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董谦丨坚持对沁源围困斗争的经验教训
TUhjnbcbe - 2020/12/15 16:51:00

张局在县档案馆办公室把大集子给我时述苦,说是看《解放日报》复印件把眼都看花了。真难为他,竖了行,小小的繁体字印刷得本来就不太清晰,又不熟悉当时流行的语言,只能一个一个字硬过了。张局的优势是通书法,繁体转简体对他来讲还不是事。张局写在集子上的戊戌是年,良月我不知道是几月,不好意思再去问他。

沁源县极重视自己的历史。在张锦杰任档案馆局长之前,魏广瑞局长已按照县委领导的指示,在京开始了包括《解放日报》在内的资料查询。再之前,县史志办的高玉峰主任也委托我在省城寻找延安《解放日报》社论“向沁源*民致敬!”的全文,她要求高:“最好拍成清清楚楚的照片”。

张锦杰局长已调到了另一个工作岗位。集子中的《坚持对沁源围困斗争的经验教训》一文录入质量很高。但我还是依了“习惯”,先从《战时烽烟》录入,然后改回《解放日报》文。这样做,当然是为了吸入更多的信息。划重点,《战时烽烟》去了一句我认为重要的话:

沁源所以能坚持围困的几个基本条件。自然主要的还是决定于根据地的人民,思想及其态度。敌人没有人民,就始终“维持”不起来,同样,我们没有人民,也根本谈不到坚持。即使有了人民,如果对围困斗争不力,要想坚持不“维持”,也是不可能的。这就说明沁源人民,对敌人是有不共戴天之仇,而对我是具有高度的信任的。

《英雄的沁源英雄的人民》扉页

坚持对沁源围困斗争的经验教训

敌于去年十月二十日,集中了五千余兵力,向我太岳北区发动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扫荡,是役我岳北区腹地——沁源被敌占领了,敌并在沁源区建立了十数个据点,做为“山岳剿共实验区”的基础。但自从敌“扫荡”侵入该区之日起,我***民即对敌展开了反“维持”及围困的斗争,使敌难以统治该区,或使敌根本不能立足。这一斗争经过了三个时期,我并获得了胜利,而且迄今一年,该区仍继续对敌胜利的坚持着围困的斗争。

这篇文章是报道去年十月至今年五月底半年中对敌围困斗争的情形和经验教训,对敌我斗争介绍甚详,惟此文较长,本期特先发表该文的后半部,以飨读者。该文上半部待以后发表。——编者

一我们为什么能坚持围困沁源的斗争

对敌围困的斗争,在敌后是一种长期、艰苦、坚韧的斗争,是我们打击敌人的蚕食和清剿的一种重要对策,我们围困沁源半年多了,并且我们有足够的信心能继续的围困下去,把敌围困到底,直至把敌人驱出沁源或消灭之,我们这种坚定的信心是给对敌斗争的力量和条件所产生的,过去我们凭籍这些力量和条件围困了敌人半年,今后我们凭籍这些力量和条件将把敌人继续的围困下去。

首先,由于根据地新民主主义*治的实行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五年来敌后战争对人民的实际锻炼,使民众对敌斗争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了,人民民主进步的思想大大的发展了,使我们能组织根据地所有的人民对敌合力全力的斗争,使我们这个斗争能长久的坚持下去。过去五年来,虽然敌人摧毁了农村经济,而我们实行减租减息等*策的结果,却使农村资本(即新民主主义经济)得到认识更在精神上武装了群众,并成为农村中的一个潮流。在对敌斗争中,由于我们游击战争的发展与创造,特别是在我*连次反“扫荡”的胜利以及去年十月对敌围困以来的胜利,和战争给予人民的锻炼,使他们的思想从战争中也得到变化和进步,那种过去为沁源人所特有的胆怯、懦弱、妥协、苟安的恶劣社会精神,已被扫除了。这具体表现在群众蜂涌参加民兵,已达×千人之多,和群众抢粮运动,以及减租减息和民主斗争的发展。这就是说,由于社会*治经济的变动,和战争的锻炼,群众已具有了一种积极斗争的和进步的民主思想。所以对敌斗争的英勇事迹,和上层人士民族气节的表现(远走、不维持),就普遍的发展起来,“维持”妥协的事情,也就无从发生。这是所以能对沁源坚持围困到底的最基本条件。

