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游山西middot读历史三座明代王府
TUhjnbcbe - 2021/7/12 12:46:00
北京湿疹医院地址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426/8890894.html

刊发于年第5期

明王朝建立伊始,朱元璋大举封藩,其中三个“龙子”封在山西,建有三个王府,分别是太原晋王府、长治沈王府、大同代王府。百年沧桑变迁,这三个王府怎样了呢?本刊特邀三地作者为你揭秘。

谢成始建晋王府

王继祖

太原被誉为“锦绣太原城”,源之于明代拓建后的太原府城。明太原城的拓建者永平侯谢成,是朱元璋的老乡兼同事、忠臣兼勋臣、莫逆兼亲家的死*。

洪武三年(),朱明王朝百业待举。朱元璋将国之安危放在首位,对成人的十位皇子大举封藩,以求屏卫国家,防止外患。同时也与开国功臣们进行*治联姻,加强统治集团的团结。在这两项巩固国本的*治举措中,皇三子朱棡被封为晋王,藩地晋省会城太原府,娉纳功臣谢成之女为妻。为皇子晋王将来行住的安稳,朱元璋钦命谢成为之打造晋王府邸。

洪武四年(初,谢成领旨来太原,目睹环周十里之太原城,官衙、寺庙、商市、街坊充斥,城垣颓败,街窄路狭,难选造府之地,遂出城厢,另选佳壤。最初选准于汾河之西,故太原城旧址。然而,天公不作美,虽“木架已具”,却被“一夕大风”吹得架崩梁落。谢成惊惧,或以为是“上天示警”,遂立即停工撤人,重选王府地址于府城外东北隅高地。

洪武八年七月,经四年之艰辛,晋王府邸落成,史称晋王府宫城。此城由外城、宫城二重城垣组成。外城垣在今街名南肖墙、东肖墙、三墙路(原西肖墙、上肖墙、北肖墙)之内。外城内有宫城,宫城辟四门,今西华门、东华门、南华门,即宫城通外城的三座门。依支离之史料可知,谢成所建晋王府宫城,“晋藩殿宇宫闱,宏丽冠诸藩”,“自内城至公门、大殿、东西斋殿、灵寿等宫……”今之天地坛、杏花岭、松花坡等,均在外城之内。

明清太原府城

皇嫡三子朱棡,为朱元璋结发夫人马皇后亲生,诞于元至正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洪武三年四月初七日,刚届十二岁,即被封为晋王,但因王府未建,年龄尚小,国祚初定,边陲未靖,遂暂留京师。洪武十一年,年方二十的朱棡,出落得一表人才,史称:“修目美髯,顾盼有威,多智数。然性骄,在国多不法。”(《明史?诸王传》)朱元璋眼见爱子长成,太原晋王府邸筑就,遂为其先行冠礼,再完成大婚,然后,诏命其就藩太原。

晋王府城建成后,谢成又及时上疏,请扩建太原府城。新扩建的太原城,原计划周长二十华里,但把晋王府城圈入城中,实际完工时,城周长已是二十四华里有余,超逾计划完成。这是太原建城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永平侯谢成在扩建太原城时,融入了很多堪舆文化和当时的建城规制文化。从地势上讲,明朝时的太原城东部和北部高,西部和南部低。他把晋王府城建在全城地势最高的东北部膏腴之地,而将省府县三级衙署,从东向西依次建在了晋王府之右且地势亦稍低,遵循了左尊右卑之封建秩序。

依堪舆说,东方为青龙,西方为白虎,晋王府正在东方木的龙位,而诸级官署,恰在西方金的虎位,皇家、官家,各居其位,各得其所。

再看晋王府城的左右前后建筑。王府城正门之前,是太原城的承恩门(原太平门)。王府之正门与承恩门之间,是承接“薰淑之气”的红四牌楼。与晋王府城后宰门遥遥相对的是太原城的拱极门。晋王府之左前方,是供奉祖先的“皇庙”。右后方,王府宫城和外城之间,是祭祀社神、稷神的“社稷坛”(后更名为祭天祈地的“天地坛”)。站在承恩门城楼向北望去,坐北朝南的晋王府城,南“承恩”于皇天上帝之恩赐,北“拱极”于国家社稷之防护,左上为“皇庙”,右下为“社稷坛”,构成“中宫”“左穆”“右社”“前尊”“后卫”之帝王府第正统格局。这既合朝廷建城之规矩,又符堪舆所求之祥瑞,与“锦绣太原城”珠联璧合,恰似锦上添花。

