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红色守望系列微剧丨战争中的普通人第四
TUhjnbcbe - 2021/8/14 22:06:00

山西籍女作家蒋殊历时6年

抢救性挖掘山西老兵的亲口讲述

纪实性还原普通*民的抗争细节

我们致敬老兵的付出

致敬他们热血和青春的奉献

今天为您讲述

《战争中的普通人》第四集

沁源

战争中的普通人

第四集:沁源

主持人王萍:

用声音还原昨天,用信仰指引未来,我是主编王萍。年1月17日,*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特地发表了《向沁源*民致敬》的社论,指出“模范的沁源,坚强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是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一。”在当时8万人口的沁源,“1万人当了子弟兵,1万人牺牲,1万人残疾”。那么,在年至年的沁源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听蒋殊老师的讲述……

《解放日报》发表《向沁源*民致敬》

作家蒋殊:

《沁源》是我去年刚刚出版的一本书,写这本书的的原因也是源于《重回》。当时接到时任沁源县委书记金所*的邀请,他觉得沁源这片土地上也有很多默默无闻的英雄,也值得被挖掘出来、写出来。其实之前我不是特别想写这样一本书,因为当时我对沁源并不了解。我是武乡人,我觉得武乡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地方,它们都属于长治,还有地方比武乡更伟大吗?我已经写了武乡,还有必要再去写沁源吗?但是后来金书记特别执着,我觉得他有一个县委书记的情怀。他并不是沁源人,但他每次和我说的时候都是“我们沁源、我们沁源”,这个特别打动我。我知道他是想把那段尘封的历史挖掘出来给今天的人看。

沁源围困战纪念馆

沁源围困战纪念碑

后来,还有一个让我想写的原因是,只有沁源人当时老说“我们沁源抗战时没有出过一个汉奸”,这句话让我特别疑惑。我每次听到这话总是一笑,我觉得不可能。我们都是中国人,沁源人不是中国人吗?而且沁源还是个移民县,很多从河北、山东、河南来的人。当时汉奸遍地,所以我们的抗战才那么漫长、那么艰难。沁源人是怎样的一群人?怎么就没有出过一个汉奸?带着这样的疑惑,我走近沁源。经过两年时间的了解,到这本书出来以后,我觉得我受到了非常深刻的教育,我终于知道沁源围困战为什么那么伟大。当初《解放日报》在抗战的时候对沁源的报道多达篇,沁源两年半的围困战报道就达70篇,其中最著名的是《解放日报》的社论《向沁源*民致敬》,不是每个县、每个地方都有这份荣幸。

主持人王萍:

沁源围困战为什么被誉为一场“人民的战争”?这和抗战期间“沁源没有出过一个汉奸”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因果关系?在接下来的探究中,蒋殊给了我们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作家蒋殊:

后来我发现了沁源人之所以伟大的原因。很多人可能会说这是一场人民的战争,它的人民是怎么回事?它的人民就那么自觉吗?人民也是一样的人民,百姓也是一样的百姓,其实归根到底是因为那里有一个好的领导,中国共产*的领导。因为当时很多领导都下结论说,沁源围困战之所以取得伟大的胜利,与起用了一个非常熟悉当地的领导有很大关系,他就是当时的县委书记刘开基。