其次,就是广大群众奋起武装,参加了游击队,民兵和情报员,人人皆兵,村村可以自卫,使群众游击战争,和利用旧武器运动,得到广泛的发展,使民兵有了雄厚的群众基础。而民兵的巩固与发展,却更坚定了群众斗争的勇气,大大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队的心理,这就是围困斗争所以能够坚持与继续坚持的第二个重要条件。因为广泛的群众武装斗争就是敌人及其脚爪的“天罗地网”,千百个民兵的“转山头”,和千百个“树树哨”正构成这样一幅致密的罗网。

第三,就是正规*,游击队和民兵,在指挥与作战上,已经密切地结合起来。他们一起生活,一起战斗,民兵和游击队地形敌情最熟,而部队则有实际战斗的经验和*事技术,相互可以取长补短,这就给予偷袭敌据点,和“转山头”有利的条件。在作战活动上,都是统一在“对敌围困指挥部”,服从一个斗争任务,使力量更加集中。同时,那里有正规*,那里的民兵锻炼和进步就要快,斗争就要积极;那里有民兵,那里的正规*作战就有耳目,部队就能休整,而群众的斗争情绪,也就能经常保持一定的饱和状态。敌人的活动圈子,却要大大缩小和谨慎了。因此,三者之间统一的指挥,密切的结合,就是广泛开展群众游击战争,胜利进行围困敌人斗争的基本条件之一。

第四,还在于根据地各方面(***民)的建设,已经有了强固的基础。*在农村普遍建立了支部,群众皆团结在*的周围和影响下,相信共产*有办法打出日本的;*权工作也实现了民主村选,如“三三制”*策,大大启发了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和团结了各阶层人士参加*权工作;武装建设,已经建成了一个能和群众利益结合,而又有力量保卫群众利益的野战兵团;民兵的建设和发展,也有了惊人的成绩,建立了××个民兵集团,×千个民兵,及×个区游击队;群众工作已普遍实行了减租减息,交租交息*策,减租村庄已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基本群众,已初步发动起来。这就使围困斗争,能够发动和坚持下来。而且在坚持半年围困斗争中,各种工作更经历了一次伟大的考验和改造,使根据地和“无人区”的工作能很好的结合起来,“无人区”有后方根据地,就能坚持,根据地能够解决“无人区”的困难,使“无人区”和对敌人的围困,就能够坚持下来,这二者是密切不可分离的。所以,尽管沁源根据地,仅是增加了它的游击性,并没有变了质。有了根据地,就有了一切,这就是沁源围困所以能坚持下来的又一基本条件。

最后,还在于实现了*的一元化领导,密切了***民的关系。它们从围困开始,就建立了各级统一的“对敌围困指挥部”,由***民(武委会)各负责同志参加,凡有关围困的重大问题,*事行动,都经过共同研究,决定和总结。这不仅上层领导在组织之间是统一的,即各系统下级组织,都统一在指挥部的领导下,这就使工作进行更加顺利,步调更加一致,配合更加密切,对敌斗争的*策,乃至方式方法,更加正确灵活,而更重要的是,经过一元化的领导,使***与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并培养了为群众自己所爱戴的领袖,如*委×××同志,县长×××同志,团长×××同志等,各阶级的人士都紧密的团结在他们的周围,就像似他们的路标一样,而跟随着路标前进。自然,各种力量的集中,就是直接加强了*民合力的斗争,加强了对敌斗争的全面战,全力战。

