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筹城乡发展,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在县、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城镇和乡村发展,合理优化村庄布局。结合考虑县、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节奏,根据不同类型村庄发展需要,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集聚提升类等建设需求量大的村庄加快编制,城郊融合类的村庄可纳入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统筹编制,搬迁撤并类的村庄原则上不单独编制。避免脱离实际追求村庄规划全覆盖。
二、全域全要素编制村庄规划。以第三次国土调查(下文简称“三调”)的行*村界线为规划范围,对村域内全部国土空间要素作出规划安排。按照《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自然资办发〔〕51号),细化现状调查和评估,统一底图底数,并根据差异化管理需要,合理确定村庄规划内容和深度。
三、尊重自然地理格局,彰显乡村特色优势。在落实县、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基础上,不挖山、不填湖、不毁林,因地制宜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风险控制线等管控边界。以“三调”为基础划好村庄建设边界,明确建筑高度等空间形态管控要求,保护历史文化和乡村风貌。
四、精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将上位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指标细化落实到图斑地块,确保图、数、实地相一致。
五、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优化功能布局。工业布局要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原则上安排在县、乡镇的产业园区;对利用本地资源、不侵占永久基本农田、不破坏自然环境和历史风貌的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产品分拣、冷链、初加工等农村产业业态可根据实际条件就近布局;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引导农村宅基地集中布局;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统筹布局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设施和公共设施,促进设施共建共享,提高资源利用节约集约水平。
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规划编制和实施要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反映村民诉求;规划批准后,组织编制机关应通过“上墙、上网”等多种方式及时公布并长期公开,方便村民了解和查询规划及管控要求。拟搬迁撤并的村庄,要合理把握规划实施节奏,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得强迫农民“上楼”。
七、加强村庄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估。村庄规划批准后,应及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作为用地审批和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依据。不单独编制村庄规划的,可依据县、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要求,进行用地审批和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村庄规划原则上以五年为周期开展实施评估,评估后确需调整的,按法定程序进行调整。上位规划调整的,村庄规划可按法定程序同步更新。在不突破约束性指标和管控底线的前提下,鼓励各地探索村庄规划动态维护机制。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可根据各地实际,细化具体要求;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村庄规划工作的指导。本意见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向部报告。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年12月15日
来源: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沁源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岳山东麓、长治市西北,晋东南、晋南、晋中交汇之地,西汉置县初名谷远,处沁河之源,北魏始名沁源,国土面积平方公里,现辖6镇8乡个行*村,总人口16万,其中农业人口12万。初名谷远,处沁河之源,北魏始名沁源,国土面积平方公里,现辖6镇8乡个行*村,总人口16万,其中农业人口12万。
沁源自然生态优美。全县森林面积万亩、天然牧坡万亩,森林覆盖率接近60%,全省第一,是全国天然林保护重点县、全国“油松之乡”,油松之王“九杆旗”享誉全国,入选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境内有沁河、汾河两大水系,年均径流量2.6亿立方米,是山西相对富水区。境内平均海拔米,最高处米。平均温度8.6℃,年相对湿度65%,无霜期从北到南为-天,是省*府确定的省级限制开发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享誉华夏的避暑胜地。
沁源物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储量较大的有煤、铁、铝矾土等18种矿产资源,煤炭预测总储量亿吨,累计探明储量60.25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和全省主焦煤基地县,全县30座煤矿,产能万吨。全县野生植物种类有百余科种,道地中药材资源有种,盛产连翘、*芩、*参、柴胡等20多种中药材,享有“北药之首”美誉。境内有近余种鸟类,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黑鹳、金雕、金钱豹、原麝等,是“鸟之天堂”。沁源文化遗存较多。历史上是“五岳五镇”之中镇太岳的主脉县份,有历代古建筑46处,有圣寿寺、太岳*区司令部2处国保单位,有1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要景点景区有灵空山、沁河源、花坡等自然景观,太岳*区司令部旧址、抗日围困战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景观,圣寿寺、菩提寺等宗教文化景观,民间流传着先师菩萨、琴高真人、麻衣禅师等典故传说。沁源革命传统优良。抗战时期是太岳区***机关所在地,曾经创造了二年半“沁源围困战”的光辉战例,“英雄的沁源,英雄的人民”是毛主席对沁源*民的最高赞誉。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向沁源*民致敬》的社论,称赞“模范的沁源,坚强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是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一”。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太岳精神成为激励沁源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沁源县已发现储量较大的有煤、铁、铝矾土等18种矿产资源,煤炭预测总储量亿吨、累计探明储量60.25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和全省主焦煤基地县,全县31座煤矿,产能万吨。沁源县森林分布在全县大小山岭,林地面积达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3%,居全省之首。天然林万亩,占全省的7.2%,树种余种,以油松、杨树、桦树、栎树、落叶松为主,林木总蓄积量万m3,全年生产量17万m3。;”
年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亿元,比上年增长7.4%(不变价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亿元,增长-8.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第二产业增加值88.74亿元,增长9.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8.7%;第三产业增加值38.04亿元,增长4.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4%。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业增加值7.63亿元,增长1.5%;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36亿元,增长2.3%;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9.04亿元,增长8.4%。”
年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7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4.7万册,档案馆1个。全县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5%。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6万户,其中数字信号用户万户。全县共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场所个,群众舞台个,乡镇文化站14个,农家书屋个。年末全县共有体育馆1个,占地面积平方米;田径场1个;新建鹏飞篮球主题公园(包括网球场、篮球场、门球场在内)1个,占地面积平方米。全年举办各类赛事活动60余场,累计观众达到万余人次。”
主要景点景区有灵空山、沁河源、花坡等自然景观,太岳*区司令部旧址、抗日围困战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景观,圣寿寺、菩提寺等宗教文化景观,民间流传着先师菩萨、琴高真人、麻衣禅师等典故传说。沁源革命传统优良。抗战时期是太岳区***机关所在地,曾经创造了二年半“沁源围困战”的光辉战例,“英雄的沁源,英雄的人民”是毛主席对沁源*民的最高赞誉。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向沁源*民致敬》的社论,称赞“模范的沁源,坚强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是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一”。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太岳精神成为激励沁源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沁源文化遗存较多。历史上是“五岳五镇”之中镇太岳的主脉县份,有历代古建筑46处,有圣寿寺、太岳*区司令部2处国保单位,有1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景点景区有灵空山、沁河源、花坡等自然景观,太岳*区司令部旧址、抗日围困战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景观,圣寿寺、菩提寺等宗教文化景观,民间流传着先师菩萨、琴高真人、麻衣禅师等典故传说。沁源革命传统优良。
境内平均海拔米,最高处米。平均温度8.6℃,年相对湿度65%,无霜期从北到南为-天,是省*府确定的省级限制开发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享誉华夏的避暑胜地。沁源物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储量较大的有煤、铁、铝矾土等18种矿产资源,煤炭预测总储量亿吨,累计探明储量60.25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和全省主焦煤基地县,全县30座煤矿,产能万吨。全县野生植物种类有百余科种,道地中药材资源有种,盛产连翘、*芩、*参、柴胡等20多种中药材,享有“北药之首”美誉。
沁源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岳山东麓、长治市西北,晋东南、晋南、晋中交汇之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