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一个悠扬着山地牧歌的世界
沁源,在晋东南是一个异类,与沁水相似。从地缘上,沁源位于晋东南的西北角,更接近晋中和临汾,处在金三角之地,与其中枢长治则要相距余公里以上,而且道路非常难走,部分山区运输仍靠人挑畜驮。司机常说,宁肯到公里外的省城,也不想去那里。
正因为偏远,就愈显神秘,反而增加了我的探索欲与好奇心。祖籍沁源的杜宇鸣在我耳边也猛扇忽,说那里如何如何美妙云云,这更激发了我对沁源的兴趣。杜是山地人,足迹走遍了晋东南的山川,其评价应具有说服力!
沁源的特点一是面积大,有平方千米,是长治、壶关、长子三县总和,在晋东南仅次于沁水;二是地势高迈,典型的山地区域,整个跨在太岳山上,号称本区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0米以上,最高点茶房沿海拔达米;因为山地封锁,开化很迟,明万历年间才有了第一部县志,在古人笔下这里神秘如同桃花源;文化暧昧,北半县居民更欣赏晋中梆子,西部居民则喜好蒲剧,上*戏只是其中部分。这种地貌文化特征让我感觉,此地是一个遥远的北国山地牧园,里面坚挺着繁茂植物,奔走着无数动物,在其四野不时响起悠扬的牧歌!这无疑是研究太岳山地文化的一个绝好范本。
由于其纯自然的山地特征,它的得名不像人口密集地域那样带有浓浓的人文色彩,而它则与一条河流有关,这就是沁河。因为沁源是沁河之源,故称沁源。沁河由此发端后,向南流淌,经安泽,进入晋城境内,成为晋城母亲河,后注入*河。因为这个原因,晋城人很在意沁源这个地方。说来有一故事,晋城市委有位冯副部长,年11月一天,他在长治学习时,单人驱驾车去考察沁河之源,等到离源头仅差几里时,天大黑,夜幕笼罩,他不敢前行,怕走不出来,被迫折返。见到我时,他颇感遗憾,相约明年春暖花开再往。
如何来看待这块土地呢?我觉得引用山地文化这个概念就能迎刃而解。依据这种理论,山地的存在决定了其生态与人文,虽然人类也有独立之意志,但无法完全超越改变之。有人称我之理论为“地理决定论”,也有人反对我之学术,我就求证给他看。
在我幼年,就听说过沁源,说那里是“山山圪崖崖”的,穷地方!很难去,去的人是拉木料,而没有定居的!它比起陵川来,更是又高又远,仿佛在天际!这些记忆就往往是沁源留给外面世界的最初印象。
30年后,我把各种信息归纳后发现,这些印象是惊人的准确。现在我把沁源作一个理性的解读——其明显的山地构成决定了其山地文化特征。没有高大的山地,就没有沁河的孕育;但沁河的存在还需要有良好的森林和植被条件。后者沁源也具有。因为山地的支撑,森林才得以长期保存。从资料看,本县森林约万亩,覆盖率达到62%,绿色植被万亩,植被覆盖率90%;这个数据在山西大概也是数一数二,只有临近的安泽和陵川可以相比。从林种看,以天然次生林为主,油松分布密集,号称山西的“油松之家”,在绵山至灵空山一带,油松高过10米,灵空山有棵“九杆旗”,号称油松王,有个黎和村号称油松之乡。
这里的山地与太行山不同,不是断裂型,多属皱褶型,因此没有那样峻峭,而是山体庞大,山丘平缓,覆盖有*土,看上去很厚道!这样牧坡就很广袤,总面积达72万亩,牧草余种,是国家级畜牧基地县,畜牧业很有前途。因为山地普遍存在,导致交通闭塞、耕地缺少、水源难蓄,这种生存条件不适合人类居住,虽然时光在流逝,但到21世纪初,诺大的版图,人口仅16万余人,实在是地广人稀,这就是山地所为!如果没有如此庞大的山区,就不大可能孕育出如此规模的森林、河流!
沁源山地带来丰富的地貌,地势从海拔米到最低处龙头海海拔米,相差竟然米!这种形态导致动植物多样,因为处于高寒山区,农作物以杂粮为主,喜寒的山药蛋在这里广泛生长,尤其在晋北生长的莜麦在这里也普遍存在!也因为林木茂密,人的足迹很少,许多野生动物得以生存下来,希罕的有豹、山羊,平川地带几乎看不见的狼、山猪,这里很多。清初文人傅山曾到过这里,在他的笔下此地有虎踪,沁源仿佛景阳岗!而我现在觉得,这近乎一个神话!我突发奇想,如果在沁源搞一个野生基地,把非洲狮和东北虎投放上百只,会不会成功呢?如果成功,那准是国家一个亮点!
