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河,我为您骄傲
作者:关保林
您从太岳走来,
清彻是您的风采;
您向*河奔去,
浪涛是您的气概。
您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两岸儿女;
您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平川。
我们赞美沁河,
您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沁河,
您有母亲的情怀。
沁河啊,我为您骄傲!
您从远古走来,
清流荡涤着尘埃;
您向未来奔去,
涛声回荡在天外。
您用清洁的河水,
灌溉晋豫良田;
您用磅礴的力量,
助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沁河,
您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沁河,
您有母亲的情怀。
沁河啊,我为您自豪!
人类自从告别了刀耕火种的野蛮时代进入农耕社会以来,河流便成了人类生活、生产的依托。就像*河孕育了悠久的华夏文明一样,沁河亦滋生了灿烂的沁河文化。何时才能徜徉在沁河母亲的身旁,全程走访、游历沁河并为弘扬沁河文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这很早就是我*牵梦绕的夙愿。
如愿以偿访沁河
我是地道的沁源人,我所在的中峪村虽不在沁河边,但我们乡最南端的龙头村则是全县海拔最低点(约米),沁河水在此流出沁源进入安泽县。儿时的我对此充满好奇——沁河的出县口和村名龙头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关联呢?是村子因沁河而得名,还是沁河因村名而流经此地呢?龙和水相关联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我一直模糊固执地认定这不是机缘巧合,应该有属于他们的传说故事和来龙去脉,而关于龙头村名来历的传说故事非但没有解答了我的好奇,反而使这种好奇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相传上古时期,王母与龙王在灵空山下棋,纵论天下大事,因被龙太子发现,疑其所为有违龙族尊雅,便发难于王母,双方交战几天几夜,最终王母将龙王的儿子刺杀斩首,将龙子的头随手扔到现在龙头村所在处,龙子的头从此化成一座山,后世就把这个地方叫作龙头村。”
这种扑朔迷离的好奇始终困扰着我,因而对沁河较之于其他人便多了几分敬畏和神秘,这种神秘和敬畏更增强了我早日走访沁河的迫切愿望。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得知了这样一个消息:在沁河岸边的晋城市,有这样一位年过花甲而又体弱的退休干部完成一项壮举。他从年6月3日至6月21日,历时18天,独步余公里,穿行十个县(市),从沁河源头起步,沿着沁河一直走到河南武陟的入*口了却了他生平的一桩夙愿,完成了他生命中的又一次历程,谱写了一卷二十一世纪“千里走单骑”的新版本——这个人就是冰凌先生。记载这一行程的书就叫《母亲的脉搏》。
出于对冰凌先生的敬佩,也出于对沁河文化的挚爱,年,我在编写《水韵沁河》时特将冰凌先生的《母亲的脉搏》予以全文收录。冰凌先生所做的正是自己多年来想要做的,但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走沁河的事情始终未能成行。
年8月间,我在网上看到县文联在征集有关沁河文化的资料,于是便将《水韵沁河》一书赠送给县文联程庆莲主席。出于我关心支持文联工作、关心热爱沁河文化的鼓励,程主席特邀请我参与由县文联组织的“走沁河访沁河”采风活动。
平生的夙愿就要变成现实了,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我生平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心诚则灵的应验。采风团一行六人:除程庆莲主席和文联的孙婕外,女同志还有陈恒云和陈小燕两位县内作家,另一位男同志是县摄影协会贺志东同志。采风团启程于年9月10日,马不停蹄,连续作战,风雨兼程,一口气于9月14日跑到河南的武陟县,丝毫未作休息便展开了紧张的采风活动,当天晚些时候踏上了返程。
短短五天,采风团一行行程千余公里,跨越沁源、安泽、沁水、阳城、济源市、沁阳市、博爱、温县、武陟十个县(市),走完了沁河的全程,拜访了各县(市)的文联领导和文化名人,并在其引领和陪同下走访了沁河沿岸的古堡、博物馆、名人故里等人文景观,还参观了张峰、河口村等大型水库和“南水北调·沁河(*河)倒虹吸”设施等;短短五天,采风团所到之处均受到了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宾主间一见如故总有扯不完的话题;短短五天,至少从文学艺术界十个县(市)找到了合作的切入点,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并收获满满。我们深知,这一切都缘于沁河这一流淌了千古的温热血脉;我们深知,作为文化的使者肩上的责任到底有多重。行程结束后,我久久不能平静,吾愿与更多的沁河儿女们分享那五天中一个个美好的瞬间与动人的故事。
动人传说孕沁河
关于沁河来历的传说版本很多,相比之下,我更倾向于焦作市*河河务局编纂的《沁河志》中记载的有关说法:相传上古时期,东海龙王有一宝贝女儿叫海莲,海莲公主心地善良,生性活泼,喜爱独自外出游玩。她身上有一法宝,名曰水晶瓶,能涌出不尽甘泉,如遇干旱之地,便将水晶瓶倾倒,施水浇田,所到之处,百姓都很喜欢她。一天,海莲公主离开东海到昆仑山游玩,见沿途干旱,便取出水晶瓶,施法为甘露惠及百姓。当她走到山西沁源县时,被一九头鸟怪欺侮并扣留,后来在神鸟喜鹊九姐妹的协助下,海莲公主才逃脱九头鸟怪的魔掌,她急忙向东海老家跑去,路上不小心忘了塞住瓶口,水晶瓶一路洒水,在海莲公主回家的轨迹上洒出了一条河流,这便是沁河。
