缨冠而起,抗日浪潮席卷大江南北。清华自幼生长北平,意气燕赵,爱好侠武,在强烈的爱国热情冲击下,由大哥吴志恒(共产党员)介绍,参加了抗日救亡组织,奔跑于上海、南京之间,与史良、李公朴有过接触。经常发动青年参加进步集会,有时和大哥在家里召开小型会议,由13岁的小妹吴庆康放哨。

革命青年的爱国行为大大触怒了反动当局,南京警备司令谷正伦大打出手,盈千盈百的青年学生被投进铁牢。年春的一天,吴清华正在操场打球,突遭警方抓捕,以危害民国罪判处6年徒刑关进南京模范监狱,时年19岁。

在狱中吴清华表现得十分勇敢,一次审讯中敌人凶狠地打她的耳光,清华一气之下,猛扑上去一口咬住这家伙的手。敌人气急败坏,把她的头发揪掉许多。从那以后她就把一头秀发剪掉了。还说“革命不成功就不留长发”。“万一再被捕,看谁还能再揪!”难怪来太岳区时好多人误以为她是个清秀的小伙子!

入狱后清华被单独关在一个小屋子里。牢房又黑又潮,只有一件长满虱子的烂棉袄和一床烂被子。两间牢房中间有条一米宽的走廊。一天晚上,趁看守不注意,对面牢房的一个同志用扫帚传给他一张纸条,清华用扫帚接过来,上面写着:“党组织在考验你,要好好和敌人作斗争。看后毁掉。”清华看后十分激动,她不觉得自己孤单了,对敌斗争的信心更足了,在狱中表现得很坚强。

过了一段,她母亲徐德秀又来看她,给她送来一条鱼,暗示说:“小心有刺!”清华会意地点点头。母亲走后她从鱼肚里找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党组织批准你入党。”当时清华十分兴奋,觉得自己一下长大许多。在狱中,清华还按照党组织的指示温学和新学了四门外语。

七七事变后,形势越来越紧张。八一三淞沪战败,北京告急,国民党统治中心受到直接威胁,南京处于混乱之中。蒋介石在慌忙中暗中策划迁都重庆,并发表抗日宣言,表示接受共产党“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主张。同时接受了我党的谈判条件,释放了部分在押的政治犯,清华重新获得自由。出狱后在家住了十来天后,便接受党组织安排,动身到了延安。紧接着清华父母也迁往重庆避难。不久清华又奉组织命令由延安来到临汾,参加了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临汾“学兵队”。

年1月,日寇逼近临汾,“学兵队”结束了为期三个月的训练,吴清华等30名学员被分配到晋西北。队伍即刻从临汾出发向晋西北转移。沿途溃兵难民到处皆是,日寇逼近的消息不断传来。学兵队内又有不少体弱多病者,不少人面对混乱不堪的局面情绪低落,为了鼓舞士气,吴清华一路指挥大家唱抗日歌曲、呼口号、写标语,十分活跃,大家都喜欢这个戴眼镜的姑娘。所到之处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步行二十多天后,终于在苛岚县找到晋西北战地动员总会,并与父亲的好友、动委宣传部长李公朴相遇。后来吴清华、李元平、高重华、顺柱林四人被分配到动委兴县分会工作,随即又到兴县报到。

到兴县后,吴清华和李六平、高重华分到动委宣传部,主要是下基层搞抗日宣传,组织成立抗日组织。三个月后,吴清华又调到抗大七分校任校长。

年,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突围中清华被兴县县长高芸生扶上马背,双双突出重围,来到太岳区所在地沁源。后来吴清华和高芸生结婚。

