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过后,沁源公路被洗刷一新,彩色标线也变得格外醒目亮眼,蓝盈盈的天空飘着蓬松的云朵,阳光尽情洒在青翠欲滴的山头;连绵起伏的山脉上,绿草茵茵,山林遍野,蜂飞蝶舞,山花摇曳;幽深狭长的峡谷里,鸟语花香,泉水叮咚,耳边仿佛一直在奏鸣交响曲;掬一捧沁河源清甜的山泉水一饮而尽,沁人心脾,暑意尽消;每立方厘米高达个负氧离子的洁净空气,让来到此处的人不由得打开双肺痛快呼吸……沁源,美得独树一帜。
沁源,因在沁河之源而得名。沁源地处山西省中南部,太岳山东麓,我市西北部,东邻沁县,南接屯留区、安泽县、古县,西连灵石县、霍州市,北靠平遥县、介休市,是晋东南、晋南、晋中交汇之地。
沁源以近60%的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之首,是全国“油松之乡”;沁源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中国深呼吸小城佳”;沁源还是“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人民喜爱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中国最佳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天然氧吧”……
6月10日,记者一行驱车沿着沁源县的“网红公路”去往“网红景区”,和您一起探访道路沿线的美景、山村和人家,一起欣赏沁源这幅美轮美奂的山水长卷。
沿着公路看长治——县区篇之沁源
用道路勾勒诗画山水田园A近在咫尺的“世外桃源”通往花坡的旅游路。
山山相连,逶迤天边,沁源的村落、小镇、屋舍蜷卧在太岳山的崇山峻岭之间。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支线(太岳一号旅游路)一路蜿蜒前行,我们来到第一川村,在这里体会到了瑞士小镇一般的惬意和舒适。
碧绿的山坡上牛羊成群,蜿蜒的旅游路犹如一条彩带通到村口,仿佛招手欢迎四方友人的到来,村头新建特色民宿正在进行紧张装修,村口的停车场和露营地陆续迎来新一拨游客,远处的山坡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白色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令这个藏在深山中的小山村魅力大增。
“自从旅游路通车以来,第一川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来我们村休闲、度假、打卡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出行也更加便捷,农户收入成倍增长。”第一川村*支部书记许旭东望着旅游路高兴地说。
“我们村森林覆盖率高达80%,著名的灵空山风景区就位于第一川北山自然村,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今年还被评为省级美丽宜居乡村。全村现有7个农家乐饭店,25家民宿,可同时接待余人。下一步,我们打算利用优质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路、日出观景台、露营地等旅游基础设施,增加特色项目,大力发展高标准、高质量的体验式旅游,将第一川村打造成为沁源最有朝气的户外体验区和城市人向往的避暑胜地。”许旭东介绍。
沁源县交通运输局冯智刚主任介绍,截至年底,沁源县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公里,从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囧况已不复存在,如今“出门柏油路,抬脚上客车”已成为沁源乡村的真实写照,路修到了家门口,也走入了百姓心中。
平坦的道路,条条向外伸展,从山根谷底出发,从山庄农家起程,山连山,路通路,村接村,盘桓回绕,翻山越岭,向着四面八方,朝着远方的远方,跋涉,远行……
上霍线路段。
B一日阅尽沁源花路在景中,景在路中,人随景移,景随人变。驱车一路向上攀爬,满目苍翠,山风清凉。来到太岳之巅,视野瞬间开阔,一望无际的山坡上风车轻旋,山花遍野,这里便是沁源大名鼎鼎的“网红”景区——花坡风景区。
花坡位于沁源县西北部王陶乡,是沁源著名的“网红”景区。这里平均海拔米,是太岳山的主峰之一,具有高原气候特征。山顶坡度平缓,林木稀少,遍地生长着矮草类高山植物,每年春、夏、秋三个季节,各种草花适时开放,形成五颜六色花的海洋。
相传隋朝末年,李世民率*路过此地,见万紫千红煞是好看,不禁随口说道:“好个花坡!”花坡由此而得名。花坡属典型的亚高山草甸之一,景区内花草种类高达余种,每年从6月开始,各色花草争奇斗艳,绵延万亩,花期长达4个月之久,享有“天然花园”之美誉。摩托骑士小黑被花坡的名气吸引,慕名从介休自驾前来,在山顶留下了他和花坡的独家记忆。
花坡风景区。
旅游路上的特色路标。
