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今日沁源”了解沁源时光
沁源在历史上曾经有座城池
据民国22年()《沁源县志》载谷远故城在县城南一里许,南北长畛地。隋开皇十六年(),升县为沁州,州治故城亦即指此
元时在今县城紫金山之半修筑城池,周围丈,高1.2丈,设东、南、北二门。
明万历三十年()沁源县境图
明正统、嘉靖、万历、崇祯,清康熙、雍正、成书,至民国15年(),相继修缮,重修或加高城墙,修建门楼。东门谓冒沁水环清北门谓绵山拥翠,南门谓尧封造化。
建街13条,有北街、中.正街,南街、尚贤街、承宜街、通仙街、中直街、紫金街、斜街、三路街、西街、义街、新街。
建楼阁7座,即结义罔、观音阁、太清观、文昌楼、琴泉楼、鼓楼、钟楼、魁星楼。
建祠庙12座,即圣母庙、五龙庙、极乐庵、鲁班庙、刺史祠、圣寿寺、武庙、丈庙、仁惠王庙、城隍庙、蔡公祠,瘟神庙。
建学校4所,即1女子小学、两级小学、高小、琴泉书院。另设商报室、佛教会,建立商号7个,新民工厂1个。
明洪武二年()在县城东门内承宣街始建县署,弘治、万历,清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咸丰、同治至民国19年(),相继修建。共建大堂3间、仪门3间、戒石坊1座、库坊2座、*器库9间、快手民壮房(后改为*务警及司法警)3间、赞*厅3闻、二堂3间、大门3
间,注水池2个。
民国27-30年(-),日*对沁源实行大"扫荡。,大肆娆掠、破坏,县城除县大堂外,全为了片焦土。
新中国成立后,县城经过40余年的改建扩建,已成为全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几十年过后沁源的古城早已没有了痕迹,多少沁源人也未曾得知这段历史。当今的沁源建设也越来越美。希望大家能通过这篇文章了解到沁源曾经的样子,也希望大家能让更多人了解沁源那段历史。
本文出自《沁源县志》记载
了解更多沁源可点击下方
没有了才珍贵。沁源最美建筑,只有这里能看到。
地处太岳山东麓的沁源县,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来说说沁源发生的那些灵异故事……
我们长治地区的婚俗嫁娶,你有了解吗?
正宗沁源土话
沁源的那些历史著述
沁源李家庄水库
最美沁源航拍
沁源“回耧谷”的传说
沁源人,认识它证明你老了。
沁源人的“石人各嘴”。和沁源全貌。
那些年”沁源“的这些文物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