年春,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刚刚诞生的太岳根据地,经济上遇到了极大困难。为了解决军民生活需要,太岳行署决定发展战时工商业,在沁县城内创建太岳职业学校,派吴清华任校长,年仅22岁的吴清华毅然挑起这副组织生产、培养干部的重担。建校两三个月,日寇占领白晋铁路,职业学校由沁县迁往沁源暂住狼尾河村大庙上。清华亲自带领职业学校全体师生奋战两个多月,在沁源城内二郎沟打成六孔窑洞,职业学校随即搬到二郎沟。同时安装了两架织布机,开始边学习边生产。此时,职业学校已发展到一百多人,大都是走出家门的童养媳和从敌占区逃出来的青年,女学生占到百分之八十。这些学生大都有一此辛酸经历,清华对她们十分同情、爱护。经常给大家深入浅出地讲解革命道理,她讲得出神入化,学生印象很深,至今仍有人牢记不忘。每次开娱乐晚会,吴清华总是认真教同学们跳舞唱歌,并吹口琴为大家伴奏。每次反扫荡,她都是亲自带领学生转移到大林区一带和鬼子迂迴,躲在密林间不是看书学习,就是为女同学绣花,还采集了太岳山林中的许多植物标本。她性格泼辣刚毅又十分平易近人,干工作雷厉风行,说到做到,她和石磊当时被并称为太岳区文武双全的两员女将。她平时很注意向工农出身的同志学习,注重自己的思想改造,坚持写学习心得、工作杂感和日记。这些日记是吴清华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这些笔记可以看到一位模范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高尚品德和对生活的热烈向往。年7月25日,她在日记里庄严地写下一句:“生命好似红烈的生动的火花一般。”

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由于日寇的连续残酷扫荡和实行经济封锁,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为了坚持抗战,生产自救,党中央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和合作运动。职业学校奉命改称为“工学团”,任吴清华为团长。除坚持文化教育、思想教育外,还从事简单的轻工业生产(如织袜等)。并开始了以调节经济为主的经济合作工作,实行合作生产兼顾,推销成品、搜集原料等。

年6月,工学团决定开辟沟通洪赵运输路线(即从沁源至洪洞、赵城),有计划地组织根据地的农村土特产品出口,从敌区换回盐、粮、棉花、布匹,解决人民生活必需。当时清华已怀孕七个月,大腹便便。为了打通第一条路线,她不顾同志们的再三劝阻,于7月28日,亲自带领高学清、高润枝等四个队员赶着四头毛驴,从沁源向洪赵方向出发了。

太岳区的7月,正是大雨滂沱的雨季,为了躲避敌人,她们跋山涉水走人烟稀少的崎岖小路。清华的脚上打了许多血泡,又磨破了,经过几次渡河,溃烂得又红又肿,痛得直钻心。但她一声不吭、仍然情绪饱满,精神抖擞。自己冒雨行路,还惦着沁源的窑洞漏水不漏水,夜宿山村,总要和老乡调查敌人扫荡多不多,损失重不重,柴米油盐缺不缺。8月1日,她们宿到霍山脚下的新环峪,远眺蜿蜒曲折的汾河,山丘起伏的河西和临汾城内忽明忽暗的电灯,回忆到自己弃笔从戎来到山西的情形,不由感慨万千,在日记里奋笔疾书了自己宁愿洒热血,不忍中华山河碎的决心。

经过半个月的艰苦跋涉,她们终于胜利完成了任务。这次行动打开了洪赵运输线,但亦因艰苦辛劳,返沁源的当天晚上,一个男婴就过早地降生了。可怜这个无辜的小生命刚呱呱落地,就永别了人世。清华用白布把婴儿包好,对服侍她的梁钰说:“残酷的战争不让他生存,可怜他来的不是时候!”说到这里清华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了,作为一个母亲谁不疼儿子啊!

产后仅仅休息了一个月,她把失去儿子的隐痛掩埋心底,又精神焕发地返回工作岗位。

年10月20日,日寇第六次扫荡沁源。妄图以沁源为“山岳剿共实验区”,长期固守驻扎。并纠集三十六师团、六十九师团等部万余兵力对岳北地区实行“抉剔扫荡”。从此揭开了沁源军民围困日寇“两年半”的序幕。太岳区党政军机关不得不撤出驻地阎寨,向冀氏一带转移。工学团也撤离沁源到士敏一带活动。经几次和敌人遭遇,工学团的同志有的牺牲,有的被俘,有的转业,行署决定工学团和爱国商业者的联合组织“工合成”合并,组成一支专业经济工作队伍一合作工作队,简称合工队,吴清华任队长,杨启任副队长。