以上,就是沁源所以能坚持围困的几个基本条件。自然主要的还是决定于根据地的人民,思想及其态度。敌人没有人民,就始终“维持”不起来,同样,我们没有人民,也根本谈不到坚持。即使有了人民,如果对围困斗争不力,要想坚持不“维持”,也是不可能的。这就说明沁源人民,对敌人是有不共戴天之仇,而对我是具有高度的信任的。

二几点经验教训

有些经验教训,已贯穿在前边本文里,现仅提出几点重要的问题:

第一、根据沁源半年多的围困经验,敌人伸入山地根据地的据点,是能够围困和克服的。虽然,据点对敌是法宝,对我像是杨梅疮,正构成一个三角形,但这并不可怕,只要积极设法围困,而且是可以克服的,如第二时期,阎寨、中峪据点的克服,即其一例证。因为一、敌孤守据点,始终没有群众,没群众就不能生存;二、使群众痛苦万分,也痛恨万分,不仅希望我去打,而且要求打,甚至帮助或直接参加去打,如强袭城关之役,自动参战群众甚多;三、据点仅是个点,群众既少,又没爪牙(汉奸、伪组织、自卫团等),总是处在我*与群众的包围中;四、补给线时被截断,给养供给非常困难,而当地粮草用具,均被群众搬走;五、沁源多山林,而敌据点则在凹平地,地形极不利。

在这时期,我与敌*,一般说是陷于胶着的对抗状态中,作战方针,基本上是游击战为主,昼夜围困,断绝其交通运输,广泛的开展游击战争,以包围困扰敌*。但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主要的反对松懈和右倾退缩,再,也不放松反对急躁不选择时机,而实行冒险进攻的行动。因此,围困据点和克服据点,正确的方针应是:用我们的全面战与全力战,消灭外出小股敌人,剪除敌人爪牙,闭塞敌人耳目;并选择有利时机,采取巧妙灵活英勇果敢的战术动作,拔除敌人薄弱的小据点,以缩短它驻扎的时期和缩小敌人占领区。

第二、在围困战术上,也有了不少的新创造,而且得到相当成功。如:一、在交通路上和敌放哨处,埋藏地雷手榴弹,敌被炸甚多。到据点附近,预设埋伏,诱敌出打,或消耗其弹药,这一类型的活动,叫做“钓鱼”战术。二、我*及民兵,老在据点四面八方转移,兜圈子,不离开,或乘敌人出发“扫荡”,袭扰其据点,这叫做“推磨”战术。三、我便衣游击小组,日夜轮流爬在据点上活动,敌不来打就不走,敌走了我又扑拢上来,这叫做“苍蝇”战术。四、用各种方法,摸进敌人的据点里,放冷枪,打手榴弹,从内面向外面打,这叫做“炸弹”战术。

但是围困敌据点,绝不只是单纯的*事动作,而特别重要的,是用群众武装和群众的力量,以及其创造性来围困据点,剪除敌人的爪牙,闭塞敌人的耳目。因此,才能围困敌人于据点以内,消灭敌人在据点以外。

第三,围困敌人,剪除它的爪牙,闭塞它的耳目为重要一环。最好的办法,即是:一、认真实行昼夜联防,围困据点,使它不敢伸出来,凡伸出来的,无一脱网。但这必须大大的开展群众武装斗争,才能造成敌人及其爪牙的天罗地网。二、正规*、游击队、民兵,要密切配合起来,积极围困据点,打几次胜仗,使敌凶焰压倒,我*的威信提高,不仅可以稳定和提高了群众的情绪,甚至使敌爪牙动摇,弃暗投明。如周西岭伏击战,大大提高了群众的信心,初步打下围困的基础。又如强袭城关之役后,连那被敌挟持了几个月的士绅,都偷跑出来,其余的也就都动摇了。三、明确确定坚定的对敌围困的方针,及对付敌人爪牙耳目的*策。如在围困前期,由于我还没明确的方针,有些群众就存着观望态度。直至*府明确布告群众,不许成立“维持会”后,围困斗争才得以开展和坚持。但这需要对群众进行艰苦耐心的说服教育工作,简单的方式,行*的命令不仅不会收到成效,反会造成与群众的对立。

