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绿色沁源考察首日沁源县考察团赴晋
TUhjnbcbe - 2021/5/14 16:36:00
白癜风的影响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612/6323905.html

春末夏初,万物复苏。沿着宽敞的柏油马路,汽车驶入赤石桥乡,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两旁渐绿的树梢与层峦叠翠的远山交相辉映,在刘家沟村中药材种植基地里人头攒动,机器轰鸣,村民们正锄头挥舞忙碌着种植*参......一幅“热腾腾”的美丽乡村图景跃然眼前。

没有大企业,也没有大工业,被崇山峻岭围绕,如何困境突围?致力于打造“*参之乡”的赤石桥乡正在用实践给出答案。

赤石桥乡平均海拔米左右,气候温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具有得天独厚的中药材生长条件,境内野生药材有*参、柴胡、*芪等,自古就是上**参道地药材的原产地,素有“*参之乡”之美誉。

“能过上好日子,全凭咱乡里大规模种植*参。村里以前一没产业二没能人带动,种几亩地还不如出去做小工来钱快。看着人家的村,大房子住起、小轿车开起,俺们也只有眼红的份!”正在地里忙着压苗的村民杨爱莲说起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可是好了,在家门口种*参,县里面又出台了惠农补贴*策,一年生的规模化中药材种植每亩补元,三年生的第一二年都补元、第三年回收期补元,乡里还每亩再补元,咱老百姓是只赚不赔,这买卖真是能干,真正的在土里刨出了‘金棍棍’,比种玉米、土豆这些可是强多了,咱干的也是越来越有劲了!”

“今年,咱乡里一下子又种了一万多亩!”说起赤石桥乡人民的幸福生活,看着田间一亩亩*参,乡*委书记王向锦眼里的兴奋藏都藏不住。“沁源*参是上*参中之精品,有‘*参之王’之称。年全乡开始推广试种了亩,年扩展至亩,今年预计达到1.1万亩以上。咱乡重点是利用林下、荒山荒地、耕地推广种植,以*参为主,还有一些*芪、*芩、柴胡、苦参。这些年县里中药材产业发展补助*策和补贴也相当到位及时,乡里干部趁热打铁做群众思想工作,一些能人、技术人才、销售人才也都涌现了出来。这不,今年19个村的合作社和去年招聘的文书员,也都参与进来了。对于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户,租赁土地我们也给予补助。收购贫困户种植的中药材,价格比市场价要高一些,每斤保底5.5元,市场价格低,也按这个价格,市场价格高则随行就市,给乡亲们吃下了定心丸。”

65岁的脱贫户孙庆保边有条不紊地往种植机里填塞着*参苗边笑道:“在基地里打工一天60元,加上土地流转分红,俺一年下来也能挣个2万多!”

*参挣了钱,不仅让村民们喜不自禁,地里指导种植的王向锦更是将嘴角咧到了后脑勺。去年和县供销社合作,利用原庄儿上乡供销社,改造建设了中药材展馆,目前多种道地中药材标本、宣传、展示,打造了中药材知识宣传、康养研学基地。谈起赤石桥乡的发展,他还有更大的“野心”。打造“*参之乡”,做大“沁*参”品牌,着力培育以*参为主的中药材生产经营大户,盘强*参加工龙头企业,探索一条以道地中药材为核心,同步带动现代农业、脱贫攻坚、文化旅游、养生养老融合发展之路,架起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桥”。

强劲的信心和底气源于县委、县*府的大力支持。

“沁*参是沁源的宝贝,一定要精装细作打造品牌,卖出好价钱,让企业赚钱、让群众发财......”

“我们都是农民的儿子,要通过中药材产业发展,帮助乡亲们增收,哪怕就是由一年元增长到0元也好啊......”

县委书记金所*,县委副书记、县长徐计连在调研中药材产业中深情地说。

近年来,我县以创建有机农业示范县为目标,在“特”字上做足农业资源文章,以“一区六基地”建设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突出*参、苦参、*芪等优势品种,创建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中药材标准化育苗基地,大力推介“沁源*参”“沁源连翘”等地理标志,把中药材作为产区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加大重点扶持和培育力度,让这一传统主导产业得到更好发展,有力助推了产业增效、群众增收。

“绿野飘药香,农民奔小康。”除了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赤石桥乡还有一些助推脱贫攻坚的典型企业——林溪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嘉源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浸泡、清洗、晾晒、烘干、加工(切片)、包装......孙海峰是典型的“沁才回巢”创业人士,是林溪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是远近闻名的“*参王”,他靠种*参,硬是把荒地变成了“宝盆”。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县委、县*府和各部门领导的支持,金书记、徐县长对我们搞中药材种植的也都格外关照,不仅常来指导,还为我们搭建销售平台。徐县长更是亲自为咱家的*参作代言,直播卖货,咱更得好好干。目前公司的*参种植基本上已走上正轨,*参脯、*参粉、药茶、礼盒、功能食品5种产品已进入试剂阶段,前些天通过直播,20多家上游企业和上市公司已经和我们进行了对接,还有2家联系要搞产品代理呢......”孙海峰把“既能金山银山,又能守住绿水青山”当做带领大伙致富的铁定原则,公司去年劳务支出45万元,带动贫困户24户49人,今年赤石桥乡户要全部带动参与合作。听说今年省里要发展药茶产业,这又让他看到了商机。现在,他又开始为生产*参保健品、*参酒等高端产品而不停地奔忙。

一花引来百花开。孙海峰等“药材王”的成功,刺激了全县农民发展中药材的积极性。一夜间,药材专业合作社和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今年我县将中药材作为全县重要产业来抓,鼓励各乡镇中药材种植连片发展,大力实施中药材种植,建设道地中药材种植优势区。我们就是要抢抓机遇,顺风而上,鼓励能人志士、老百姓回村创业,采取‘县农业投资公司+种植大户+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实现‘该干什么干什么’,共享发展成果。”在村里调研的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皓说,为确保种植户能种好、管理好中药材,实现好的收益,县农业部门将认真开展种植管理全过程培训和技术指导。中药材种植年起步,今年已达到4万亩种植规模,老百姓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全县将以南、中、北三个战区推广,实行战区制推进,相互竞赛。

全县种植0亩规模以上企业达5个,亩以上企业10个,亩规模以上企业20余个。*参、*芩、*芪等育苗企业3个,中药材初加工企业4个,特色加工企业1个......从分散种植到规模种植,从粗放发展到集约发展,从坐等收购到触“电”销售,沁源中药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

1
查看完整版本: 绿色沁源考察首日沁源县考察团赴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