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年到公元14年,仅仅八年时间,王莽在经济命脉货币上,动了四次伤筋动骨的大手术。而且其中的三次,都是奔着要患者小命而去的。
王莽这个胡作非为的庸医,非常不负责任地在天下这个原本健康的“患者”身上,进行着各种崩溃疗法。
一次又一次的胡来,严重扰乱了社会和市场的结构与秩序。
王莽一系列眼睛闭起来瞎搞,造成*府的信用破产,社会上是人人自危,百姓怨气冲天!
当时的大新帝国里,土地被强制收归国有,奴隶被强行恢复自由,国企垄断市场与民争利,国家贷款由救命钱变成了要命钱,再加上连番的货币大乱搞,一项项荒诞不堪的*策,在这八年间轮番在神州大地爆发。
圣人转世,道德模范王莽以超凡脱俗的能力,积极罕见的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将社会上所有阶层全部得罪个光。王莽也从原来有口皆碑的道德圣人,一下子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老杂毛。
如此罕见的超级高点民意跳水,小可原来以为他是整个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但从最近某大国的抗疫表现上来看,王莽可能空前,但并不怎么绝后。美帝的某些个已经臭大街的总统,可能要跟莽爷站在道德耻辱柱的巅峰,俾睨天下了。
土地、工商、货币这三个方面被王莽祸害个底朝天。当然,这还仅仅只是他众多荒唐改革中最为基础的三样。但也正是王莽在这三个方向上的瞎搞,彻底动摇了国本,也是他最终垮台的核心原因。
没有这三大荒唐改革,咱们就没办法理解,虽然当时的大新帝国谈不上什么太平盛世,但原本富庶的中华民族会在仅仅十多年间就死亡了上千万人,天下被搅乱成那个样子!
正如小可所说的,王莽的荒唐,远不止于此。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登上权力巅峰的王莽,可以说是走火入魔,甚至精神上都有些不正常了。在儒家全面复古的思想作祟下,他是全方位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地去执行复古*策,各种致敬自己心目中的那个理想王国。
其中最搞笑的,就是王莽的一系列改名了。他在改名上可以说是造诣颇高,不仅各种奇思妙想,而且精力旺盛。不管是官名,还是地名,甚至就连建筑的名字,他都要花心思去改变。
当时的郡,由西汉末期的一百零六个,被王莽扩编成了一百一十六个。这其中的名字,被王莽更改的,高达九十一个。而全国一千五百多个县,被王莽改名的,也高达七百多个。王莽的这种改名,不但荒唐,甚至从现在看来,还有些调皮。
王莽将南阳郡改成了前队,把河内郡改成了后队,颍川郡改成了左队,弘农郡改成了右队,河东郡改成了兆队,荥阳郡改成了祁队。我亲爱的小伙伴,这种画风可以想象一下,当年王莽是不是生产队小队长。当然,本着地名不可浪费的原则,王莽把河东的名字给了安邑县,把南阳的名字给了宛县。
除此以外,王莽还有一番更加威猛的操作。他把东边的琅琊改名为填夷,把南边的长沙改名为填蛮,把西边的天水改名为填戎。北面那更是了不得,雁门被改名为填狄,北地被改名为厌狄,白狼给改名为仇狄。蛮夷戎狄,就是我们的四个邻居。神州大地的四方边境,地名的改动,无不透露着各种蛮夷戎狄臭不要脸,老子迟早弄死你的意思。
这还仅仅只是个开头而已,当年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以后,汉武大帝在这里设置了张掖,酒泉,武威和敦煌四个郡。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心理,王莽把武威改名为张掖,而原来的张掖,则被他改名为设屏。意思倒是简单明了,大概就是用来抵御外敌入侵的屏障吧。当然,敦煌和酒泉的老百姓也别乐呵,敦煌给改名为敦德,酒泉被改名为辅平。
这种倒霉事情,并不仅仅发生在神州的边陲地区。不久,王莽就把淫荡的目光瞄向了山东。他在山东的北部地区设置了青州,把齐郡(今天的临淄)改为了济南,而原来的济南郡,则被改为了乐安郡。