第四、正规*、游击队、民兵的密切结合,以及游击队如何成为群众武装的骨干,领导坚持围困斗争,就是我们的围困武装建设的总方向,只有做到这,才能发挥各部的战争威力。这虽在沁源初步实现了这一方向,但还是不够的,尤其是怎样掌握与使用民兵问题,还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因为怎样掌握与使用民兵,就成为围困中如何领导群众坚持斗争,和群众如何配合*队作战中一个中心环节了。如因胜利品或生活上一些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民兵群众参战的情绪,所以,掌握民兵的特点,多多照顾他们的利益,和帮助克服他们的弱点(但不是夸大他们的特点),就成为使三者密切结合的先决条件了。

第五、从民族性上,可以组织一切斗争力量,如沁源曾发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抢粮、“劫”敌资财,群众自发的拼命斗争,名流士绅的不屈气节,妇女的宁死不辱……就连老人、小孩和残废者,都卷入这一光荣斗争,因之,不管他是流氓小偷,都应加以组织,争取教育和改造。只有把群众引导到斗争方面的时候,群众才会表现他们的英勇行动。同时,只有把组织英勇群众,与民兵工作结合起来,才能组织广泛的群众游击战争,给*队创造下最雄厚的群众基础。

最后,在围困领导上,最好有专人负责,把它作为一个专门而又重要的组织工作,没有组织就没有力量。因此,一切工作,都应透过围困工作,为着围困斗争的胜利,工作的重心也应该放在围困上。如果围困做不好,等到敌由点线扩展到面的占领,那时什么工作也会垮台的。这就必须反对工作中本位主义的倾向,但这并不是放弃了本位工作,而都参加围困工作的。

沁源围困斗争半年多来,创造了不少的历史上的奇迹和宝贵经验,这里仅提出一部分,供作关心敌后斗争同志们的参考和研究,不是没有意义的。

(完)

录自:年11月20日延安《解放日报》第四版

附:《战时烽烟》P~

坚持对沁源围困斗争的经验教训

敌人于年10月20日,集中了约万余兵力,向我太岳地区发动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扫荡”,是役我岳北区腹地——沁源被敌侵占了。敌并在岳北区建立了十数个据点,作为“山岳剿共实验区”的基础。但自从敌“扫荡”侵入这个地区之日起,我***民即对敌展开了反“维持”及围困的斗争,使敌难以统治这个地区,或使敌根本不能立足。到目前为止,这一斗争经过了三个时期,我获得了很大胜利,而且迄今一年,该区仍继续对敌坚持着围困斗争。

这篇文章是报道年10月至年5月底半年中对敌围困斗争的情形和经验教训,对敌我斗争介绍甚详,惟此文较长,本期特先发表该文的后半部,以飨读者。该文上半部待以后发表(注:即在12月2日发表的《围困沁源半年的斗争特点》一文)。

(《解放日报》编者按)

一我们为什么能坚持围困沁源的斗争

对敌占据点开展围困的斗争,在敌后是一种长期、艰苦、坚韧的斗争,是我们打击敌人蚕食和清剿的一种重要对策。我们围困沁源半年多了,并且我们有足够的信心能继续围困下去,直至把敌人赶出沁源或消灭之。我们这种坚定的信心,是由对敌斗争的力量和条件而产生的。过去我们凭借这些力量和条件能够围困敌人半年,今后我们凭借这些力量和条件将把敌人继续围困下去。

