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贾寨村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太岳*区第一*分区驻地,*分区司令部、*治部、宣传队(燎原剧社)、卫生处、供给处等单位分别驻在任家大院九个不同的院落中。古县县委、县*府非常重视对这一红色革命旧址的保护,于年筹资余万元,在贾寨村*支部、村委会大力配合下,用一年多时间进行了大规模保护性维修,成为古县一处红色教育基地,今年被省批准为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燎原剧社”到贾寨的时代背景。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决定,晋豫区与太岳区合并,新组成的中共太岳区*委由薄一波任书记,聂真任副书记。年3月24日,中共太岳区*委、太岳*区,对所属地委、*分区作了调整,将原来第一、二、三地委合并为第一地委,三个*分区合并为一个分区,由决一旅领导机关兼第一*分区,决一旅旅长李聚奎兼*分区司令员,(年初由李成芳代司令员),原区*委宣传部长顾大川任第一地委书记兼*分区*治委员,决一旅*委周仲英任地委副书记兼*分区副*委,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李成芳,决一旅*治部主任刘有光任地委常委兼*分区*治部主任。第一*分区辖沁县、襄漳、屯留、绵上、沁源、安泽、平遥、介休、灵石、霍县、赵城等11个县游击大队,代管白晋铁路、同蒲铁路两个武工队,其主力部队为二十五团、三十八团、五十九团。年10月日*占领沁源,太岳*区由沁源转移到安泽桑曲,第一*分区转移到屯留县八泉村一带。年3月决一旅即第一*分区由屯留八泉村移驻古县贾寨村,决一旅宣传队即“燎原剧社”也随之移驻到贾寨村并进行整编,到年10月离开贾寨共驻两年时间。
“燎原剧社”的来历。年决死队从太原出发到五台山地区,朱德总司令指示让决死队到晋东南发展,当时八路*有抗日宣传队。10月初在盂县决死队仿效八路*组建了宣传队,当时名称为“*治先遣队”,简称“*先队”。由袁小平、傅秉友、苏策等15人组成,这就是“燎原剧社”的前身。在向晋东南转移时,*先队一路行*,一路写标语、演剧、唱抗日歌曲。我们常在有关文献资料上看到的一张决死队年11月上旬在沁县郭村书写美术字标语“决死队是老百姓的队伍”的照片,照片上的两个写标语的人就是“*先队”的阎稚新和张少川在写标语时拍下的。年12月“十二月事变”后,决死队正式编入八路*序列,此时,决死一纵队*先队集中在沁源赵寨,更名为决一纵队宣传队(即燎原剧社),袁小平任队长,冯洛任指导员,苏策任艺术指导,年6月宣传队正式绣出“燎原剧社”大幕。年8月决死一纵队改编为决一旅。年春,决一旅兼太岳*区第一*分区,宣传队也更名为决一旅宣传队,不久决一旅由屯留八泉村移驻贾寨村,宣传队也随之驻贾寨村,并在此进行了整编。把王仁恭从25团调回来当队长,从57团调毕革飞当指导员,毕革飞是高平人,从小受民间艺人的熏陶,乡土气息很浓,善写通讯、小说、剧本、鼓词、秧歌等,拿手的还数快板。快板是他随身携带的轻武器,《太岳日报》常刊载他的作品,群众称他是“快板大王”、“快板诗人”、“战士诗人”。解放后参加 ,回国后任空*文化部部长(大校),可惜英年早逝,年12月8日病逝,时年43岁。北京作家出版社为他出版了《毕革飞快板诗选》。宣传队整编后,除原来成员王仁恭、毕革飞、苏策等人外,还调入了宋修业、郭肇(兆)吉、邓永祜等共有30多人,人数少,但力量很强,剧社名气很响亮。
“燎原剧社”既是宣传队又是战斗队。年4月配合围困沁源日*,“燎原剧社”随同决一旅25团徐其孝三营到敌后写标语、散传单,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还到游击区召开伪*家属座谈会,动员伪*弃暗投明,王仁恭等人到开村据点外向日伪*喊话,使一中队伪*全部投诚。三营在郭村战斗中俘虏一日本兵叫佐藤英男,徐其孝营长交由“燎原剧社”看管,这个日本兵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生,经教育参加了日本反战同盟太岳支部,曾自编自演话剧《发生在碉堡里的故事》。年两次反顽“青浮战役”,“燎原剧社”直接上前线,搞战地宣传和战勤工作,有的同志到连队代职帮助工作,有的采访英模事迹及时报道,有的帮民工担担架,运送伤员弹药。朱德偳、寒风、澎华等同志多次到前沿背伤员,送到包扎所、转运站,张少川等设立转运站一天接待六七百名伤员。张少川跑几十里到和川,累得口吐鲜血,动员民工为伤员背粮,战后“燎原剧社”受到上级表扬并记功。