就藩晋省太原后,朱棡施展全身解数,治藩巡边,效命国家。洪武二十四年(),有弹劾之疏密报于圣上,“言告朱棡藏兵于五台山中”,“采铁于山涧,冶制兵器”,“有异谋”。朱元璋见此密奏,拘晋王入朝。经一番折腾后,“诏复其爵,敕令归国”。洪武二十七年,永平侯谢成坐罪被诛,晋王闻之*胆俱裂,于洪武三十一年四月十六日撒手人寰,得谥号“恭王”。

史称,明晋王世家,始于恭王朱棡,自洪武三年(),终于崇祯十七年(),末王朱求桂“被李自成所执,不知所终”,“共传十一世十王”。公元年朱求桂墓在榆次被发现,从墓志铭得知,他死于“崇祯三年十一月”。其子朱审煊袭晋王位时,距李自成农民*攻破太原城,还有14年之久。明晋恭王世系不是“传十一世、十王”,而是“传十二世、十一王”。

明末,李自成亲率百万大*,于崇祯十七年二月初六日清晨直抵太原城下,把省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李自成大顺*攻城三日,遇到太原城民众奋力抵抗,攻防之惨烈,死伤之*民,窥斑可见豹焉。攻占太原后,大顺*休整八日,继续北上,直逼北京。

此役,太原城东南角楼毁于火罐自爆,南关北城楼毁于战火,晋王府虽作为大顺*临时帅府,屯之于*,财物损毁不计,“古宝贤堂法帖”碑碣有所散失,然晋王府二城及宫宇无兵燹之灾,仍基本完好。

离开太原后的大顺*,很快攻陷北京,崇祯自缢于煤山,明王朝覆灭。后来吴三桂反叛降清,李自成崇祯十七年四月卅日率残部撤离北京,再返山西。五月中旬二进太原。在太原城中,李自成部署固守山西之策,建立山西*权,以大顺*将领韩文铨为山西节度使,李若星为山西巡按,以前明降将陈永福统兵一万镇守太原。

陈永福按李自成安排的“坚壁清野”之策,派兵四出清野,积储粮草,积极备战;拆南关城北城垣,防止清兵据南关而攻大城;清除城中可能之内患,搜捕晋王府宗室、前明遗官及可疑反叛者,剿杀于城内“海子堰”……决心死守太原,与城共存亡。崇祯十七年十月初三日,清*将火炮集中于太原城之西北角,霎时众炮齐放,“城垣立毁十余丈”。一场血战直杀得天昏地暗。不久,太原城陷落,山西节度使韩文铨战死,巡按李若星降清。太原守将陈永福在城之东南力战后突围南奔,不知所终。

清*攻克太原后,迅速安定战乱局势,立派汉臣右副都御史马国柱为山西巡抚,进驻太原府。新王朝以“山西为神京右臂”,国之重地,增置宣大山西总督,驻节太原,位在山西巡抚之上。

清初之太原,虽很快恢复正常秩序,但大事却层出不穷。先是顺治三年()四月十二日(有说四月十八日)夜,富丽堂皇,雄宏壮观,在太原府城中雄卧了近二百五十年的晋王府并其宫城、外城,失火焚毁。锦绣太原城的那朵添之于锦上的花,永远地消失了,取代它的是一片烟熏火燎的断壁残垣,狼藉瓦砾。

又三年,顺治六年,大顺*在陕西北部的残余力量,最终被平灭,戍守*河东岸*渡口一线的正蓝旗、镶蓝旗各一部旗兵,调防省城太原府,永驻于此。

逮经康雍乾盛世,朝廷派员巡视晋省,见明晋藩府火毁之址,百余年间不堪,有伤府市观瞻,遂责成山西巡抚,在晋藩府邸废墟之上,建“精营土城”,也就是人们口语上所说的“精骑营”。这座再建的精营土城,便是今西起精营西边街,东至精营东边街,北至北正街,南至南横街这一片地方。