首先,由于根据地新民主主义*治的实行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5年来敌后战争对人民的实际锻炼,使民众对敌斗争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人民民主进步的思想大大地发展了,从而使我们能够组织根据地各阶层的人民对敌进行合力全力的斗争,并且使我们这个斗争能够长久地坚持下去。过去几年来,我根据地农村经济,虽经敌6次“扫荡”的破坏,但由于实行了减租减息等*策,却使新民主主义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在根据地经过民主*治的推行,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和认识更在精神上武装了群众,并在农村形成一种新潮流。在对敌斗争中,由于我们游击战争的发展与创造,特别是由于我*历次反“扫荡”的胜利,以及从去年十月以来对敌围困斗争的胜利,和战争多次给予人民的锻炼,使他们的思想从战争中也得到变化和改造。那种从旧社会所积染的胆怯、懦弱、妥协、苟安的社会习气,已被逐渐扫除了。这具体表现在群众蜂涌参加民兵(已由数十人增加到一千人之多),参加抢粮“劫敌”运动,以及减租减息运动。这就是说,由于社会*治经济的变动和战争的锻炼,广大群众已树立起鲜明的积极斗争的民族意识和进步的民主革命思想。所以在对敌斗争中,各阶层人民同敌人英勇斗争的事迹,以及远避山林宁死不维持敌人的崇高行动,就普遍地发展起来。而那种对敌“维持”和妥协的事情,也就很难发生和发展起来。这就是沁源*民所以能对敌坚持围困到底的最根本条件。

其次,就是广大农民群众奋起武装,参加了游击队、民兵和情报员。人人皆兵,村村自卫,使群众游击战争和利用旧式武器的运动,得到广泛的发展,使民兵活动有了雄厚的群众基础。而民兵的巩固与发展,又更坚定了群众斗争的勇气,并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队的心理。这就是沁源围困斗争所以能够坚持到底的第二个重要条件。

第三,就是正规*、游击队和民兵,在指挥与作战上,已经密切地结合起来。他们一起生活,一起战斗,民兵和游击队最熟悉地形和敌情,而部队则有实际战斗的经验和*事技术,相互可以取长补短,这就给予偷袭敌据点和“转山头”打麻雀战以极为有利的条件。在作战活动上,都是统一在“对敌围困指挥部”,服从于一个斗争任务,使力量更加集中。同时,哪里有正规*,哪里民兵的锻炼和进步就要快,斗争就要积极。哪里有民兵,哪里的正规*作战就有耳目,部队就能得到休整,而群众的斗争情绪,也就能经常保持一定的饱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据点敌人的活动圈子和出扰次数就不得不大大缩小范围和谨慎从事了。因此,正规*、游击队和民兵三者之间统一的指挥,密切的结合,就是广泛开展群众游击战争,胜利进行围困敌人斗争的基本条件之一。

第四,还在于根据地***民各方面的建设,已经有了巩固的基础。*在农村普遍建立了支部,群众在*的领导下团结对敌,相信共产*一定有办法打走日本侵略者。*权工作已实行了民主村选,贯彻了“三三制”*策,这就大大启发了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团结了各阶层人士积极参加抗日*权工作。武装建设,在太岳*区直接领导和培育下,已经建成了一支能和群众利益结合,而又富有战斗力的并能保卫群众利益的野战兵团,民兵的建设和发展也取得惊人的成绩,全县建立了13个民兵集团。还有县游击大队和4个区游击队。发动农民群众工作,各村普遍地实行了减租减息、交租交息*策,减租村庄已达95%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基本群众,已初步发动起来。这就使沁源对敌围困斗争,能够发动起来又坚持下来。在坚持半年围困斗争中,各方面的工作更经历了一次伟大的考验和改造,使根据地和“无人区”(困敌区)的工作能很好地结合起来。要坚持“无人区”的斗争,必须有可靠的后方根据地;同时,也只有依靠根据地才能解决“无人区”的困难,才能使“无人区”的斗争和对敌围困的斗争坚持下去。这二者是密切不可分离的。所以,尽管敌人在沁源侵占了主要的点线,但这也仅仅是增加了它的游击性,沁源根据地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有了根据地,就有了一切。这就是沁源围困斗争所以能坚持下来的又一基本条件。