这种改动,也能勉强说得过去。但有些地名的更改,就显示出王莽的神经质了,看上去完全就是在耍小孩子脾气。比如说,他拿着当时的地图看,如果原地名带“无”这个字的,就偏要改为“有”。兖州东平国(今山东省东平县)有个地方叫无盐县。王莽发现这个县后直摇头,人岂能不吃盐!无盐太不吉利了,于是就给改名为“有盐”。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无锡了。其实无锡这个地名,是有说法的。无锡地区原先有储量丰富的锡矿,但早就被挖光了。西汉初年,也就是公元前年,在制定地名时,汉高祖刘邦就说了,既然这里没有锡,那就叫无锡吧,设为无锡县。王莽是学富五车的大学者,根本就瞧不上刘邦这号吃狗肉赖账的土老冒。他喵的你说无锡,这里就无锡了?老子偏偏说有!于是王莽下令:无锡改名有锡。
而且到后来,这家伙发现如果原来的地名有反义字的,那就必然要改掉。当时的并州上*,有一个谷远县(今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王莽看到以后,那是直摇头,他说:什么谷远,谷子远了,那朕还吃的着吗?于是大笔一挥,谷远县被改成了谷近县。
王莽不喜欢“无”字,却特别喜欢“符”字,因为桃符听上去就很吉利。所以他把好多个地名都改叫做“符”了,比如他把沛县改叫做了吾符,定陶改叫做迎符。至于符离,有个离字听上去多么不吉利啊。王莽大笔一挥,就改成了符合。
最好笑的,就是当时豫州陈留郡有一个东昏县,也就是现在的开封兰考县,*的好干部焦裕禄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由于地名带了一个“昏”字,王莽非常不喜欢,圣人治理的土地,怎么可能还有昏呢!于是东昏就被改为了东明。
甚至于,在王莽看到亢父这个“亢”字的时候,他听着感到非常不孝顺,于是就改成了顺父。富昌郡当时有个地方叫曲周,他看不过去就改成了直周。同郡还有个曲梁改为直梁,常山郡的曲逆改名叫做了顺平。
在国内一通胡搞完以后,这家伙又祸害到国外去了。他把已经走火入魔的儒家思想,用在了国际的舞台上。在他的眼里,自己所创立的大新帝国,这个有着儒家光辉思想照耀的神圣王国,比起原来的汉朝,那是伟大了一百倍都不止。所以伟大的大新帝国,要在各方面都体现出自己超凡脱俗的领导地位。
在国际上,王莽是这么干的。
在篡位之前,他利用大汉的*事优势,强迫羌人献出了青海湖一带的土地。我亲爱的小伙伴,这片土地哪怕到了今天,产值都比较艰难,就更不要说两千多年前了。当年汉武大帝他老人家,瞅见谁家的土地都像自家土地那样,都没有动过这块土地的心思,其背后的荒凉那是可想而知。
但王莽却动了这方面的心思。他要在这块土地上设立一个叫“西海郡”的行*区。为啥呢?出发点特别搞笑。因为当时的大新帝国,已经存在北海郡,南海郡,东海郡,唯独缺了一个西海郡。
拥有了西海郡,那么我大新帝国可就是四海俱全的国际大咖了。
西海郡设立了以后,王莽为了巩固对这片土地的控制,开始强制移民过去。许多罪犯和壮丁,都被王莽送到了青海湖戍边养牦牛去了。
那片地方原来就连汉武帝就看不上眼,就是因为这片土地的产出非常低,根本养不活多少人。王莽一定要薅那么多人过去,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多数人就死那地方了呗。
王莽如果单单就欺负羌人,那也就算了。悲催的是,这货看谁都觉得人家是野蛮人,总恨不得自己踩在人家脑袋上来体现自己的天命优越感。因此,超凡脱俗的王大圣人,依靠自己奇葩的*治天赋,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几乎将所有的邻国都给得罪了。
他觉得那些周围的国家,根本就配不上“王”这个称号,顶天也就是一个侯而已。于是,他回收了原来颁发给匈奴的“匈奴单于玺”,改为授予“新匈奴单于章”。甚至,王莽还跟当初的汉武帝一样,特别喜欢当别人的爹。在国内各种改名还不过瘾,他改出了国门,改到了别人国家的头上。匈奴单于被他改成了“降奴服于”,高句丽更是被他改成了“下句丽”。你们他喵的朝鲜棒子,在老子面前还敢高?