太原晋王府推测范围

往事不可追,如今的晋王府,不再有往昔辉煌,只是留下一些地名。而太原城,也日新月异,旧时景观已成凤毛麟角。

年辉煌沈王府

马书岐

明朝开国,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坐上了皇帝宝座,于是佳丽三千,夜夜春光,陆续竟生了26个儿子,因同为龙子,便个个为王。他的第二十一子名朱模,生于洪武二十五年(),一出生便被封为沈简王,藩地沈阳。但由于当时朱模尚幼,沈阳又处于寒冷之地,其母赵贵妃便奏请皇上,改封潞州。六年后,朱元璋驾崩,其长孙朱允炆即位,因为“削藩”,引发“靖难之役”,最终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推翻其侄建文皇帝,自坐皇位,成为永乐大帝。永乐六年(),朱模十六岁时,就藩潞州,王府就选在唐、宋节度使府邸的旧址上。这里地势高而平坦,与上*门相对,曾是宋徽宗赵佶即位前任潞州节度使的府邸,原也是宫殿建筑,修葺一番后,便成了沈王府。

沈简王圹志拓片

沈王之子,除长子承袭沈王封号外,其他子孙,多被封为郡王和将*等。朱模刚到潞州的时候,王府的规模还不算大,按照朝廷的规制,“当时王出必仪仗,将*中尉出必舆盖”。随着王府族系的繁衍生息,到了万历年间,沈王府郡王以下将*达到近千人,“厥后仪仗者舆盖,舆盖者驽蹇。近则徒步者众,比肩接踵充塞市途,略与凡民无异焉”。

朱模有六个儿子,分别被封为六个郡王:陵川王、平遥王、黎城王、稷山王、沁水王、沁源王。六个郡王均围着沈王府建有郡王府。王府之东,有一所宝雨寺,寺中有一座塔,站在塔顶,六个郡王府一览无余,因此,该塔也就俗称六府塔。

但是,随着子孙的逐渐增多,郡王的分封也就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形成了28国,分别是:武乡国、陵川国、平遥国、黎城国、稷山国、沁水国、沁源国、清源国、辽山国、内丘国、广宗国、唐山国、永年国、西阳国、灵川国、宜山国、宿迁国、吴江国、定陶国、云和国、福山国、德平国、镇康国、安庆国、保定国、德化国、灵寿国、六合国,合而称为沈国。

当然房屋也就住不下了。

于是在嘉靖年间(-),沈王府大规模扩修城门、城墙、府第等建筑物,在沈王府周围又相继建起多处郡王府和将*府,毗连一片,盛极一时,百姓呼之曰“皇城”。

修成后的王府城墙周长三里,高两丈五尺丈,占地亩,从南至北建有端礼门、承运门、体仁门、遵义门、广智门,内有承运殿、存心殿、进学宫、宝恩楼等,左右四隅皆有楼,均以琉璃装饰,整个建筑金碧辉煌,雄伟壮观,附属建筑还有石头街、狮子街、孟家花园等,形成一座规模宏大的亲王级皇城。

除此之外,沈王府还设有自己专属的衙门,有长史司、纪善所、审理所、奉祀所、典宝所、良医所、典仪所、工正所、典膳所、广实库、中护卫指挥、千户百户经历镇抚、群牧所、仪卫司等。这些部门不参与地方*务,专为王府服务。

明朝规定,所有的亲王均不得干涉当地*务,但如此庞大的一个王府集团,给当地带来的财*压力和百姓负担可想而知。

好在明代的潞州,商业兴旺,市场繁荣,是当时全国最富裕的地方之一。《晋录》云:“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

好在沈王朱模天性谨厚,万历《潞安府志》载:朱模“入朝又无所奏请。成祖问地方事,曰,有司奉法;问禄米,曰,不缺。性谨厚如此。在国严谕官校,无扰地方,至今封城宁谧,王之贻谋也。”其后人有的以贤孝名,有的善文章,多博学者,“时称沈藩多才焉”。明代宗姓诸侯支派繁衍,遍于天下,而忠厚开国,独以沈藩称首。其平居遵礼守训,世有令德,无一切华奢积习,而约束严谨。诸王宗无故不得擅出,非启请批允不得兴讼。三百年间,宗民错处,俱以无事而安。

