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3时许,67岁的王思正骑摩托车从益则沟村赶往沁源县王陶镇卫生院,在驶上国道时,被一辆由南向北急驰的大货车撞倒,不幸身亡。
良心村医
王思正是一名村医。
噩耗传到王思正的家乡沁源县王陶镇任家庄村,村民在震惊之余,流下了悲伤的泪水。当晚,不少村民赶到王家安慰其家人,帮忙料理后事。夜已经深了,但村民们迟迟不愿离去,都在念着王思正的好:全村多口人,哪家没让王思正看过病?
村民王虎林说:“就拿我家来说吧。年秋的一天,我两岁的儿子突然抽风,抽得嘴唇都发黑了。王医生听说后,赶紧跑到我家给我儿针灸。过了好一阵子,我儿‘哇’的一声哭出来,我们家人的心才落了地。”
“年时,我父亲年老了,身子弱,经常闹病。一闹病,就叫王思正来给看。我父亲怕打针,一看要打针,哭闹的就像个小娃娃。这时候,王医生像大人哄小孩儿一样,一边开导,一边给说笑话,让老人在不知不觉中,打完了针。”
一位村民饱含深情地说:“他就这么突然走了,大家伙一想起他,心里就痛。”
村医典范
王思正从医实属机缘巧合,但从医之路却走得十分艰辛。
年,王思正初中毕业后,到外地的一处工地打工,工地上有一位医生,与王思正同工棚居住。这名医生见王思正聪明好学,就在给工人看病看伤时,让他帮忙,打个下手,并且在业余时间,常常教给他一些医学常识和急救方法。久而久之,王思正对当医生有了浓厚的兴趣。
年,王思正回到任家庄村,拜村里保健站一位雷姓赤脚医生为师,开始专门学医,特别是学习中医。此后的十几年里,雷医生出诊,他给背药箱,拿器械;雷医生坐诊开方,他给抓药、打针、输液。那个时候,一个村医,既要掌握西医诊治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更要掌握中医的诊疗知识和中草药制作及针灸、推拿、拔罐等技术。因此,王思正除跟着雷医生学习外,其余时间自己还要钻研典籍,练习技艺。
年5月,时年32岁的王思正报名参加了北京乡村医生进修学院中医专业刊授的学习,年5月,经严格考核,终于拿到了毕业证,这使他的中医诊疗技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此后,王思正积极参加国家和省市县卫生部门组织的各项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医生。
高爱民任职王陶镇卫生院院长仅一年多时间,王思正悬壶济世、医者仁心的高尚品德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王思正是乡村医生的典范,一个人不管能力大小,在热心为村民服务这一点上,他是大家学习的榜样。”10月14日,在沁源县某宾馆,高爱民对记者说,“王医生给人看病时态度和蔼,一字一句,把病因、用药方法和治疗结果说得清清楚楚,总能让病人宽心而去”。
“我虽然在镇卫生院工作,但实际上也是一名乡村医生,一年天,几乎就没有节假日,尤其今年年初‘防疫’期间,更是每天每夜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王医生今年都快70岁了,也是如此。”
甘守清贫
任家庄村是王陶镇的一个大村子,共有多户人家,1多口人。当年王思正回到村里时,村干部认为他吃苦耐劳,又掌握些医学知识,便分配他到村保健站给雷医生做帮手,收入按工分计。
年,村里实施土地承包责任制,村保健站也更名为村卫生所,由王思正一人负责经营管理,实行自负盈亏。那个时候,任家庄村不少村民都还很贫困,往往几元钱的药费都掏不出来。为解决卫生所入不敷出的难题,王思正除自己种植些药材外,还经常独自一人背个篓筐到山里采药,自己炮制、加工,最后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售卖给病人。而此期间的王思正一家,由于祖传老屋的坍塌,正借住在村委会给提供的三间旧屋里,直至年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盖起了新房。
年,沁源县卫生系统进行改革,每个行*村需建立一个卫生所,需配备一名医生,王思正被调到邻村上城艾村卫生所当医生,*府每月补助元。年,王思正又被调到离任家庄村7.5公里的沙坪村卫生所;年,他又被调到离任家庄村2.5公里的益则沟村,补助也逐渐涨至现在的每月元。
已经习惯了有病有痛就找他的任家庄村的乡亲们,总是给他打电话求医问诊。为出行方便且节省时间,他在调到上城艾村后购买了辆自行车,到沙坪村后又购买了辆摩托车……
王思正妻子武爱琴对记者说,虽然和王思正生活在一个家里,但这几十年来,也没多说上几句话。因为王思正每天总是很早就走了,经常在晚上回来时,她和孩子们已睡着了。王思正一生清贫,他妻子说:“衣柜里他的那几件衣裳,也不知穿了多少年了,没钱买新的呀!”
王思正遭遇不幸后,任家庄村最怀念他的是五保户王大模。79岁的王大模无儿无女,身有残疾。王思正在行医的近50年里,除免费看病送药外,还经常给他买米买面买菜,像亲人一样照顾他。王思正遇难后的一段时间里,王大模老人经常一个人自言自语地念叨着,每当说到王思正的好时,老人总是涕泪横流……
来源:山西日报本文为转载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商务合作:投稿: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