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心得参加新闻宣传培训班有感
TUhjnbcbe - 2020/12/8 3:06:00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m.39.net/pf/a_4651552.html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又是一个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我有幸再次来到美丽的振兴小镇,参加了长治公司举办的为期三天的年新闻宣传工作人员脱产封闭式培训班。“同样的培训,不同的感受。”我深深体会到,与往年相比,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感悟之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要联系工作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带着问题学、带着使命学,学思践悟、研修并行,努力把培训的内容消化吸收好,把新的知识融会贯通,转化为今后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实际本领。”10月21日上午,在上*区振兴干部人才学院多功能会议厅里,长治公司*委副书记、副经理进云明所作的开班动员讲话,拉开了培训班的“帷幕”。他开宗明义,把举办这次培训班的目的、意义交代的一清二楚,激励着在座的每一位学员,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

据了解,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山西省委、省*府作出煤炭企业深度改革重组的重大举措。近日通过整合重组,晋能控股集团将以“创新、绿色、卓越、高效”为企业精神,着力构建国内乃至全球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高科技、高效率、智能化、现代化、环境友好型的现代能源企业。

振兴小镇位于长治市上*区振兴村,是“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可以说这里是长治市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的前沿。在晋能控股集团大变革、大转折的关键时期,市公司把这次举办培训班的地点,依旧选在振兴小镇,其中的用意不言而喻。

时隔一年,再次来到振兴小镇,也许人们会说,这里的天还是那片天,这里的地还是那块地,似乎看上去这里的生活节奏没有太大的改变。在村中那座红色广场上,每逢毛主席诞辰日、烈士纪念日,村民们依旧要举办大型的纪念活动;著名的雄山书院,“三阁老”讲学传经、教化村民的故事,至今依然在流传;整个小镇“绿树灰墙红花,小桥流水人家”,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一座城市化的农村,一座田园化的城市,依旧是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然而,在我的心目中,通过参加这次培训,首先在思想认识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过去我认为,自己是安全科一员,做好安全检查是本职工作,写写画画只是稍搭之功。聆听了开班仪式上各位领导的启示后,我才感到新闻宣传工作在企业的重要性。作为新时期的青年职工,在培训中必须端正学习态度,把新闻写作摆在与本职工作相辅相成的位置,不当游山玩水的过客,不做走马观花的看客,站在改革的最前沿,再“加油”,再“充电”。

感悟之二:夯实根才能走得稳

“我先拿盖房子做一个比喻,之前赵彦红老师和王宏老师所讲的通讯、消息是教大家如何盖好房、砌好墙,而赵冀长老师的这门课就更厉害了,他是要告诉我们如何打好根基——扎实地学好语言、文字基础。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每节课开讲前,新闻中心主任王田老师都要胸有成竹地来一段“开场白”,并且对这些前奏的节拍把握的非常到位。虽说他仅用了几句简洁的话,却高度概括地把每一位特邀讲师的擅长,向学员们介绍的一清二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把他的介绍整理出来就是一篇篇精彩的即兴演讲稿,能够在瞬间吸引住所有学员的注意力,让每一位学员的眼神和心思都集中到讲台上来。

我听了王田老师的介绍,再对照“培训日程安排表”了解到,本次培训特邀的讲师均为长治新闻界的业内“大咖”。他们一个个精彩绝伦的讲解,都是非常实用的“干货”。

“人物通讯报道是一张报纸的‘重头戏’,是‘拳头产品’。”

“无论采访还是写作,记者都要倾注真正的情感。用心去体验典型人物的感情和内心。”

“深挖典型人物的生动细节,用细节感染人。”

“情节、细节是典型人物形象的主要支撑。”

“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能让人过目不忘。”

“提炼主题,体现思想性。”

长治日报主任记者、上*晚报采访中心主任赵彦红老师,通过讲述一个村支书、一个女村官、一个乡村教师,“三个典型人物”的采访故事,实例剖析了典型人物的采访与写作技巧,让我们懂得了“如何挖掘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典型人物”“如何采访典型人物”“如何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如何写作人物通讯”等一系列问题。

听完她从事新闻采访工作20年来的采访经历,仿佛那些先进典型人物,就活生生地站在我的眼前。从南街村浴血擒贼的六旬老太王白则,到为引领乡亲们致富最终搏上自己性命的平顺县石城镇*坪村村支书常苏发;从沁源“11·14”特大交通事故中,为救学生而牺牲的英雄教师姜华,到十几年如一日,扎根平顺太行山深处的女乡村医生耿秀峰;从全国最美十大村官段爱平,到39年坚守大山无私育人的乡村教师许生学……这些各具特色的典型人物报道,以可歌可泣的典型事迹,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广大群众学习的典范,也从内心深处不断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还有长治市民俗摄影协会副主席、长治十佳摄影师杨*,杨老师从如何拍好新闻摄影作品的角度,采用现场交流和实例剖析的方式,具体对摄影理论、设备操作、画面构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使我对新闻摄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使我深深懂得了培训班课题之外的一个硬道理:扎实的基本功是做好新闻写作的力量源泉。

感悟之三:勤习作才能得章法

公司这次派往振兴小镇参加培训的一行8人,唯独我是第二次。每当茶余饭后,大家都会围拢到一起讨论有关新闻写作和技巧上的一些话题,有的甚至于把课堂上的笔记拿出来一起探讨。

三天的学习时光,就像上学读书时的日子,有歌声,有笑语,总觉得时间如同白驹过隙。但伙伴们在一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浓厚氛围,让秋天的落叶都感到羞涩。

在此次融洽的培训中,让我有幸再次遇到了“老西”申迷芳老师。因为之前的一次特殊机会,我与申老师有过一面之交。作为中国作协的“高产作家”、市公司有名的“笔杆子”,他在参加这次培训班期间,虚心屈居台下,这让我感到非常诧异和敬重。像这样的“大家”都能够做到勤学上进,从不马马虎虎,何尝我们这些无名小辈?

我趁培训空闲的时候,从网页上搜索浏览拜读了申老师的培训随笔《夜宿“乡下”振兴小镇》。“夜晚,既感觉到了乡村夜的宁静,又体会到了城市里居住的雅。”“尤其是睡在距离西火仅几里的土地上,我内心深处感到十分的踏实而温暖……”依旧朴实、随意、率性的笔锋,仿佛又让我闻见了《米香》。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圣贤古训,“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老练的文字工作者都能如此,难道我们“小字辈”还有例外的道理?(张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得参加新闻宣传培训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