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0/9/28 9:00:00
西山的晚霞,映红了东山脚下冰封的沁河,也映红了在洁白的冰面上晒日的水鸟。寒冬里一抹红红的暖色,犹如炎炎夏日里蓝蓝的冷色,总给人一种意念的渴望和心灵的满足。那白鹭、苍鹭、赤麻鸭、黑鸭、鹌鹑三五成群,自由自在地行走于宁静的冰面,游弋于几个深深的河槽,沐浴着那暖色带给它们冬日的短暂惬意。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一幅简单色彩和禽鸟构成的简笔画,就这样在万物萧条的季节里跃然眼前。哦,那鹭的悠闲、鸭的自得,好生让人羡慕。我想对这些禽鸟说,这里应该就是你们栖息的天堂。知道吗?位于太岳山腹地的沁源,是一个被郁郁葱葱的万顷松林覆盖着的山区,是一处被绿色掩映的世界。山西省的第二大河流——沁河,就发端于此。水的滋润,绿的生长,土的肥沃,地理的偏僻,使这里成为一个天然的世外桃源,鸟儿栖息的理想天堂。据最早的《沁源县志》记载,明朝的时候,这里就生活着鸭、鹅、鹭、雀、鹊、鸠等28种知名的禽鸟。先人们曾作有《堂上有慈鸟》、《禽言》等诗篇,写有“哀哀众孤雏,终夜鸣凄惶”、“翩翩初飞来,家室鸣归昌”、“春来屋上飞杜宇,凌晨叫得一声声”、“何来小鸟枝头坐,文绣翩翩舞花丛”的诗句。说明禽鸟在这方土地上生生不息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相关。但是,曾几何时,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有十多种珍禽都远走高飞了。有些禽鸟虽然还在当地生活,却难逃“除四害”的厄运,被孩童的弹弓、成人的沙弹杀得无处可藏。那林立的烟筒中冒出的黑烟、空气中弥漫的黑尘、河流中涌动的污物,让这些精灵们苦不堪言,或躲入深山,或销声匿迹,一度鸟语声声的山中河畔,寂寥了。直到二十一世纪之初,国家退耕还林,县里封山育林,进行山水园林综合治理,防止水土流失,才使得草木葳蕤,生态恢复。沁源人对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