按此说法,沁河原来是海莲公主无意而为的产物,也可以说是海莲公主的化身。按先有河后有村的常识推论,那么,前文关于龙头村村名来历的说法就显然站不住脚,既然沁河是东海龙王女儿的化身,那么龙头村的村名显然是因河而命名的,悬在我头脑中多年的疑惑终于有了令人信服的答案。对神话传说虽然不能作科学的考证,但至少应合乎逻辑推理。这是我此次“走沁河、访沁河”的首要收获。
宾至如归缘沁河
沁河是一条充满灵性的河流,千里沁河将她所有的灵气毫不吝惜地赐给了这片热土。在这多平方公里的流域内,地灵人杰,人才辈出。他们中有三国时期杰出的*事谋略家司马懿;有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有元代著名的理学家、*治家、天文学家许衡;有明代音律学家、历法学家、数学家朱载堉;有清初名相、康熙帝老师兼《康熙字典》总阅官陈廷敬;有著名的物理学家任之恭;有现代著名作家赵树理等等。
沁河也是一条饱含温度的河流,滔滔沁河水将她所有的热情毫无保留地灌注于两岸儿女的心中。我们采风团一行六人这次“走沁河、访沁河”,所到之处无不洋溢着浓郁的滚烫的沁河情:安泽是我们走出沁源的第一站,当我们的车刚刚进入安泽县境时,安泽县作协李主席即在议亭村的村口迎接我们,当我们结束了在安泽县的采风活动后,李主席一行又亲自将我们送到与沁水的交界处;济源是我们进入河南的第一站,济源市文联主席携两位副主席早早便在五龙口镇镇*府门口迎候我们;进入博爱县,陪文联副主席接待我们的有一位70多岁的魏美智老人,上车时由于不小心,车门碰挤掉老人左手食指的半个指甲,血流不止。就在这种情况下,魏美智老人置流血的手指于不顾,仍然滔滔不绝地为我们讲解博爱县的历史、文化,多亏陈小燕同志随身携带的创可贴,才止住了血。魏老的好客、认真和热情让在场的每一位同志无不为此动容;在温县率队接待我们的是温县*协副主席严双*同志,幸好是有他作向导,我们采风团一行六人才有幸参观了“南水北调·沁河(*河)倒虹吸”水利设施;有幸观看了陈家沟某师傅的太极拳精彩表演;晚餐期间散席后还为我们朗读了由他不久前创作的“沁河文化论坛”主题会歌;9月14日,当我们到达武陟时已是中午12点半了,在武陟县宣传部幕小广副部长主持下还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和座谈会。短短五天,我们虽然辛苦劳累了一点,但更重要的是饱尝了热情和友善,感受到了沁河文化的积淀之深厚。凭着共饮一河水的渊源,我们走出了一条友谊合作之路,我们建起了一座文化交流之桥。
抚今追昔话沁河
沁河流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多年前,这里就有先民活动,留下了炎帝在羊头山中种五谷、尝百草的农耕文明遗迹,有愚公移山的传说,有长平古战场的血腥,有竹林七贤的美谈,还有沁水公主失园林、王莽追刘秀的鲜活故事。沁河流域山川秀美,历史人文景观丰富,孕育了辉煌灿烂的流域文化。灵空山、神农山、云台山、王屋山、沁河第一泉、李寨大转弯、王莽岭、青天河、晋城古堡、陈家沟太极拳发祥地,这些响亮的名字,早已蜚声海内外,吸引着愈来愈多的国内外游客到此观光旅游、考察探究。
济源市五龙口镇周边是沁河出太行后冲出的一块肥沃的土地。自秦代以来,这里的人们便“隔山取水”,修筑了一个水利工程——枋口堰。该工程巧妙地利用河水自然冲击凹岸的力学原理,*斧神功,无需筑坝围堤,让沁河按照人的意志流入大渠,浇灌千顷良田。几千年来,当地百姓按照枋口堰的原理,在沁河两岸开凿出数十条大大小小的水渠。到明朝时期,这里尚有小渠十几条、大渠五条,五条大渠犹如五条横亘在豫北大地的卧龙,而取水处都在枋口堰,五龙口的地名便由此而来。因有良好的水利设施和肥沃的土地,这里自先秦以来就是*粮的生产基地和囤粮基地,战略地位可想有多么重要。古人歌咏“沁源古八景”之一“沁水秋声”中的末两句写的即是这种情景。
滔滔沁水不停流,一色同天节到秋。
银汉高连烟漠漠,金风暗转韵悠悠。
一帆遇顺千波助,万籁含虚两岸幽。
浪及中州勤灌溉,但教邻省屡丰收。
据说,汉明帝时沁水公主刘致的园林即建造于此,后被窦宪据为己有,后人以此为题材作诗记述,“沁园春”名称即来源于此。济源市文联李副主席曾陪同我们凭吊“沁园”遗址。
人定胜天战沁河
沁河在五龙口以上为峡谷河道,在太行、太岳两大山系的支脉中蜿蜒而下,五龙口以下进入冲击平原,形成“地上悬河”,洪水“来猛去速”,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决溢泛滥,给沿河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素有“小*河”之称。
沁源是沁河的发源地,虽说在县境内也汇入了几条支流,但水量较之下游还是偏小,所以利用率不高,危害也没有下游那么严重,唯一的一条修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丁城灌渠也早已废弃。但沁河一流出沁源,情况便大不相同了:在安泽县境内即有“引沁济汾”的和川水利工程枢纽,据说此工程对缓解临汾、运城两地的生产、生活用水紧张情况作用不小;到了沁水,张峰水库就更是非同寻常了;济源市境内的河口村水库其作用堪比*河的小浪底,其作用之大更不必说。