年4月3日,日寇对端氏实行突然合击,合工队和许多难民被敌包围,结果不少同志被俘,副队长杨启与队员武建(女)英勇牺牲。4月8日合工队在士敏刘家村找见两位战友的遗体,清华“拨开武建的乱发,见她的头皮青得可怕,心里不由一阵酸溜溜的,眼泪就像断线的珠子,滴落在衣襟上、尸体上了”(摘自清华日记)。这一次合工队的损失很大,同志们情绪十分低落,大家饮泣着伫立在烈士墓前,久久沉默不语。看到这情形,清华迅速揩干眼泪悲愤地对大家说:“同志们,他俩已践约了,是实践着革命同志流血不流泪的诺言了。我们今天也不必再用更多的眼泪来祭奠死者了,大家要踏着血,踏着杨启与武建二同志的血迹,用我们的血与肉完成死者未完成的事业。”

是的,清华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就在这一年秋天,这位多才多艺、勇敢豪放、坚强有为的女共产党员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了自己的诺言。

年8月间,由于敌人活动猖獗,合工队在士敏难于开展工作,奉命由士敏返回老根据地沁源推广陕甘宁边区经验,迅速组织合作社,解决军民穿衣吃饭问题。

办农民自己的合作社,是一件亘古未有的新鲜事,群众一时不能理解。为了打开局面,合工队决定在岳北先在几种不同类型的村子里搞四个合作试点。并计划在年底前将岳南岳北的8个合作社的工作作一个总结,以供太岳区的合作工作参考。

年9月14日,清华带领四个队员来到定湖搞第一试点。

时值仲秋,地里的庄稼成熟了。敌人占据沁源后,扫荡袭击出发无常,根据地的老百姓白天在山上转,晚上抢收抢打粮食,难得吃上一顿饱饭,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清华到定湖后,立即和群众打成一片,有计划地组织群众转移、生产、空室清野,抽空就讲组织劳力投资,自愿入股筹集资金办合作社,实行生产自救的好处。并在短短几天摸清全村情况,选拔并手把手教会青年党员吴竟记账打算盘,培养了山村农民第一代营业员。进村半个月,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就初步问世了。

所谓的合作社,只有几个大瓮。为了开张营业,清华亲自赶了两头毛驴到韩洪搞回两驮食盐、火柴,返村过河时,恰遇沁河上游降雨,河水猛涨,毛驴承受不住冲击栽到河心,眼看比金子还贵的食盐就要被水冲走,清华急忙连衣跳到齐腰深的沁河中,用肩扛起盐驮,千钧一发之际,老乡吴占中看见跑来才把她救出水。当在白色统治下长期吃淡饭的老百姓第一次分到食盐的时候,全村群众欢呼雀跃,奔走相告。他们见过多少商店、字号,但那都是有钱人的,农民们从自己的商店里取回生活必需品,真是自古没有的事啊,大家脸上挂着泪珠,把合工队员围在中间,感激爱戴之情不知怎样表达才好。

合作社建起后,清华又组织发动男女群众剥麻皮、采橡子、刨药材,把农副土特产品取回来,运出去,换回粮、油、盐、棉,又发动妇女纺花织布,解决穿衣吃饭问题。试点工作仅仅搞了不到一个月,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定湖,这个沉睡了几千年的小山村沸腾了,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小苏联”。

就在人们信心十足地发展生产和日寇斗争的时候,10月3日传来日寇扫荡太岳区的消息。清华先派梁钰带几个民兵把正患着严重汗症(伤寒)的小佘送到离村十几里的山庄上,留下合工队员郝寿卿、李岩和她一起组织群众撤离家园。

抗日战争到了年秋,日寇败局已成大势,到了狗急跳墙的地步。这次调集了同蒲、白晋铁路沿线平遥、介休、灵石、沁县一带的兵力3万余人,采取“铁滚战术,向我抗日根据地的腹心一沁源实行了再次残酷扫荡。

