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丽媛)从4日夜间开始,我省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其中,运城、临汾盆地的部分地区为雨或雨夹雪,其余为雪。1月4日20时至6日08时过程降水量,全省介于0.2~23.5毫米(平均8.1毫米)。其中,阳城(23.5毫米)和晋城市区(20.6毫米)达20毫米以上,汾西、沁源、垣曲等33个县(市、区)降水量在10~20毫米之间;45个县(市、区)在5~10毫米之间。过程降水量≥10毫米的区域主要位于阳泉全区、晋城大部,运城、长治、临汾、太原的部分以及吕梁、晋中、忻州的局部地区。
针对本次雨雪过程,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抓住有利时机组织太原、临汾50CQ、大同飞机在全省实施飞机人工增雪作业3架次,累计飞行时间6小时15分钟。在飞机开展空中增雪作业的间隙,各市积极开展地面增雪作业47次,增雪效果显著。
统计数据显示,4日20时-5日20时,我省原平、小店、文水、太原、汾西、沁源、阳城、晋城8个站日降水超冬季(上年12月-次年2月)日最大降水量历史极值,云州、岚县33个站日降水量超1月日最大降水量历史极值。6日08时,除临运盆地外,全省各地都有积雪,积雪深度在1~16厘米之间,其中,沁源、沁水、汾西为16厘米。
此次降雪范围广、部分地区雪量大,对降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改善空气质量、冬小麦安全越冬有利。但降雪会对交通运输、公众出行和城市运行等带来不利影响。各地需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防范降雪、道路结冰和局部大雾天气对公路、铁路、民航等的不利影响,及时清除道路、桥面等的积雪积冰;设施农业需做好加固保温和积雪清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