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留区:
创新打造农业生产托管
的“屯留模式”
11月26日,长治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对长治市屯留区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创新打造农业生产托管的“屯留模式”有关情况进行新闻发布,市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李军喜主持。
发布会上,屯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轶楠就该区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创新打造农业生产托管的“屯留模式”相关情况进行新闻发布,并与区政府副区长杜劼、区农经中心主任侯学增共同就记者提出的“农业生产托管的‘屯留模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屯留区农业生产实际托管能力如何”“区委、区政府从哪些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如何继续创新打造‘屯留模式’”“‘屯留模式’的创新体现是什么,主要发挥哪些作用”“解决了农户面临的哪些困难”等问题进行了认真详细的回答。
据介绍,从年起,长治市屯留区经过5年的探索,紧紧围绕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难题,积极组建托管服务联盟,创新农业服务体系,探索形成了“政府搭台、协会引领、金融助力、保险护航、服务主体唱戏、群众广泛参与”全区域覆盖、全链条服务、全要素集聚、全模式托管、全方位振兴的农业生产托管“屯留模式”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年,屯留区的农业生产托管工作代表山西省参加了在南京召开的全国“双新双创”博览会,“屯留模式”崭露头脚;年11月受邀参加“中国农业农村服务业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农业服务业论坛”;年8月30日成功迎接全省深化农业生产托管现场推进会;年10月18日,受邀参加“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座谈会暨西部片区典型交流活动”,区委书记翟卫华在大会上作首家经验交流;屯留区“一中心、两协会”以及“协会+银行+保险”的农业生产托管联盟被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点评为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全方位服务的“六位一体”的托管服务模式;年-年连续两年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全国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中央电视台、央视频、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多次对屯留区的农业生产托管工作进行专题报道。
在具体的工作推进中,长治市屯留区一是强化保障,政府推动搭建平台。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的农业生产托管工作领导组,强化工作统筹,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工作落实;强化政策保障。由区深改委、区农业生产托管领导小组牵头,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全区域开展农业生产托管的指导意见》《农业生产托管地方标准》等规范化指导行业文件;强化技术保障。由区托管服务中心总协调,设立农田服务组、农技服务组、生防服务组等不同服务团队,建立“农业生产托管大数据管理平台”与中国农服平台进行对接,将服务主体名录纳入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监管。二是集聚资源,组建农业托管联盟。充分发挥年成立的全国首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年5月成立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协会”和“粮食行业协会”等“一中心、两协会”的资源集聚作用,组建高效运行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联盟,围绕“产前、产中、产后”三大环节,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围绕农业生产的产中环节耕、种、防、收开展服务;“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协会”“粮食行业协会”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后开展服务,为会员提供种子化肥等农资统购统销、农机装备提升融资等服务,为会员提供粮食收购、储藏、烘干运输、销售等服务,解决部分农户拖欠服务费的问题。三是汇聚要素,开展专业化服务。托管服务联盟与银行、农担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创立全国首个“协会+金融+保险”服务模式,向银行推荐客户并出具推荐函,银行统一对客户进行受理、调查、上报审查审批,农担公司批量授信,形成链式批量业务。年,邮储、农行、建行、农商行已累计发放贷款2.44亿元,解决了服务主体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托管服务联盟还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合作,全国首创“玉米成本商业保险”产品,由地方财政承担每亩19元的保费,服务主体承担每亩23.5元的保费,可享受每亩千克保险产量;创新“高粱完全成本保险”产品,服务主体或农户每亩承担30.5元的保费,享受每亩元的保额,确保服务主体托管零风险。四是提升服务,凸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有效破解土地碎片化经营的“小生产”经营困局,取得了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良好效益:经济效益明显,通过托管服务实现“一降两增”,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户增收;参加农业生产托管后服务主体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范围集中扩大;社会效益凸显,通过托管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民经商、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供了保障,有力地促进了农民职业化,更好地保障了粮食安全;生态效益显著,通过推行农药统购、统供、统配、统施“四统一”模式,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比例,提高了农作物品质,农业生产绿色化方式步伐进一步加快。
据悉,屯留区农业生产托管目前已实现从粮食种植向辣椒等蔬菜领域的发展,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拓展对核桃干果经济林、设施农业、水果、花卉托管服务的探索,坚持做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标杆,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
沁源县启动实施大县城建设工程
11月26日,长治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沁源县启动实施大县城建设工程有关情况进行新闻发布。市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李军喜主持发布会。沁源县政府副县长、县大县城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张建军,沁源县县大县城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韩杰权,沁源县住建局局长、县大县城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贺奇伟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沁源县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确立“以交通促繁荣、以教育聚人口、以人口兴产业”发展方略,着力构建“一城两中心”“一区三园”发展布局,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从最迫切解决、最急需改进、最要紧办理的重大民生入手,启动实施大县城建设工程,努力建设成充满创新活力、富有特色魅力、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实施大县城建设工程,是遵循历史前进逻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呼应人民群众期待的必由之路,是改变县城现状、改善居民生活、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时代需求,是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补齐设施短板的现实需要。沁源县本着“规划先行、精准施策、谋定而后动”的原则,坚持前瞻性、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规划,以“城在山水中、城中有山水”为发展定位,以“太岳沁河源、英雄人民城”为品牌塑造,突出公园城市特色,体现绿色生态价值,保护历史遗产,孕育当代精品,拉大城市框架,拓展发展空间,逐步打造以红色文化、三晋古地为特色的文化传承新中心,以活力商业、休闲商业为代表的商业休闲新地标,让沁源县城成为集文化展示、文化展示、活力商业、生态游览、现代宜居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活力新城。
据了解,该县实施大县城建设工程,总投资约25亿元,对原公安局片区,金穗片区,文化馆片区,城北片区,红星塔片区,西山公园片区以及胜利路、商业街和桥西街片区等7个片区进行更新改造。谋划胜利路、商业街地下管沟建设项目、红星塔片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项目、红星塔片区海绵型道路广场建设项目、西山公园海绵型绿地系统建设项目、人防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项目等23个项目,从最基础的水电暖气路等抓起,大力实施老旧管网更新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逐步打通建成区内的“断头路”“卡脖路”,彻底解决“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同时,围绕路网合理布局教育、医疗、商业、文化、产业等要素,吸引人口向县城集聚,打造15分钟生活圈城市公共服务体系,通过精细化布局、合理化调配,给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综合服务,不断提升县城的承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点燃发展“新引擎”,让群众感受到实施大县城建设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目前,征迁安置工作已接近尾声,胜利路、商业街地下管沟建设项目如火如荼实施,预计年底完工。
记者丨王力立
编辑丨路璐
审核丨韩焰
监制丨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