10月7日,定湖村大部分老弱妇幼都撤出去了,合工队带领留下的部分青壮年,在民兵的掩护下做空室清野扫尾工作。上午,清华把民兵安排在村后山头的定湖寺中,又派两个自卫队员在村东西两个山冈上放哨。为怕疏忽,她亲自坐在村口场边的石碌碌上,一边帮老乡缝衣服,一边留神山头的消息树。下午两点多了,敌人仍无动静。按以往的经验,鬼子因怕遇上民兵和游击队,一般是上午出犯,下午收兵。村里人收拾好东西后,看看山头哨树安然挺立,以为鬼子不会来了,就生火做饭,放哨的民兵因日夜疲劳模糊入睡了。

谁也没有料到,此时一群被困红眼的野狼为了构成由沁县漫水到沁源鱼儿泉的第二道封锁线,偷偷向韩洪一带扑过来。在程壁岔路口,远远望见定湖村里升起袅袅炊烟,一小队日本鬼子立即向定湖村包抄过来。

定湖合作社院里,一锅汤面刚做好,一个老乡正准备去找碗,一出大门迎面碰上几个端枪的鬼子,他喊了声“鬼子……”“叭”的一枪被击中扑倒在地。随之枪声四起,这突然的变故使人们措手不及,全村群众立即乱成一团。清华刚进屋,听见枪响,赶忙跑出大门,看见群众四散乱跑,已有三人中弹死亡,这样下去不知有多少人送命,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清华一咬牙,从腰间拔出手枪,朝鬼子打了两枪,一边朝东河滩跑去,一边高喊:“乡亲们,快跑!”鬼子听见枪响,又看见一个八路军往村外冲,“哇啦哇啦”吼叫着,立即追过来,慌乱中,清华的眼镜跑丢了,四周立刻模糊起来,她只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把敌人全引到自己身边掩护老乡转移,于是又胡乱打了几枪,子弹打完了。这时30多个鬼子像饿狼扑食一般地把她包围,寒光闪闪的刺刀一阵乱捅,清华同志身受17处重伤,壮烈牺牲在定湖河滩。定湖村的80多个父老兄弟都安全逃出了虎口。

同时殉难的还有合工队员郝寿卿、李岩两位同志,一场血腥的洗劫过后,六具尸体横躺在血泊里,清华缝做好的粗布褂子也被拉成条条挂在村边的酸枣树上。

鬼子撤走后,定湖群众在散发着血腥味和苦涩的焦煳味的村子里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村老少无不痛哭流涕,他们用村中最神圣的祭奠方式—披麻戴孝来表示自己的沉痛哀悼。他们把三位烈土安葬在离村不远的山坡上,坐西朝东,面向全村。

清华牺牲后,她的事业并没有完,活着的佘金来、梁钰在全村唯一剩下的一眼石窑里又把合作社办起来。群众怀着特殊的心情踊跃报名扩股,很快筹集了资金,健全了营业制度,建立了监事会、理事会。年元旦这天,合工队在定湖召开合作社开业典礼大会,周围村庄全部派代表参加。人们把清华常讲的“自愿筹集资金,取消中间剥削,来办自己的商业”这句话,写成鲜艳的大字标语,挂在会场中央,农救会负责人王亚南到会宣读了指挥部的命令,正式命名定湖合作社为“清华合作”在鞭炮声中,定湖群众眼含热泪把“清华合作社”的牌匾子挂到了大门上。

此后,合作事业在定湖周围各村,在太岳根据地的不少地区像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

为表彰清华舍己救群众的英雄行为,年10月,太岳日报发表了题为《模范共产党员吴清华同志永远活在沁源人民心上》的文章,号召全区人民向清华学习,为全面夺取抗战胜利团结一致英勇奋斗。

多少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定湖人没有忘记清华,每当清明一到,清华合作社的职工,定湖村的群众,定湖学校的少年儿童,都要到烈士墓前祭奠,往烈士墓上添土。人们一代一代地将清华的事迹传下去,直到现在,村里六七十岁的老人,一提起清华,都不无怀念地说:“清华人好、心好,干得事好。”

吴清华25岁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正如她的日记里写的一样,她的生命确实是“红烈的生动的火花一般”。吴清华烈士永垂不朽!

(据李绍朴、梁钰、吴桂林、吴兢、李汝明等同志的回忆材料及吴清华烈士的日记整理)

摘自《山西抗日英烈传血铸山河》

1
查看完整版本: 抗日英雄沁河腊梅吴清华沁源县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