在贾寨村的文艺宣传活动。年反扫荡结束后,决一旅直属队回到贾寨。眼看春节快到了,“燎原剧社”正忙于整风,又要准备春节晚会,队长王仁恭和指导员毕革飞让邓永祜和曹健负责筹备官兵同乐晚会。从接受任务到春节只有20天,邓永祜和曹健从起床忙到熄灯,跑机关跑连队,到贾寨村和周围几个小山庄,甚至到宝丰村借戏装,借服装道具的群众热情支持的劲头,对“燎原剧社”的同志们以很大教育。干部战士参与春节活动的热情高,自报节目之多,积极排练节目的精神是空前的。当时演出的节目和参加者有晋剧《骂阎》,由司令部管理科长田锡芳饰胡迪,*治部组织科长侯良辅饰老道,青年干事金炎饰道童,干事刘广智拉胡琴。上*帮子《夺江》(夺阿斗),*治部管理员李逢春饰赵云、毕革飞饰张飞。眉户剧《重台》,特务连指导员苏全饰陈杏元,邓永祜饰陈喜生,四龙套由特务连战士饰。眉户剧《卖布》张连由苏全饰,张妻由邓永祜饰。另外还有节目《表花》,京剧《珠帘寨》、《武家坡》,祁太秧歌,襄垣秧歌。因没有灯,其实晚会是每天下午演出,第一天演出后,第二天贾寨村周围群众来了不少,要求看第一天的节目,又加演了一个下午。分区首长三个下午全部到剧场。这次晚会是“燎原剧社”与广大战士和群众相结合的一个成功的例子。
“燎原剧社”在贾寨村驻扎的两年多的时间中,利用战斗间隙排演了许多剧目,为部队和群众演出,如话剧《薄一波的硬骨头》,该剧歌颂抗日英雄——霍志云同志被日寇钉死在霍县城墙上的惨烈事迹,由王仁恭扮演霍志云,大冬天演出,当霍志云受刑,敌人用冷水向他身上拨洒时,王仁恭浑身湿透,咬紧牙关,忍受寒冷,坚持演出。在贾寨还演出了根据鲁迅小说改编的话剧《阿Q正传》,由寒风同志扮演阿Q。与此同时“燎原剧社”还自己动手编排了大型活报剧《抗战十景》,揭露蒋管区的黑暗,歌颂解放区的光明。该剧用话剧、平(京)剧、蒲剧、快板、活报剧等形式,以对比手法进行演出,30多个队员,扮演了近百个角色,取得了成功,受到驻地*民的热烈称赞。另外还经常演唱苏策编的歌曲《青年要做火车头》等。
年“燎原剧社”到贾寨村后,毕革飞到剧社任指导员,当时整风运动正在进行,上级将一整套文件和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印发下来,决一旅副*委周仲英,*治部主任刘有光向部队作多次开展整风运动精神的传达和动员。毕革飞兼*支部书记,亲自抓“燎原剧社”整风。面对这些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深感责任重大,宣教科长梁文英也到剧社指导工作,广大剧社队员经过几个月学习,立场和观点发生了很大变化,明确了毛主席《讲话》精神,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和观点,下决心放下架子,深入实际,以工农兵为师改造和提高自己,深入生活,走进新天地,下连队,参加战斗,创作大批反映现实,浅显易懂的文艺作品,如:《战斗英雄路马同志》、《最后一颗手榴弹》、《围困沁源的故事》等。太岳*区第一*分区*治部将他们的作品编成四册《战士生活丛书》,由新华日报社铅印出版,发到部队。不少作品发表到《太岳文化》、新华日报(太岳版)上。后又先后演出了《兄妹开荒》、《夫妻识字》、《民族正气》、《春耕曲》等节目。
“燎原剧社”的成长和发展。年10月“燎原剧社”大部分人员调到太岳纵队(四纵队),年四纵队文工团成为四兵团文工团,团长彭华,副团长张少川,年更名为云南*区文工团,这年云南*区还成立了“燎原篮球队”(男女两个队),年春云南*区文工团与13*、14*文工团合编,更名为昆明*区*治部文工团,即国防文工团,年昆明*区与成都*区合并,一部分人调入成都*区战旗文工团,同年9月成立了“文工团善后办公室”,安置老同志。
年10月,为纪念昆明*区国防文工团六十年华诞(-),由原“燎原剧社”老同志苏策、张少川等主编的《燎原野火红》一书,以回忆录、战友花名册、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现了“燎原剧社”的发展足迹,使这段光荣历史流传下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