沈王府戒华奢,不扰民,约束严谨,这在明朝的所有藩王中,是独树一帜的。

沈藩以文行著称,以立德、立言、垂世为训,在为当地文化繁荣、兴学教育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王府办有勉学书院,由朝廷选派学养深厚者执教,王府子孙多有学业卓著者。沈宪王朱胤栘,读书为文,抽毫千言立就,与海内名士为文字交。沈定王朱珵尧,尝为国家分忧,资助*饷,发千金赈济饥民,且“其学窥性命,诗轶晋魏而上之”。由他编著的《勉学书院集》,收集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四位藩王的诗作,其中多有劝人喻世和体恤百姓之作。沈裕王朱效镛富于著作,好读书,过目即成诵,手不释卷,其学术为世所重,著有《寸阴手镜》《东壁馆书抄》。清源王朱幼圩,别号懒云,“独擅文名一时,著作多出其手,艺林推重”。勉学书院从朱胤栘开始兼有了刻书刊印职能,其刻印的一些名家著作为当时的资*育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据乾隆《潞安府志》和《三晋史话?长治卷》记载,有明一代,沈藩王一系共袭封沈王九代十三王(其中四王为追封),自沈简王,朱元璋庶二十一子朱模(—)起,至末代沈王,朱效镛嫡一子朱迴洪(—)止。

当初,朱元璋为了其皇子皇孙次序不乱,给每个藩王都定了谱系。沈王府的谱系字序为:佶幼诠勋胤,恬珵效迴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当传到迴字辈时,李自成进京,崇祯皇帝在慌乱之中,跑到煤山在一棵歪脖子树上结束了自己尊贵的性命。当年,李自成部将刘芳亮率*攻破潞安,炮烙诸王豪绅,销镕宝器数日,以充*用,之后末代沈王朱迴洪被裹胁北上,不知所终。王府族人有的隐入寺庙,有的隐姓埋名,四散而逃。至此,耸峙辉煌了年的沈王府化为废墟。

正如清康熙年间才子许七云所感:

沈王第宅久荒唐,一望离离荆棘场。

赢得禅林香火在,至今人尚说官庄。

昨日舞榭亭台,转眼衰草枯杨,名利富贵,如一阵风刮过,只在转瞬之间。年3月,晋冀鲁豫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第二次会议作出决定,在废弃的沈王府建造太行太岳烈士陵园,年设计,年建成竣工。它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最早建立的一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年10月,被民*部公布为国家重点陵园保护单位。

在沈王府遗址上,现在还明显遗留有皇城西面一小段城墙残址,长约90米,厚约5米。年10月,长治市委、市*府对残留的这段城墙残址实施保护措施,修建南北向护栏余米,加设防护玻璃栏,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址得以延续保存。

毁于兵火的代王府

侯建臣

代王府全貌

说起大同市的文物景点,除了云冈、华严寺、善化寺之外,就要数九龙壁了。来大同旅游的人,九龙壁是一定要去的,这不算个大景点,游览只需十几二十分钟;但不去,终究是要遗憾的。

介绍九龙壁的时候,导游总会这样说:“九龙壁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邸前照壁,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早的一座琉璃龙壁……”听到这里,游客总会疑惑地问:“代王府在哪里?”然后四顾,却只能看到离龙壁不远的一条大街和大街上来往的车辆、人流。这是年之前的往事了。