沁源如此广袤的山地本色,其风光如何呢?我所去不多,难以窥其全豹。但沁源山水之美名早在年代就闻听过,我也私下与山地俱乐部成员商议,择日集体前往,初探沁源。但成行前我心里已有个谱,知道最吸引外人的有几个地点,一是山势险峻、油松密布的灵空山;二是代表草原风貌、海拔0米的花坡;三是沁河之源。至于风景细节,我只知“青山隐隐水迢迢”,“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虽然风景不乏精品,出名也很早,也听说过举办过“避暑节”“金镜头”,但旅游始终没有火起来,其中原因值得探索,我想除了山地太封闭、脱离城市中心外,是否与本地重视力度不够有关呢?
矿产资源也往往与山地有关。山地曾经的剧烈变动,使煤铁得以生成。本地资料显示,境内矿藏极为丰富,含煤面积占版图的4/5,原煤储量亿吨,近半是主焦煤;铁矿、铝矾土矿储量均为天文数字,品位很高。
依据这种山地特色,沁源的产业主要以农、林、牧为主,所谓“靠山吃山,吃山养山”。农业重点在发展特色而非规模,如鱼儿泉脱*马铃薯、太岳食用菌、天成万寿菊加工;牧以大牲畜为主,*牛是品牌,肉牛还出口海外,山西有一个说法“平遥牛肉沁源牛”,这是一个递进关系,因为旁边的平遥人大量进口沁源牛,所以才有了平遥牛肉;林业以用材林、经济林为主,有林场9个,年生产木材4万立方米。本地思路是“着力把绿色经济、牧业经济和山产经济培育成农业经济的主导”。但这些只能是维持经济,眼明人都知道,若想致富得靠采掘工业。
在我印象里,沁源是一个贫困县,然而近几年的信息显示,这里正成为一个暴发户!这让我大吃一惊,又产生了疑问:地处偏远的山地如何能突然发家呢?然而,这竟然是真的!你到媒体上看看,沁源的信息特别多!0年财*收入只有多万元,年已超9亿元,近6年连续每年净增1亿元;入围中部县域经济百强县,近些年,县域经济提速之快,山西第一,全国第26位,典型的最快百强县呵。这个穷县的形象正在被其经济的凶猛发展而彻底改变!
……
因为受山地影响,本地人除了在山地间开垦有限的梯田外,砍树采药樵夫多;如凿石卖炭挖掘者多;打猎的多,如包家沟就是一个猎户村,现代一个叫虎牛儿的,曾用斧杀豹两只,被视为沁源李逵。因为山地环境恶劣,居民能吃大苦耐大寒,性格纯朴豪迈,载歌载舞的是秧歌,哼得是开花小调。连声音也是山地味,悠扬高亢,无遮无挡,穿透力很强!
沁源也出了不少人才,如曾任副省级高干的革命者刘开基、郭钦安,晋东南行署副专员马槐成,如年任东海舰队*委的连耀廷中将……但多数都染上了山地文化色彩,最典型的是本土散文作家杨栋先生,整个一个山地文化的浓缩!他是县文联主席,把居所命名为梨花村,把文字看成“山地笔记”,而写作兴趣更是执著于沁源山地!
有一人却是个例外,国际知名的物理学家任之恭!他代表了蔚蓝色的海洋文化。在晋东南,我发现三个类似的人物,第一个是泽州籍的台湾首富郭台鸣,还有祖脉上与襄垣有渊源的台湾国民*主席连战,最后一个就是这位留美博士任之恭。由于我对他的异常重视,特评述如下——
清华大学学生留学美国
任之恭年生于沁源河西村,20岁赴美国留学,5年后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年回国居留13年后,再次定居美国,其在物理学的研究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就连钱三强、杨振宁博士这些科学大家也是他的学生。这位土生土长的山地人确实是晋东南的骄傲,一个与海洋文化拥抱的东方赤子。由于他的存在,把国际、科学与晋东南山地拉近了!然而,他仅回来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年,当这位离家几十载的71岁老翁回来寻根时,受极左影响,本地却冷落了这位海外赤子。他的行踪受到限制,想看得地方不让看,甚至连乡亲们也不许与他交流。在我看来,这是山地文化、极左文化对海洋文化的排斥!今天我们应该重新认识这位走出去的留美博士,我们对他的发现还远远不够!
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相关内容:
山西密码
山西地理篇:大字型走势+珠串盆地
山西密码
长城:起舞的边墙
山西密码
胃囊般的太原:缩小的山西地理
赵瑜谈晋东南地委今昔及《太行山断裂》
后土祠:连接远古神灵的祭坛
山西密码
年:两位太原学者踏访于*故里
山西密码
表里山河,山西地理审美与认知(一)
山西密码
山西的前世今生
山西密码
从经济地理看山西的衰败
重建山西胜景的秘钥——评冯潞著作《山西密码》
《山西密码》序言:山西版的《五百年来谁著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