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崎岖,指战员相互帮扶,爬上山坡。
火灾肆虐森林。
5月1日15时41分,兴安盟阿尔山。第四小组乘直升机到达指定机降点。
4月2日21时30分,山西沁源。三级消防士富顺忙着把棉絮绑在树棍上,用来做点烧用的火把。
4月4日10时30分,山西沁源。通辽支队全体指战员面向西南方向,沉痛悼念在四川木里牺牲的战友。
年3月和5月,是通辽市森林消防支队指战员南北征战最忙碌最辛苦的两个月,三月千里驰援山西省沁源县王陶乡森林火灾,5月增援兴安盟五岔沟好森沟林场发生的森林火灾,这两场火势迅速蔓延,直接威胁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形势十分危急。通辽森林消防支队接到上级指挥部机动调度,余名指战员闻令而动、迅速集结,火速开赴前线参加扑火战斗。官兵指战员们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增援扑灭这两场火灾,用实际行动,向*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抵沙尘冒冰雪星夜驰援立战功
年3月29日13:30分,山西省沁源县王陶乡境内突发一起森林火情。通辽市森林消防支队于30日零时接到联合指挥部机动命令,集结人从通辽市出发,星夜冒雪前往增援。由于路途受雨夹雪天气影响,救援车辆通过雨雪路段后又遭遇沙尘暴天气,为尽快抵达救援地,车队昼夜行*30小时,总行程公里,于31日早6时30分顺利抵达山西省长治市沁源火场集结地域。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目前火场的状况是西线和南线的火线已经扑灭了,东线和北线东段现在是重点扑救的位置,目前我们已经投入在火场北线的东段进行扑火。”3月31日中午,通辽市森林消防支队*治处干事滕格尔向记者描述当时所处位置和扑救重点。4月1日上午,山西沁源县火场北线东段火势在大风的作用下,持续向北部发展,形成了上山火,火头位置浓烟滚滚、形成了数米高的火墙,单纯依靠人力已经无法扑救。通辽市森林消防支队在联指指挥下,果断改变战法,计划借助附近水库和现场消防水罐车取水便利的优势,架设水泵12台、铺设水带多米。目的是将山脚下可燃物浇湿,增加可燃物含水率,阻止火势继续蔓延。新的命令催发出全体指战员旺盛的战斗力,仅用时4个小时,支队负责范围内3公里的区域全部浇灌完毕,筑牢了阻击火头的坚实防线。“4月1日下午,上山火场的火焰高度大概能达到五米左右,人和机具是没有办法进去直接灭火的。所以我们采取了在山脚下开设隔离带,利用水泵冲并联,由他们当地的消防提供水源给山下的植被灌水,降低可燃物的燃烧程度,来延缓火势的发展。当时的火势强度还是非常大,因为火场周边一直有很大的风,而且风向不定。”由于通辽市森林消防支队负责的东北段火线是沁源县火场长度最长、扑救难度最大的线段,加上当时个别火场风力仍然较大,通辽市森林消防支队的全体指战员采取坚守一线,努力遏制火势发展,并调修机具、补充给养,随时观察风向的发展,来判断下一步火灾火头可能会朝哪个方向蔓延。“因当时的风向东西风轮流刮,无法确定,有可能会对我们扑火作战的指战员造成生命安全危险。只能等风稍微小的时候、结合当时的火场发展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战术手段去扑救。”当出现危险情况时,他们就选择到火灾基地避险,这是一个专业避险方法,就是进到火烧过的地方,这样火不会蔓延过来,人员会暂时比较安全。但是,这个安全地带也是火刚刚烧过的地方,非常热,有战士的鞋就直接烫坏了,脚被烤到了,因为要在里面来回跑,也有战士把鞋卡掉了,所以把脚烫伤了也得继续坚持跑。”消防官兵滕格尔告诉记者,山火一但形成,一般很难靠近,那种炽热的烘烤,一般人是很难承受的。但作为一名消防员就必须靠近它,有时防护装备都会烤变形,风机的长筒都会被烤得通红,受伤也就难以避免,这次也是如此。”
通辽市森林消防支队支队长孙浩是本次带队的总指挥,他告诉记者,支队于3月29日20时30分接到上级指示,支队迅速集结名官兵紧急出动,连续机动30个小时,多公里,于31日早晨6时30分到达山西火场,立即投入到救火战斗,名官兵经过6天6夜的鏖战,6战6捷,两次遇险,两次成功处置,圆满完成上级的任务安全归建。
