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对不起,邯郸要消失了
TUhjnbcbe - 2021/7/16 14:26:00

力不得不上,大家都知,介休市位于山西省腹地,太原盆地偏南,地理坐标东经°44′10″——°10′14″,北纬36°50′01″——37°11′04″,北、东北部分别与汾阳市、平遥县接壤,东南与沁源县毗邻,西南与灵石县相连,西北与孝义市相望。介休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市下辖5个街道、7个镇和3个乡,行*区域总面积平方千米,全市常住人口42.30万(年)。城镇化率64.3%,居山西省各县市第三位。介休市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之称,文明史逾年。介休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投稿!

爆料请联系

几十年的发展

邯郸,给我们带来了很多

也带走了很多

所以接下来

我想和你聊聊

那个曾经属于我们的邯郸

消失的区县[邯郸县][棉纺厂]

邯郸国棉一厂建于年,最高峰达到14万纱锭,丰田喷气织机台,箭杆织机台,75寸织机台,56寸织机台。可生产各种小提花、斜纹、平纹坯布,年生产坯布万米,针织用纱线0吨。曾几何时的先进技术和优良设备,在历史的潮水中淹没。

以国棉一厂始建为起点,邯郸进入基础工业蓬勃发展时期,国棉二厂、三厂、四厂陆续开工建设,其门前的主干路也由此命名为“联纺路”,意取联合纺织厂之意。

联纺路,二厂、三厂、四厂,对面的红墙楼房,就是当时棉纺厂员工的家。斜面屋顶,上面错落着小烟囱,每家每户的窗户都由白色花纹勾边。联纺路的两旁是高大的法国梧桐,和这片红色的筒子楼相映成辉,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当时联纺路上排满了外地来等着拉货的卡车联纺路上到处都是外地人,周围的小旅馆里住满了外地前来买布的客商。

邯郸纺织工业达到鼎盛时期棉纺织业,从业人员最多时占到了当时市内人口总数的近10%。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当时的纺织业,在人们生活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但是,随着城市发展脚步的推进,国棉一厂,二厂、三厂、四厂,印染厂、纺织机械厂等相继搬迁拆除。国棉为了邯郸的发展贡献了自己全部的力量!

在欣赏邯郸老照片同时,不看答案,你能猜中都是哪里吗?

邯郸火车站老照

邯郸火车站站台老照片

80年年代的邯郸市博物馆

游客们在邯郸丛台

八十年代末的沁河边

公交站

学步桥旧照

九十年代末的邯郸市博物馆

邯郸文明公交示范车

邯郸市博物馆广场

每个人家里都有这样的合影吧?

年邯郸市第一中学毕业留念

老城旧照

老旱冰场

20世纪80年代的人民路与中华大街交叉口

邯郸学步桥老照片

邯郸柳林桥老照片

邯郸大酒店老照片

邯郸老光明电影院

邯郸输元河木桥老照片

邯郸原工商联

消失的品牌[中华维力饮料][旭日升]消失的吆喝[弹棉花]

小时候家家户户要做被褥都会去找弹棉花的工匠,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一堆棉花被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小时候有新被子盖也是很幸福的事!

[磨刀匠][剃头匠]

一个煤炉子烧一锅开水,一根板凳,剃一个头两块钱,绝不多收,师傅手艺好,平头剪得那叫一个顺,如今已被各种高消费的理发店替代了。

[修鞋匠、伞匠、配锁匠]

嘴里噙一两枚小鞋钉,身边的收音机咿咿呀呀的响,时不时还跟身边的人开个小玩笑,曾经方便就能修补的东西,如今可能这种缝鞋的机器好像都很少见了。

[修表匠]

放大镜、酒精灯、镊子,还有灵巧的手是他们的兵器。小作坊里凝固了他们的人生画卷,见证了时间的游走,有多少怀念和追忆,在以后的日子里只剩下记忆。

[补锅匠]

以前谁家的铁锅烧穿了,又不舍得丢的话,就拿出来给师傅补一补。很多人家的锅都是补了再补,一用就是好几年。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锅破了就换新的,而补锅这个手艺就渐渐地消失了。

正在消失的语言

我想知道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日常说家乡话的机会还多吗?

即使能说一口流利的家乡话,但是其中包含的文化底蕴、专属的词汇句子,还知道吗?

消失的感情

祖孙亲情都淡了许多

更不要说邻里之间的感情了

消失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短短一篇文章根本

装不下大家满满的回忆

邯郸,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邯郸,一座正在“生长”的城市

时代一直在发展

故事一直在继续

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邯郸

在我们的心中都是最好的邯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不起,邯郸要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