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公仆刘开基》一书

当初日本人来到沁源,占领这里不走了。刘开基动员大家深山大转移,当时很多老百姓不愿意走,年秋天已经10月份了,很冷很冷的,哪个老百姓愿意放弃家园。当时大家觉得可以在家里呀,我们可以假维持,我们可以一边斗争一边在家。但是刘开基说不,他说只要你留在家里,一定会被日本人利用。他坚持誓死不维持,然后就给大家做工作。*员出来带头,干部出来带头,民兵出来带头,动员大家去深山里。到深山里怎么办?不能说把百姓引到深山里不管啊,到深山里大家还是想回家。吃没吃的,又生病了怎么办?刘开基说:“你没有吃的我给你解决,生病了我替你看病。然后我们组织大家配合太岳*区抢粮、抢种、抢收,和敌人一次一次地斗争。”他这个概念就是要把敌人挤出去,因为当时没有办法、没有能力把敌人打出去,但是可以去挤。所以都是有这个领导的带领,如果没有正确的领导,只凭一群人民,我觉得肯定完不成这件事情。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中国共产*的作用非常大。后来《解放日报》发表重要报道,其中一句话写得特别好:“当时的人民公仆抗日*府,还有人民的儿子八路*决死队和游击队,是和老百姓一起打发着过日子的。”我觉得这句话一下就说到了本质。县围困指挥部也是,老百姓到深山里,我也转移到深山里。老百姓一出来我就能看见,我就知道我的主心骨在哪儿。当时哪里有困难,哪里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哪里就能找到中国共产*,哪里就能看到刘开基。这就是当时的状况,所以我写完这本书才知道,其实是有一个轴心人物、核心人物,一群坚定的跟随者,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义无反顾地泣血前行。8万沁源人民当时贡献出1万子弟兵,牺牲了1万多人,还有1万多人致残,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地方,曾联手唱响了一曲酣畅淋漓的保卫家园之歌。这本书里写的是普普通通的沁源人,我觉得每一个人都能代表一种沁源精神,其实它也不仅仅是一种沁源精神,它是民族危亡之际我们所有中国人应该具备的一种精神。所以我觉得这本书至少传递了一种精神。而且通过这本书我还想表达的是,中国共产*的领导有多么重要,一个正确的领导人有多么重要。如果没有这个轴心,没有这个领导,我觉得老百姓肯定是一盘散沙。因为当初他们转移到深山里时,很多老百姓想回家,很多干部都动摇了,因为在这儿实在活不下去了。刘开基当时组织了万人大讨论,大家提问题他来回答,他一条一条给大家分析。“日本人厉害,但是他不怕死吗?他不怕死出来还戴钢盔干嘛?他回去得钻碉堡吧。我们虽然弱,但是我们有根,我们的根在这儿。他们扎下那么多据点,我们打不了他们,但是我们可以一点一点挤。”当时他们发挥了自己伟大的智慧,特别厉害。

主持人王萍:

沁源*民的深山大转移给占领沁源县城的日*留下了一座空城,与此同时,还断绝了粮食水源,并毁掉了一切可能会被日*利用的生产、生活用具。可以说正是沁源*民在付出巨大代价和充分发挥人民智慧的前提下,最终逼走了日*,夺回了家园。

作家蒋殊:

当时抢粮、抢种,他们为了骚扰敌人,竟然捉来大量的青蛙,在青蛙的嘴里塞上胡椒、辣椒、花椒,青蛙本来就爱叫,被塞上这些东西后它们特别难受。这些青蛙被扔到日本人驻扎的地方,整夜整夜地叫得日本人无法睡觉。最后很多日本人患了精神分裂症。医生给的结论是不予投药,就是没办法用药治。当时日本人虽说占了县城,但县城什么都没有,老百姓转移走的时候把粮食全部埋起来。带不走的东西就全部破坏掉,把死老鼠、粪便扔到井里,敌人正睡的时候,我们突然响起一阵枪声、一阵炮声,搅得他们不得安宁。日本人在城里时把与外界的连通都挖断了,最后他们架了一座桥。白天出来的时候把桥放下,晚上再把桥收起来。日本人当时相当于把自己裹在了城里。驻扎在沁源的日*大队长伊藤中佐向临汾师团求助,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地方没有人、没有粮、没有水,天天都有人生病。就这样,刘开基率领县围困指挥部,带领所有沁源人,硬是一点点把敌人挤了出去。

沁源县青阳湾村民埋藏财物

当我采访完写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心中的疑惑也解开了。为什么说沁源没有出过一个汉奸?我现在相信了,我就想给大家解释,其实不是说沁源没有人想去当汉奸,只是当地管理得特别好。如果发现谁有当汉奸的苗头,就会及时掐灭在萌芽状态。就像我们在主*一方,比如一个企业一个单位,我们了解单位的人,这个人他有可能叛变,那我就早早地把他团结过来,引导过来,不给他机会叛变。如果有这个苗头,并且犯了错误,那我引导你,你马上改邪归正,这是可以的。但如果不改,我就会处理你。也就是说,并不是没有人做过这个事儿,只是没有得逞就早早被掐灭了。因为大家团结一致,互相会受到感染,即使有少部分人想叛变,在我们及时的团结、引导、管理下,大部分老百姓就看到,我们这样子是好的,我们这样是对的。尽管我们牺牲非常多,但是我们愿意这样,沁源人这种骨气、这种气节、这种精神一直在。去了深山里,他们首先进行的就是气节教育。每个人都说我们誓死不维持,我们哪怕死也不回去,不给日本人服务,哪怕是假维持也不愿意做。沁源围困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经典范例。当时我们已经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沁源有一个民兵叫李德昌,后来他被推荐参加世界青年大会,在会上他讲述了这个。所以,沁源围困战不仅仅在我们中国,在世界上都是非常有名的、非常经典的一次战役。《沁源》沁源首发现场从残酷的抗战年代走来,蒋殊继续着她“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色守望系列微剧丨战争中的普通人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