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翟玉兰思西村里玉兰香太原日报
TUhjnbcbe - 2023/7/24 22:22:00

人物名片

翟玉兰,太原市农科院植保科科长,年8月任阳曲县泥屯镇思西村第一书记。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她,怀揣一份热爱,凭借一份感情,始终把服务百姓、造福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用真心、真情、真爱去实践所肩负的责任;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她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关爱着每一个贫困户。

“我所做的一件件小事能得到百姓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快乐!”翟玉兰说。

走在思西村平坦的柏油路上,你无法相信这里曾是太原最大的贫困村;坐在宽敞明亮的村委会办公楼里,你不敢想象这里两年前还是一片荒地;站在连片的葡萄大棚前,你不会想到这片土地上绝大部分时间只种植过玉米和谷子两种作物……

让村里发生这些变化的人叫翟玉兰,思西村扶贫第一书记。

村民眼里的能人,帮扶队员的姐妹,儿子眼里“别人家的老妈”……如果不深入了解,你很难想象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几次面对面的交谈中,翟玉兰说的最多的就是“小事”二字——“我做的那些事太小了,不值得提!”“我做的都是小事,和时代新人还有差距!”

可就是这个做“小事”的翟书记,却和帮扶队员一起努力,三年间让思西村九成多的贫困户脱贫,摘掉了村里多年的贫困帽子。

■把脉

年,翟玉兰主动报名,被市委组织部选派到阳曲县泥屯镇思西村,成为村里的第一书记。

“当时的想法,我是学农的(山西农大毕业),又是搞农的(太原市农科院工作),农村才是我的舞台,到农村能发挥我的专长。”她说。

彼时,思西村有户人,仅贫困户就有户、人,贫困户数超过全村的一半,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五分之二,是太原市最大的贫困村。

“必须得摸清贫困户困难是为啥!”面对严峻的形势,翟玉兰和其他帮扶队员分成三组,分头对贫困户入户摸底。“当时正是农忙季节,农民大多在田里干活,所以只能在农民回到家里才能入户。”于是,翟玉兰白天找村干部了解情况、商量脱贫对策;晚一点就去村民家一户户地摸底、建档。半年下来,他们找到了“病根”:“总体来说,因病、因学、因残、少劳力、缺资金、缺技术是思西村贫困户致贫的六大主要原因。”找到问题所在,翟玉兰又一头扎进如何让村民脱贫的工作中:“因病、因残、因学致贫的农民,帮他们申请国家救助;其他的贫困户,需要找到适合的项目。”

“你这天天就泡在村里,小心你家老汉给你换了锁不让进门的。”村里人和她开玩笑。村民的话并不是毫无根据。到思西村前,翟玉兰单位距离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工作、生活两不误;可自从到了思西村后,每周一到周五,翟玉兰肯定在村里驻扎,有时周六日还要加班。孩子在外地上学,爱人一下子成了“空巢老人”。爱人因此发过牢骚,两人一度还有过争吵。

“现在他早就习惯了。”翟玉兰笑着说。“那孩子呢?”“顾不上。这不,一个暑假我俩只有周末能见着,也不知道他心里会不会怨我。还有三个多月孩子就考研了,我心里着急,可帮不上忙。”说起孩子,翟玉兰眼里满是内疚。

“一边是家人,一边是村民,你怎么处理二者的关系?”我问。翟玉兰哈哈一笑,没有作答。

可她的做法,已经给了我最好的答案。

■定策

思西村,阳曲县面积最大的自然村。其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距省城太原只有25公里,交通便利。

“全村耕地面积亩,村民收入主要是种植玉米和小米,思西小米在周边很有名。但因为产业结构简单,村民靠天吃饭,抵抗风险的能力特别不足。”翟玉兰说。为实现增产增效,她一方面与山西省强盛种业联系引进玉米优良品种余公斤,并给予最优惠价格,为玉米种植户节省购种资金2万余元;另一方面,联系爱心企业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村民手里的小米,为不少贫困村民解了燃眉之急。

