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长治沁县王泉村移民搬迁安置,村民们告别穷
TUhjnbcbe - 2023/4/16 6:10:00

从长治沁县县城向南出发,大约行驶6公里就是王泉村移民搬迁安置点。这里早已没有“村”的影子,俨然是一个城镇化的小区,一栋栋风格简洁的住宅楼整齐林立,广场、路灯以及水电暖配套完善,小区里还建有幼儿园、医疗室、扶贫车间以及双孢菇种植大棚。眼下,新春临近,村民们家家户户正忙着备年货。

挪出穷窝、斩断穷根,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王泉村贫困群众实现从深山到城镇的跨越。住进新房子,有了新产业,在大家面前开启的,不仅有蒸蒸日上的新生活,还有广阔的新天地。

01搬出大山走上幸福路

一大早,村民王建平就在家里忙活起来,除尘扫屋、清洗衣物、将三室一厅整理得干干净净。春节临近,老伴到县城帮忙照看孙子,老王就留在家里收拾布置家,顺便置办好年货,等着孩子们放假回来,一家人团团圆圆过年。

王建平爱养花,在他家的阳台上摆着很多花草,他每天都会按时给它们浇水。“我们住上了亮堂堂的新楼房,从家出门坐公交车15分钟就能到县城,既能看孙子,又能守住家,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王建平感慨地说。

搬迁前王泉村村貌

在易地搬迁前,王泉村坐落于沁县西北部,海拔米,是沁县、沁源、平遥三地交界地带,交通条件十分落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全村50户人均为贫困人口,是名副其实的省级深度贫困村。“山高路远石头多,出门就爬陡坡坡。”是村民们对村庄最形象的描述。

尽管王泉村距离县城只有50公里,可是开车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到达,而且非常考验驾驶员的技术。原来,在年之前,村里是不通公路的,村民上下山都要靠步行,一条长达7.8公里的羊肠小道,崎岖坎坷,路两旁杂草丛生。即便后来修了水泥路,但是受自然条件影响,村民们依旧出行难,再加上居住条件差、环境卫生差、就医难、上学难,搬出大山是王泉村人最大的梦想。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王泉村在驻村工作队襄垣石泉煤业的帮扶下,在扶贫第一书记、包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全村踏上了整村移民搬迁的征程。可是要怎么搬?往哪里搬?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家精准扶贫移民*策,沁县对王泉村整村移民搬迁方案进行反复讨论,最终采取了创新搬迁模式。

“我们与沁县八路响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沁县鸿大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合作,在县城南郊的段柳村选址新建王泉村移民小区,对全村实施整体移民搬迁。搬迁后,原村的土地山林则被该公司以入股形式进行综合开发。”村支书邢成柱说。

搬迁前王泉村村貌

02住上新房家家欢声笑语

从山上搬下来,村民庞启明才觉得自己真正有了家。“以前,我住的是土坯房,房顶上到处是窟窿,因为没钱修补,就拿塑料布‘补’洞,冬天冷、雨天漏,现在住的屋子冬暖夏凉,真舒服。”按照标准,单身的庞启明分到了一套25平方米的房子。别看房子小,可是一室一厨一卫,生活上很方便。

在老庞家的厨房放着一台冰箱,庞启明笑着说,那是驻村工作队队长罗岩峰发给他的奖励。罗岩峰解释说,年5月,他来到村里遇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帮助群众搬迁,可是“住惯了山坡不嫌陡”的王泉村人想搬迁又怕搬迁,因为舍不得祖祖辈辈留下的那片土地。于是,罗岩峰开始挨家挨户地给大家做思想工作。

62岁的王勇傲与老伴在大山上住了一辈子,他总担心搬进小区后,没了土地也就断了生活来源。其实,王泉村的土地贫瘠,全村亩土地主要靠种植玉米、谷子和土豆为主,如遇山猪破坏,一年的收成就没了大半,村民们辛苦却挣不到钱。为了打消王勇傲的顾虑,罗岩峰反复地宣讲*策,告诉大家搬迁后村里会通过发展集体经济,保证人人都能搬得出、稳得住。

为了提高村民们的搬迁积极性,罗岩峰所在的襄垣石泉煤业拿出11万元,购买了一批冰箱和电视机,作为奖品鼓励大家搬迁。同时,村里还成立造林扶贫专业合作社,种植苹果、桃等经济水果。合作企业每年定期为群众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发放米面油等福利,冬季免费提供取暖,并为有生产劳动能力的村民解决就业问题。

一时间,村民们心中的疑虑都被打消了,大家不仅实现了安居梦,生活上也有了足够的保障。

03勤劳致富过上好日子

在移民新区的东面,是沁县彤煜服装加工扶贫车间。车间内,整齐地摆放着几十台缝纫机,非常适合村里妇女劳动力就近打工,村民段宋琴和庞桂梅就是扶贫车间的首批工人。“只要有空闲时间,我都会来这里打工,做手套或者加工服装,一个月能挣多元。”在段宋琴看来,守着家、能看娃、能挣钱,这就是幸福生活。

除了扶贫车间,年,小区里还建起3个双孢菇大棚,在解决村民就业难题的同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大棚投产后的第一年,村集体增收了5万元,不过,村民们依旧缺乏种植技术,所以下一步,我们会重点解决这个难题。”罗岩峰说,今年年初,公司又拿出48万元帮助村里发展养殖业。

不仅如此,在帮扶*策的引导下,王泉村还积极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不等不靠消除懒惰思想,真正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65岁的王庆平就是其中一人。在村里的造林扶贫专业合作社,他主要负责种植果树、锄草以及施肥,在过去的年,王庆平工作了天,共挣到了2.7万元。而以往,王庆平一家靠务农年收入仅有元。

04后记

在易地扶贫搬迁中,王泉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让“挪穷窝”与“换穷业”同步,将“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理念贯穿于安置区选址、安置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扶持全过程,实实在在地让村民们搬出幸福美好新生活。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治沁县王泉村移民搬迁安置,村民们告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