据了解,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从内蒙古各地抽调5支消防队伍前往火场一线增援,通辽森林消防支队是其中一支。“这次扑救,对于我们支队来讲,是成立以来跨区增援的里程最远,作战时间和火场长度最长,扑救最为困难的一次灭火战斗。”为此,通辽森林消防支队余名指战员在此次扑救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欲归建百姓送送别战友催人泪
肩负重任踏征程,满载感动凯旋归。4月5日,历经六昼夜鏖战,山西沁源火场外线明火全线扑灭,通辽市森林消防支队接到命令,准备撤离归建。得知这一消息,沁源县数千名群众走上街头,欢送森林消防指战员,场面催人泪下。四级消防士井源深有感触地说:“第一次感受这样的氛围,十分感动,顿时觉得这几天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们一定苦练本领,不忘初心,做好*和人民的守夜人。”“我们虽然辛苦,但我们是平安的。”说起同样为奔赴火场一线付出生命的战友们,钢铁战士们还是忍不住流下热泪,为他们的好兄弟们默哀。
4月4日上午10时30分,通辽市森林消防支队在山西沁源县执行扑火一线岗位的全体指战员庄严肃立,为在四川木里县牺牲的30位好战友、好兄弟默哀。火场一线的指战员们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中,为30名牺牲战友送别。“30名战友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拂去泪水,继承遗志,再战火场。”“我们要把烈士们的遗志化为践行训词不竭动力,对*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用实际行动告慰战友英灵,永远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家人迎内心暖扑火英雄最可爱
“二十铁骑百人团,风雪夜袭一千三。沁园太岳在召唤,不赏风景灭浓烟。”这是通辽森林消防支队*治委员史继承在驰援山西沁源县境内森林火情平安归建后写下的诗句。
4月6日22点31分,增援山西省沁源县王陶乡森林火灾救援的名通辽森林消防指战员平安归建。通辽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刘兴臣、通辽市森林消防支队支队长孙浩、通辽市森林消防支队*治委员史继承,以及在家等候亲人归来的指战员家属们前来迎接紧张救援的全体指战员,为他们送上最亲切的慰问,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欢迎爸爸回家!欢迎爸爸回家!”四月六日午夜,孩子清脆、喜悦的声音回荡在通辽市森林消防支队机关的营区上空,让寒冷的夜空变得温暖无比。圆满完成山西沁源森林火灾增援任务的通辽市森林消防支队指战员们平安归建,战友、家人用鲜花和锣鼓为他们洗去征尘,用盛大而温馨的欢迎仪式抚慰指战员疲惫的身心。
欢迎仪式由通辽市森林消防支队副支队长张伟主持,通辽市应急管理局*组书记、局长刘兴臣,基层指战员家属代表、扎旗大队大队长唐晓东的爱人崔佩杰,通辽市森林消防支队*委史继承致辞。刘兴臣等领导为参战指战员献上了鲜花,并高度肯定了通辽市森林消防支队指战员为扑灭山西沁源森林火灾做出的突出贡献。“森林消防全体指战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在欢迎仪式上,鼓励全体指战员再接再厉,勇立新功!崔佩杰代表全体指战员家属,表达了亲人的思念和支持,她表示,自从成为消防嫂的那天开始,就决心成为支持爱人的坚强后盾,未来,她会继续用爱和付出,继续支持爱人的工作。史继承*委对应急管理局领导和家人们的到来表示感谢,并代表全体指战员表示:以后一定继续努力,绝不辜负*和人民的期望,绝不辜负家人的关爱与付出,做好人民的守夜人,当好家中的顶梁柱!
欢迎仪式结束后,指战员们在食堂内惊喜地发现,除了悬挂上前的横幅,还设置了一面“花墙”,这是全体家属连夜为指战员们准备的惊喜,不少指战员激动得说不出话。科左后旗中队指导员郭杨抱着儿子,眼神中满是宠溺和甜蜜,他一手牵着妻子,一手抱着儿子说:“从火场下来回到营区,马上就见到了我的‘整个世界’,这感觉。真好!”
霍林郭勒中队中队长杜平,牵着妻子,抱着孩子,身边还有父亲母亲,在火场上面对火魔毫不迟疑的他,红着眼眶说:“网上的流行语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负重前行。从火场上老百姓为我们箪食壶浆,到归建前的欢送仪式,再到途中为我们送来给养的地方群众、免费为我们准备早餐的高速收费站,还有我身边的至亲至爱,这些都是我们负重前行的动力,我们随时准备负重前行,只希望你们岁月静好!”