扶贫不能只救急。针对思西村集体没有收入的现状,翟玉兰和帮扶队员们多方努力,成功引进了10万只蛋鸡生产项目。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让16名在鸡场打工的贫困村民实现脱贫,还给村集体经济带来了每年11万余元的收入。

养鸡场项目走上正轨,翟玉兰又张罗着盖葡萄大棚的事。“之所以选择葡萄大棚项目,是因为在果树项目里种葡萄见效最快。”经过考察、立项、实施,在贫困户耕地比较集中的33亩地上,34个葡萄大棚建了起来。“年5月定植,今年就挂果了。”掰着手指头,翟玉兰给我算了一笔账:24亩实际种植土地,前三年平均每亩年产葡萄公斤,按市场价计算,每亩平均年产值约1.4万元,可以让12个贫困户家庭的32人实现精准脱贫。“通过成功的示范引领,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扩大面积,带动全村发展规模种植。”翟玉兰说。

心里装着农民,到处寻找项目。在和大学同学的闲聊中,翟玉兰无意中了解到沁源县有一个玉米套种中药材项目:项目周期3年,采用柴胡玉米间作套种模式,可实现粮药间作双丰收,亩均纯利润达到余元,每亩地每年可以给村民带来多元的收入。

多好的项目!思西村有多亩玉米地,如果都能上这个项目,村民们能增收不少!没过几天,翟玉兰和村委会主任就踏上了南下沁源考察项目的旅途。

经过对市场和技术的深入考察,年7月,思西村第一批玉米套种中药材的示范项目落地了。今年8月,玉米套种中药材项目喜获丰收,每亩产柴胡种子20多公斤,为村民增收多元。“前两天还有村民问我能不能参与这个项目来着。你看,这就是我们的初衷,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翟玉兰高兴地说。

……

不经意间,翟玉兰在思西村干了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村里脱贫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可一转眼,她的任期到了——按规定,第一书记每个任期两年。“几个项目都干了一半,马上就见效了,放不下呀!”于是,翟玉兰留下了。

“明年任期到了还呆么?”我问她。

“呆!能呆就一直呆!”翟玉兰毫不犹豫。

■规划

“在思西村这几年,只要一见领导,我就会摆困难、求帮助。帮扶队员开玩笑,说我就跟‘化缘’一样。”翟玉兰笑着说。这种办法还真解决了不少的问题,她先后帮村里完成村供水管道改造工程、安装盏太阳能路灯、铺设1余米道路;为村委会配电脑、打印机、办公桌、空调,为思西小学捐赠22台电脑;村五保人员安居房建设和村委会办公楼、文化广场建设等项目也顺利实施。

“每次回家,要拉上几十斤村里的小米给亲朋好友推销;回单位,时不时想着农科院有啥技术能让村里乡亲们用上……”翟玉兰心里,思西村俨然已经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最近,翟玉兰又开始到处“化缘”了。她和村委会主任谋划着给村里建一个集农产品展示、交易、储存、物流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你的东西再好,也得能卖出去;产品有人买,还得想办法运出去;如果暂时卖不出去,得有地方储存。建设一个综合的平台,可以免除村民的后顾之忧,是让思西村彻底脱贫的关键。”翟玉兰说。

9月8日,当我再一次来到思西村时,村委会对面广场上正在热火朝天地开挖地基。“就在这儿!”翟玉兰指着广场东侧说,“今年农民丰收节(9月23日)之前,交易和展示平台就要基本建成。过节的时候,我们会邀请周边乡镇的农民一起来参展,还要邀请市民前来参观、购买。下一步,等电商和物流平台建好了,思西村人的好日子就不远啦!”

“思西腾飞”,这是翟玉兰和帮扶队员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翟玉兰思西村里玉兰香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