最后,还在于实现了*的一元化领导,密切了***民的关系。从围困阶段开始,沁源县各级反“扫荡”指挥部就改设为“对敌围困斗争指挥部”,由***民(武委会)各负责同志参加(注:县围困指挥部主要成员有:*委:县委书记刘开基;总指挥:三十八团团长蔡爱卿,年为该团参谋长李懋之代;副总指挥:县长张学纯;指挥部参谋长,县武委会主任王鹏飞)。凡有关围困斗争的重大问题、*事行动,都经过指挥部共同研究、决定和统一部署。这不仅上层领导在组织之间是统一的,即各系统下级组织,都统一在指挥部的领导之下。这就使工作进行更加顺利,步调更加一致,配合更加密切,对敌斗争的*策,乃至方式方法,更加正确灵活。而更重要的是,经过一元化的领导,使***与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并涌现出一批为群众自己所爱戴的领导人物。*委刘开基、县长张学纯、团长蔡爱卿等等,各条战线和各阶层的人士,都紧密地团结在他们的周围,就象似人们的路标一样,而跟随着路标前进。自然,各种力量的集中,就是直接加强了*民合力的斗争,加强了对敌斗争的全面战、全力战。

二几点经验教训

有些经验教训,已贯穿在前边本文里,现仅提出几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根据沁源半年多的围困斗争经验,敌人深入山区根据地的据点,是能够被摧垮的。虽然,据点对敌人是个“法宝”,对我象似“杨梅疮”,星罗棋布,密网交织,正构成一个三角形;但这并不可怕,只要积极设法围困,一定能困得敌人寸步难行,而且是可以摧垮的。如在围困斗争的第二时期,对阎寨、中峪敌据点的摧垮,即是一个例证。因为一、敌孤守据点,始终没有群众“维持”,没群众,敌人就不能生存;二、敌扎下据点,使群众痛苦万分,也痛恨万分。群众不仅希望*队去攻打据点,而且要求帮助或直接参加去打敌据点。如强袭城关之役,自动参战群众甚多;三、据点仅是个点,群众既很少,只靠少数爪牙(汉奸、警备队等)活动,总是处在我*与广大群众的包围中;四、补给线被截断,给养供应非常非常困难,而当地粮食用具均被群众转移或埋藏;五、沁源多山林,而敌据点则在山凹平地,地形极不利。

在这时期,我*与敌*,一般的说是处于胶着的对抗状态中。我*作战方针,基本上是游击战为主,昼夜围困,断绝其交通运输,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以包围、困扰敌*。但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主要反对松懈和右倾退缩,但也不忽视反对急躁和不选择时机而实行冒险进攻的行动。因此,围困据点和摧垮据点,正确的方针应是:用我们的总体战与全力战,消灭外出小股敌人,剪除敌人爪牙,闭塞敌人耳目;并选择有利时机,采取巧妙灵活英勇果敢的战术动作,拔除敌人力量薄弱的小据点,以缩短它驻扎的时间和缩小它的占领区。

第二,在围困战术上,也涌现了不少新创造,而且相当成功。如:一、在交通路口和敌放哨处,埋藏地雷手榴弹,敌被炸甚多。到据点附近,预设埋伏,诱敌出据点打击之,或消耗其弹药。这一类型的活动,叫做“钓鱼”战术。二、我*和民兵,老在据点四面八方转动,兜圈子,不离开,或乘敌人出发“扫荡”,袭扰其据点,这叫做“推磨”战术。三、我便衣游击小组,日夜轮流爬在据点附近活动,敌不来打,我就不走,敌走了,我又围聚上来,这叫做“苍蝇”战术。四、用各种方法,摸进敌人的据点里,放冷枪,摔手榴弹,从里面向外面打,这叫做“炸弹”战术。