若干年前,天下归了朱家,朱家太祖皇帝朱元璋为了让江山永固,便于某一年开始分封诸王。他封的当然是自家子弟,让他的大太太、二太太、三太太、四太太……生的儿子们到全国各地做藩王,坐镇四方。然而地方各有不同,于是那些流着朱家血液的皇子有的雀跃,有的得意,有的愁眉不展,有的满腹心事,各自带着家眷,怀着不同的心情走上就藩之路。公元年,在南昌当了几年豫王的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被朱元璋改封到大同作代王。朱元璋这个安排意味深长,因为朱桂娶了明朝开国功臣、当时镇守大同的徐达的二女儿为王妃。这样的安排是出于让翁婿相互照应,抑或还有其他更深的原因?只有朱元璋心里清楚。于是在朱桂作代王的第二年,也就是年,一场造府行动正式拉开帷幕。虽然只是一个王,但一个王在地方上就是至尊,也就是地方上的皇帝。为了让自己的府邸像个样子,朱桂专门派人到当时的都城南京考察,学习参考了皇帝老子宫殿的样子,开始在辽金西京国子监的基础上兴建王府。经过几年轰轰烈烈的建设,年代王府建成,南北长近米,东西长多米,四面墙垣既高又厚,坚固若城池,俨然一个小皇宫。与皇城一样,代王府里边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承运殿、圜殿、存心殿占据外朝中心,是代王举行较为正式活动的场所,也就是办公场所;长春宫、交泰殿、坤宁宫,隔离在内廷之中,成为代王和代王妃居住的内宫。代王府随着代王这个名号的世袭罔替,先后有十一位代王在这里处理*务和起居生活。然而,没有永远的朝代,也没有永恒的宫殿。在年的春天,明王朝风雨飘摇,陕西农民李自成带人一路披荆斩棘,攻陷大同,最后一个代王朱传?被杀,代王府也被一场大火烧了个干干净净,幸运的是,王府前边的照壁——九龙壁留存下来。清代吴辅宏纂辑《大同府志》记载:“在府城和阳街,明洪武八年建府学于此,二十九年改为代府。武宗幸大同,尝驻跸焉。崇祯末,毁于兵火,今存*琉璃壁一座,上有九龙文,士人谓之九龙壁。”

年二三月份,春寒料峭,年味还没有彻底散尽,在九龙壁对面的代王府旧址,就已经机声隆隆,人声鼎沸——作为名城复兴的重点工程之一,恢复重建明朝代王府的工程全面启动。代王府复建工程以《大同府志》为依据,参考明代建筑形制,意在全面重现代王府宫殿建筑群的历史格局及其景观风貌特色。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在代王府已经按照既定规划,基本成型,一个既新且古的建筑群展现在大同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

代王府正面

“新代王府”占地19万平方米,整体格调为红墙蓝瓦,四周是高大的围墙,其中三面围墙各辟一门,东边的是东华门,西边的是西华门,北边的是后宰门。以三大殿为中心,有大小宫殿二十多座,房屋八百余间。整个建筑沿三条轴线铺开——

中轴线上,前有九龙壁隔和阳街与“王府”南边的裕门相对。裕门前有一组牌坊,也是进入代王府的三个门,中间是“欞星”门,欞星门两边各有一个小一点的门,一边是“據德”,一边是“依仁”。进了这三个门,就是代王府主体的第一道门裕门。裕门后依次为端礼门、承运门、承运殿、崇信门、存心殿、长春宫、广智门。

东边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广赡仓、长寿宫、望亲楼、清暑殿、宗庙、燕居之殿、后殿等。

西边轴线,先进入戟门,左有社稷坛,右有风云雷雨山川坛,接着是大成之殿,过穿廊为谨德殿及后殿等。

此外,府内还设有审理所、典膳所、奉祠所、典宝所、纪善所、良医所、典仪所、工正所、仪卫司等为王府服务的机构。掌理府事的长史司设在王府之西。

另外,府内大门东有“钦承上命世守代邦坊”,门西有“天潢宗帝室亲蕃坊”,牌坊高大挺拔,显示了王府的威严。可以说,代王府整个建筑金碧辉煌,豪华壮丽,廊庑连接,屋宇错落,前堂后寝,两厢配房,殿宇深邃,回廊曲折,是一组完整的王城府邸。

大同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最早从战国时期建置,先后作过两汉名郡、北魏都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见证了太多的人世变迁,也经受了不少岁月的浸染。它有过晓月凤台,有过老店琵琶,有过游龙戏凤,有过泛波桑干……往事总是如烟,人间终会巨变,曾经的代王府毁于一场大火,而复建的代王府则以崭新的姿态,陈列于大同古城一隅,让人们于此流连观瞻之时,回望那一段久远的历史……PICS

延伸阅读

表里山河看山西|太行山高水长流(马书岐)

沧桑|末代晋公与屯留(马书岐)

映像展厅|墙壁上的王国(摄影:武普敖)

《映像》年第5期目录+卷首语

悦读|读书日里读好书(杜学文荐书)

1
查看完整版本: 游山西middot读历史三座明代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