“从前,芊林背、花坡、沁河源、灵空山等景区都藏在各自的区域里无法相通。现在旅游路以‘花坡天路’‘灵空圣道’‘谷远野径’为板块,回环盘绕,接通了各个景区。这条精品旅游路以景引路、为景串线,先入为主,将沿线自然风光景点最美的一面展现给游客。山前山后路迢迢,岭南岭北一线牵,路本身就成为了一大景观,不论游客徒步、驾车或是骑行,一路青山绿水皆可尽收眼底。”冯智刚介绍。
穿越阻隔的大山,在茫茫林海中开路,油松列队,白桦素洁,松涛送远;打通花海草甸与谷底源头,四季景色缤纷,山顶山底色不同;勾连旁通,黑峪、仁道回环相接,谷远野径稼禾自然,路随山势走,诗落白云间;绿色与红色相融,历史与人文荟萃,红*蓝三原色引跑,道路架起时空的桥,彩色的梦;路挽千山叠翠,峰回小村成歌,一日可阅山南山北……沁源之路,真可谓山水长卷,人文画廊。
C打通进村“最后一公里”古寨至庄儿上路段。
“对面山上的妹则,你听着,瞭得见你的身段,听得见你的歌,怎奈山高沟深隔断你和我,哥哥走不到你跟前……”这是从前沁源男女谈恋爱时互唱的情歌。
交通落后曾是沁源之短,发展之痛,走出大山、奔向小康是老百姓多少年来的期盼。近年来,一条条“四好农村路”搭建起境内循环网,沁源实现了农村公路通村达组、联通城乡、四通八达,隔山隔水的村与村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相亲相近,提升了相互间的交流与发展。古庄线、汝庄线、赤王线、上柏线、新南线、北韩线、红王线……这些境内路网格局的形成,让沁源实现了乡乡直达,不走重复路,村前村后皆有路,回环相连不断线。不仅改善了农村的出行条件,更促进了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推动了产业发展,带动了百姓脱贫致富。
在韩洪乡造峪村记者看到,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农家客栈矗立在村路旁,布老虎客栈的老板王守元正和妻子准备着午饭。今年64岁的老王开农家客栈已十个年头了,“以前我们村这条路下过雨后泥泞难行,现在可好嘞,黑油油的沥青路就通到家门口,出门真是方便,来玩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我家有2间客房,每年大概能收入3万元,生意好的时候能达到5万元,如果不是村路的改建,我们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啊!”说起这些年村里交通状况的改变老王感慨颇多。
采访快结束时,我们在村口遇到了沁源县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李菲和她的同事们,不惧酷暑,顶着烈日,沿道路认真核实工程量,测量道路宽度、边沟长度,检查警示标记、禁令牌、警告牌、村名牌和护栏等基础设施的安装情况。老王热情地招呼工作人员进家喝口水歇歇脚,但还有工作在身的他们笑着摆摆手继续前行。李菲说:“只要交通人的辛劳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和肯定,就是对我们最朴实的嘉奖。”
灵空山镇*委书记王向锦介绍:“原先,这里的高山蔬菜种植产业因为公路不畅而滞销,卖不出好价钱,自从旅游路和四好农村路通到了家门口,我们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老百姓人人有事做,户户有产业,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产业飞速发展,现如今农产品再也不愁卖了,高山蔬菜也形成了品牌和规模,提升了档次,逐渐走上了全国人民的餐桌,公路的畅通实实在在造福了一方百姓。”
打通了通往农村的“最后一公里”,山里的蘑菇、木耳、蜂蜜、*参、南瓜等山货就能走出大山,服装、电视、手机等日用品也能进入农户,“土货不出、外货不入”已是从前。通往偏僻乡村、田间地头的“四好农村路”,在成为村民生活生产必经之路的同时,也成了村民的致富之路和经济发展之路。
黑峪至仁道路段。
条条道路纵横在绿水青山间,穿越于阡陌农田中。路把景点村落如珠相串,到休闲农庄,住特色民居,抵房车营地,进采摘庄园……交通添作翼,展翅出青山。公路畅通的不仅仅是脚步,更是发展的思路。道路越宽,致富渠道越宽。近几年,沁源以“交通+”为模式,大力推动“交通+特色产业”“交通+生态旅游”“交通+电子商务”“交通+物流快递”等多种融合模式,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公路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筑路永无止境,有路方能振兴。沁源的公路是脱贫致富之路、乡村振兴之路,是迈向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它承载着沁源人民的梦想,从沁水之源出发,越过希望的田野,伸向诗和远方……
文/图:张慧常晋美
编辑:杨华
监制:张海霞
版权声明长治日报社所属《长治日报》、《上*晚报》、i长治网和新媒体平台享有版权的内容,任何单位及个人在互联网、无线客户端、微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