9月14日下午三时许,我们在武陟县文联主席一行四人的陪同下,参观了万里*河第一观——嘉应观。可以概括地说,嘉应观是清雍正皇帝为祭祀*河河神及封赏治河功臣修建的集宫、庙、衙于一体的建筑群。御碑亭前的楹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河涨河落维系皇冠顶戴,民心泰否关乎大清江山”。弃其皇权思想糟粕,取其民本思想精华,我认为该联内容可以改为——“河水涨落事关生民运命,民心泰否决定社稷安危”,通俗点说,水患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产与生活,民心向背决定着执**的生死存亡。我们欣喜地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创了沁河治理的新纪元,对沁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在不断跃上新台阶。古往今来,沁河给了两岸儿女无尽的赏赐,但沁河也在考验着人们的智慧意志和力量。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共产*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沁河的明天会更美好。
造福两岸赞沁河
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南涝北旱是基本国情,所以,北方的防旱和南方的防涝同等重要。前文已提到过,我们在温县*协副主席严双*陪同引领下幸运地参观了“南水北调(中线)·沁河(*河)倒虹吸”水利设施。感觉很震撼,很惊讶!我们的目力所及只是中线短短的一段,看全线又会是什么感受呢?东、中、西三条线公里如果都参观了真不知要震撼到什么程度呢。对此,我们一方面为国家的强大而赞叹,另一方面也为水资源的珍贵而扼腕。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水和粮食一样是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浪费一粒粮一滴水。让我们还是把目光拉回到沁河吧!沁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人们就在丹河上修筑石堰引水灌田,秦时在沁河出山口控洞引水灌田,隋代不仅引水灌溉,而且发展航运,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沁河中游航运仍然盛行。清代,人们在堤上修闸进行灌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治理开发建设,疏浚老渠道、开发新灌区,兴修了大量的蓄、引、堤等水利工程。20世纪50—60年代,在沁河流域修建中、小型水库,利用水库蓄水进行灌溉,灌溉面积进一步扩大。年,全流域设计灌溉面积.37万亩,实灌面积52.9万亩。于年建成的河口村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发电,改善河道基流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枢纽。该水库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对减轻*河下游的洪水威胁,减少*河滩区中常遭洪水的淹没损失以及缓解沁河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说,建河口村水库,圆了沁河梦。作为沁河发源地的沁源,虽然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条件有限,但在水质保护及发展旅游业方面不仅潜力巨大,而且前途广阔。
太极美誉源沁河
从地域划分及河流分布角度来看,我认为,将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的太极文化归于沁河文化的范畴顺理成章。如果说迄今为止沁河文化元素中有走向世界的内容的话,那就当首推陈家沟的太极文化。
从严双*副主席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府及广大民众对太极拳这一古老文化体系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年,国务院确定温县为“甲级对外开放县”;年8月,在第三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闭幕仪式上,国家体育总局及中国武术协会向焦作市颁发“太极圣地”匾;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太极拳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6月2日,中国民间文艺家民间协会命名温县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并在温县建立“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年8月20日,中国*府启动太极拳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工作;年8月21日,位于陈家沟的中国太极拳博物馆建成并开门迎宾;年4月,温县被世界华人华侨社团、中国文化促进会、国际休闲经济促进会联合授予“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荣誉称号;年9月,温县与河南登封、河北沧州一起,在由国务院新闻办、文化部、国家旅游局指导,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支持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中国城市榜之中华武术之旅”活动中被评为“最受全球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