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长治讯(记者晋升)近日,医院儿科与产科通力合作,成功抢救一例26+6周出生体重极低的重症有生机儿。
图为:被救治的26+6周有生机儿
今年2月,医院妇产科收住一名怀孕26周,出现先兆流产症状的孕妈妈,并且该孕妇还出现了妊娠期糖尿病、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病症。患者入院时宫口已经开全,属于难免流产,入院当日就生下一名男性活胎。由于孕周时间短,胎儿出生时体重仅有克,各系统脏器还没有发育完善,成活率极低。
但患儿的出生后的一声声呻吟声,抓住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大家都希望,尽全力把孩子救回来。为抓住一线希望,产科医护人员,立即通知儿科急会诊,参与抢救。经儿科评估,胎儿各个器官发育极度不成熟,自主呼吸微弱,四肢肌张力低,身长32.5厘米,只有成人巴掌大小,全身青紫,皮肤薄如蝉翼一样,全身发凉,极易发生硬肿症。心率不能维持,生命垂危。
此时的产妇身体非常虚弱,胎盘滞留子宫,胎盘的滞留会造成产后严重出血,还会出现心慌、头晕、呕吐、血压降低、脉搏弱、甚至严重休克的危险。产科助产士凭借丰富的经验、过硬的技术、准确地判断,及时进行分离胎盘,断脐带,将患儿交儿科医护人员。
图为:医护人员为患儿检查身体
产儿科医护人员立即分工协作开展抢救工作,极早早产儿的综合救治非常棘手,除了存活概率、抢救成功率极低以外,后续极其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及后遗症。为了抢救,儿科相关医护人员,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成立专门的急救小组,严格控制新生儿的温度及减少胎儿蒸发水分,给予食品级保鲜膜保暖,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下正压通气,呼吸机辅助呼吸,留置胃管,持续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检测,动态血糖检测。
宝宝小手臂比成人的手指还细,身体太脆弱,皮下脂肪少,新生宝宝皮肤极度娇嫩,轻微的肌肤损伤都可能引发感染,为尽量减少穿刺带来的刺激与痛苦,避免损伤宝宝的皮肤,通常可用的静脉穿刺,此时变得难度极大,可喜的是,儿科护士长做到争分夺秒“一针见血”,有效的生命通道已开。
经过争分夺秒的抢救,小宝宝的生命体征终于暂时稳定下来。虽然出生时生命如小草般羸弱,但这棵“小草”经过产科儿科医护人员全力抢救,皮肤颜色逐渐红润,血氧饱和度上升,心跳慢慢恢复正常,大家仿佛看到了希望。
然而,呼吸困难的症状依旧存在,宝宝随时会出现早产儿常见的呼吸窘迫、呼吸衰竭、呼吸暂停、电解质紊乱、血糖紊乱、凝血机能障碍、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多种并发症。根据病情需要,为了更好地救治患儿,积极和长治市妇幼保健院联系接转,从开始抢救到市妇幼保健院急救人员到达,漫长的三个多小时的努力和等待,终于安全将患儿转运。小宝躺在医护人员胸前,听着医护人员心跳,一出生就离开妈妈的怀抱,却感受着妈妈的温暖,小宝变得特别乖,生命体征也非常医院进一步救治。
多年来,医院新生儿科与产科通力协作,无缝衔接,在面对紧急情况时,科学调度,果断处理,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该院“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崇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