王莽一通乱改的原则,就是老子很牛,然后你们这些蛮夷,都不是人。
王莽的幼稚自大,使得原本臣服于中华民族几十年的匈奴、西域诸国、西南诸夷等属国,全都反叛,拒绝继续臣服于大新朝。西汉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和平,被王莽一通王八拳,全部葬送。
战斗民族匈奴第一个就表示了不服,就算我们匈奴现在江河日下了,可你也不能拿我们国家名字改着玩儿啊!本身“匈奴”这个词就很有侮辱性了,现在就连“匈奴”都不让我们叫了,还得他喵的“降奴”,还得他喵的“服于”!你才降奴呢!你他喵的全家都降奴!
公元10年,已经和平了几十年的汉匈边境再起硝烟。被王莽称为“降奴服于”的民族,遣将十余,调兵万骑,入侵朔方郡。虽然匈奴人的实力不行了,但人家骑着小摩托恶心人的能量还是有的。作为老牌*事强国,匈奴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不服就是干,人家选择用快马弯刀来捍卫自己的民族尊严。
王莽也发怒了!
你们降奴服于咋就给脸不要脸呢!
王莽捍卫自己尊严的方式,就是征召天下的囚犯、壮丁,汇合原来的*府*,号称三十万,分六路从张掖,西河,五原,云中,代郡,渔阳这几个方向,全方面大举征伐匈奴。
王莽的作战意图,是等到六路大*集结完毕,然后同时出击,将所谓的降奴服于一举歼灭。王莽计划将他们驱逐到更加北方的丁令(今贝加尔湖以西附近地区),然后将这片更加不毛的土地,分成十五块。在被打服的降奴服于里选出十五个人来,将这十五块土地分给他们。王莽想要来个“分而治之”,让降奴服于们自相残杀,好来个“以夷制夷”。
王莽的梦想是特别美好,但这三十万大*的后勤供给就成了大问题。再加上六路大*同时出击,就连当年的*事专业户汉武大帝,都没筹备过这么烧脑的作战计划。
而且汉武帝时期,北征匈奴的主力,可是大汉精锐中的精锐。王莽这次的北伐,士兵的素质是非常低的。成本基本上是私铸钱币的假币贩子,以及抓来的流民壮丁。这三十万人聚集在北方边境,着实将北方边境的百姓祸害个不轻。
首先,这些几十年没上过战场的将*们,压根就不想出征,于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推脱。这三十万大*就这么驻扎在大新帝国的北方边境线上,成为了国家财*的巨大包袱,给养就成了大问题。
再加上*队整体纪律涣散,素质非常低下。北方的老百姓可算是倒了大霉,这匈奴人没看见,反而被自家那些臭流氓祸害个半死。同时,全国各地为了配合国家北方开战,开始到处拉壮丁,强征税。没有豪族庇护的百姓,被迫抛弃故乡变成流民,有些甚至干脆“上了梁山”,拿起武器成为反*府武装力量。
原本已经享受了几十年和平的边境人民,已经数代不见战火。近百年和平发展下来,那是人丁兴旺,田园茂盛、牛马遍野。而自从王莽与匈奴人撕破脸皮,三十万大*屯兵北方,仅仅数年,几十年繁衍生息的成果就毁于一旦,整个北方边境一片荒凉。根据《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九》记载:缘边大饥,人相食。
我亲爱的小伙伴,咱们的汉语,虽然精炼,但也往往会掩盖许多可怕的现象。比如人相食这三个字。乍一看似乎没什么感觉,但这个场面,如果被拍成电影放到荧幕上,那就是能拿国际金奖的话题之作,参考《》。
对于匈奴的这次远征作战,或许应该叫备战闹剧,前后持续了四年之久。整个北方仅存的家底,被消耗殆尽!
Kyle·Broflovski
0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