兴安盟三昼夜轻骑制胜阿尔山
5月1日凌晨1时00分,通辽市森林消防支队接到总队命令:兴安盟五岔沟好森沟林场发生森林火灾,要求支队连夜机动,增援灭火战斗。警情就是命令!这支应急救援的主力*,增援完山西省沁源县王陶乡森林火灾归建一个月后,再次出发赶赴一线救援。
在森林消防支队,炊事员,驾驶员、通讯员等警勤排人员,按照惯例是负责保障工作的,而这次,他们的任务是要奔赴火场一线实施伴随保障,还要携带灭火装备进行扑火作战。
李晓强,作为警勤排炊事班班长,有着12年野战炊事经验的老炊事员、老班长,在此次灭火作战中担任一号风机手兼第一小组组长。5月1日上午10时许,通辽市森林消防支队到达集结地域等待机降,因指战员们连夜机动没来得及吃饭,在等待机降的间隙,李晓强接到后勤处长孙钊的命令带领各单位炊事员利用炊事车,焖饭、炖菜……忙活不到40分钟,他便完成热食供应,保障了指战员们参战时的体能所需的热量。
当日下午15时许,警勤排被安排在第五批次机降在火场南侧约2公里处,指战员背负40多公斤的背囊携带灭火装备艰难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那一刻,指战员手脚并用,在几近40度的陡坡上爬行,仅仅2公里的山路却耗时3个多小时,有几名第一次上火场的预备消防士已是汗如雨下,脸色煞白。“多亏上午吃饱了,加油!”一名消防士边说边鼓励着身边的战友。
傍晚19时00分,支队抵达火线,采取一点突破,两翼推进、边打边清战术展开扑火作战。这边,支队长孙浩带领扎鲁特旗大队延火线向左翼扑打;那边,支队*治处主任卢明带领警勤排和霍林河中队延火线向右翼扑打……承担攻坚任务的警勤排分队,由李晓强带领第一小组扑打火头。此时,树丛中冒出浓浓黑烟,呛得李晓强透不过气来,但他全然不顾,一只手挡在脸上,一只手狠命地用灭火机扫向火舌。几个小时过去了,烟熏火燎之下,李晓强如同掉进煤堆儿一般,很难辨别出面部五官了。
指战员们连续扑打3公里长的火线后,火场风向突变,一面火墙从30米外顺风袭来,火苗蹿起2米多高,发出刺耳的呼啸,不时传来树木被烧倒的巨大声响,烈火和浓烟对前方的作战主机手和其他灭火队员即将形成包围。紧要关头,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支队长孙浩当机立断:“点烧!”要知道,点烧可是个技术活儿,一不小心,将会加大危险系数,但在当时的危机关头,点烧是最好的自救方法。孙支队长命令点火手、风机手沿线准备,一声令下一条火线迅速燃起,风机手趁火线刚燃易控时,赶紧逆风将火苗向迎面而来的大火吹去!1分钟后,两股火碰到一起,火墙成功被拦截,点烧实施成功……那一刻,风在减弱,火在退却,唯有参战官兵一往无前,所向披靡。
夜晚22时30分许,对讲机里传来油料供应不足的消息,警勤排接后勤处长孙钊命令,由攻坚分队转为保障分队,下山背油料。老话说的好:上山容易下山难,当时正值夜晚,山林上空完全被烟雾笼罩,保障分队仅靠头灯,手里拿着木棍,一点点摸索着下山。“当时的路段坡度大,稍不小心就会脚下打滑,滚到谷底,非常危险,背油料的队员2个小时后,终于安全抵达机降点。”
另一边,河道和暗沟交错,道路泥泞不堪,负责运送油料物资的车辆根本无法到达机降点。加之山高路远,队员所携带的通信设备根本联系不上对方。车队艰难前行,保障分队也只有耐心等待。
阿尔山5月的山林里,乍暖还寒。山石间、树根旁没有融化的冰雪依稀可见。因昼夜温差很大,白天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上,夜晚则降到零下,河沟里的水冻得结了冰。由于时间太晚,又都是从一线上临时抽组的,队员们根本来不及携带宿营装备,队员们只好点起一个火堆,众人围着火堆等了一夜。
天刚蒙蒙亮,对讲机里隐约传来声音:车队在距离机降点约2公里处遇到河道根本无法继续前进。这样,保障分队只好徒步接近车队,背上油料物资再返回到一线。到达宿营地时已是第二天上午10点钟。队员们简单吃了几个小面包喝了几口水之后,倒地便睡。四级消防士曹阳嘴里的面包还没嚼烂,手中握着半个面包,就睡着了。
下午19时许,经过两天一夜的奋战,火场明火全部扑灭,队伍转入清理看守阶段。截至5月3日上午8时许,通辽市森林消防支队所负责火线,已纵深清理50余米,火场实现三无。至此,通辽市森林消防支队再次圆满完成此次扑火任务。(文/本报记者沈慧莲图/通讯员滕格尔拱子龙董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