但是,围困敌据点的斗争,绝不是单纯的*事行动,而更为重要的是要用群众武装和群众的力量,以及群众的各种创造,来剪除敌人的爪牙,闭塞敌人的耳目,使它变成聋子、瞎子。这样才能围困敌人于据点以内,消灭敌人在据点以外。

第三,围困敌人,剪除它的爪牙,闭塞它的耳目,就成为最重要的一环。最好的办法,即是:一、认真实行昼夜联防,使据点敌人不敢任意伸出脚脚爪爪来。凡伸出来的,无一能够脱网。这就必须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武装斗争,才能造成俘获敌人及其爪牙的天罗地网。二、正规*、游击队、民兵,要密切配合起来,积极围困据点,打几次胜仗,把敌人的凶焰压倒,把我*的威信提高。这不仅可以稳定和提高群众的斗争情绪,甚至可使敌人的爪牙动摇,弃暗投明。如周西岭伏击战,就大大提高了群众的胜利信心,初步打下围困斗争的思想基础。又如强袭城关之后,连那被敌在城关挟持了几个月的士绅,都又跑出来。其余被俘群众,更是见机就逃。三、明确制定对敌围困的方针,以及对付敌人爪牙耳目的*策。如在围困初期,由于我对敌围困还没明确的方针,有些群众就抱着观望态度。直至*府布告群众,明确指出不许成立“维持会”后,围困斗争才迅速地得到开展和坚持。但这需要对群众进行艰苦耐心的说服教育工作,只靠简单的方式,行*命令的方式,不仅不会收到预期的成效,反会造成与群众的对立。

第四,正规*、游击队、民兵的密切结合,以及正规*如何成为人民武装的骨干,来领导好对敌围困斗争,就成为围困武装建设上的一个中心问题。只有做到这,才能发挥各种武装的战斗威力。这一点,在围困沁源的武装建设上,虽已初见成效,但还是做得不够的。尤其是在怎样掌握与使用民兵的问题上,还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怎样正确地掌握与使用民兵,它关系着在围困斗争中如何领导群众坚持斗争,群众又如何配合*队作战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因胜利品或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民兵群众参战的情绪。所以,掌握民兵的特点,多多照顾他们的切身利益,帮助克服他们的弱点,就成为使三者密切结合,搞好团结的先决条件了。

第五,从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教育着手,可以把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团结起来,组成各种各样对敌斗争的力量。在沁源围困斗争中所以能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如抢粮“劫”敌资财,抢种抢收,名流士绅不屈膝投降,妇女宁死不辱……就连老人、小孩和残疾人,都投入这一场斗争,就是因为对他们进行了这一方面的教育和动员。为了堵塞敌人组织“维持会”的漏洞,甚至对那些流氓小偷都应加以组织,争取教育和改造他们。只有把群众引导到共同的斗争目标方面,群众才能争先恐后地英勇地行动起来。同时,只有把教育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和民兵工作结合起来,才能开展广泛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给*队的活动创造最雄厚的群众基础。

最后,在对敌围困斗争的领导上,在指挥部最好有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并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组织工作管起来。没有组织就没有力量。因此,一切工作,都应为了搞好围困斗争,争取围困斗争的胜利;工作的重心也应该放在围困斗争上。如果围困斗争搞不好,让敌人由点线扩展到面的占领,那时,什么工作也会垮台的。因此,必须反对工作中本位主义的倾向,但这并不是要放弃本位工作,而都去参加围困敌人的工作。

沁源围困斗争半年多来,创造了不少奇迹和宝贵经验。这里仅汇总上述几点,供关心敌后斗争的同志参考和研究。

(年11月20日延安《解放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董谦丨坚持对沁源围困斗争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