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二十一沁源
TUhjnbcbe - 2021/5/25 13:52:00

沁源围困战,我*民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一九四二年,正在秋收天,日本*子横行霸道进攻沁源,又杀人又放火真呀野蛮,从此后沁源人民遭下了大难;半夜就起身,鸡叫就爬山,铺*蒿盖百草冷水拌炒面,啃树皮吃野菜就是家常饭,多少人白天黑地眼望延安。”春节期间,沁源县专门邀请到一位民俗歌唱家再唱当地秧歌《望延安》。快80年了,这首讲述民族惨痛、父辈苦难的小调,仍然传唱不衰,这歌、这历程、这精神、这信仰,早已成为沁源人血脉中的固有基因,代代传承。从长治市区出发,公里的山路我们走了两个多小时。年底,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冒着敌人的炮火,进入这片英雄的土地,从那时起,浪花激荡的沁河源,成为我*领导开辟的太岳抗日根据地,也成了日本侵略*疯狂“扫荡”的重点地区。

沁源县青阳湾村民埋藏财物、空舍清野。

年10月,日*对岳北地区发动冬季“扫荡”。侵略者的野心是,在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区长期驻扎,妄想着用屠杀和怀柔结合的手段征服沁源人民,摧毁太岳解放区。敌我武力悬殊,民族的坚韧与意志的伟大,让你永远想不到危难时能迸发怎样的力量。为了夺取最后胜利,沁源县城及周边32个村的1.6万多名群众被动员转移出来,全部进山。并在转移的同时开展空室清野大行动,水井填死、碾磨炸毁、粮食运走,销毁一切生产和生活物资,使侵占沁源的日*见不到人,找不到粮,寻不到干活的苦力和牲畜。与《望延安》同一时期的《大转移》,唱得就是这个场景:“空室清野有计划,一物一件不留下,撵鸡拉猪又抱娃,听锣声转移就出发。”离开祖祖辈辈营造居住的土窑,毁掉亲手置办的所有用具,填死村里几代人为之付出生命付出期望的老井,深埋了那些庄稼汉为之辛苦为之忙碌走到天边也要带走的粮食,对于这些大山里的劳苦百姓,是怎样的撕心裂肺和难以割舍。然而,动员令下达后,他们在几天之内就迁移进深山沟,一走就是两年半。

沁源围困战纪念碑

“让咱老百姓放弃家园,只有共产*才能做到,因为大家都相信,*会带领我们把家园建得更好。”这是刘增胜88岁时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归来后,面对记者采访说的话。当年在沁源乌木沟的深山里,他和父老乡亲们一道坚守着这朴素想法。“最艰难的时候,也有人提出想回去,组织上就安排大家展开讨论,还动员隔壁的县区支援了粮食,后来大家就一致认为不能回去当亡国奴,要坚决跟着共产*”。从此,沁源的深山老林中,有了“正气沟”“坚定庄”“顽强圪梁”“伟大山头”,名称至今犹存。同在的,还有那些在艰难岁月中望向延安的目光的坚定传承。长期的围困和打击,迫使侵略者从年1月开始撤出外围据点,随后又放弃了大片阵地,到了年,日*已很少敢走出据点。年3月14日,沁源*民开始对被围日*发起总攻,“一共打了20多天仗,民兵轮战队和近万群众轮流到敌人据点昼夜呐喊、点篝火、放鞭炮、打冷枪”。4月11日,占领沁源的日*狼狈逃离。

解放日报《向沁源*民致敬》版面

“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城”。这是围困战胜利后,毛泽东主席对沁源的称赞。年1月17日,延安《解放日报》在社论《向沁源*民致敬》中写道:沁源人民与共产*的关系,是比之任何时候都更密切了。经过了多次的反“扫荡”战斗与围困敌人的战斗,八万人口的沁源,成了敌寇坚甲利兵所攻不下的堡垒,成了太岳的金城汤池,人民以切身的经验,确信共产*领导的正确,所以沁源群众都说:“共产*就是为了老百姓,沁源人永远跟共产*走!”如今的沁源县,摆脱贫困后正以绿色、生态享誉全国。(李家鸣)

来源:山西日报

编审:赵欢

签发:杨利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二十一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