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的这本《一句顶一万句》是年读完的第一本书,算是精读,读了15个小时,前后跨越28天。这本在年荣获了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可以说是国内的诺贝尔文学奖,所以应该值得一读。
关于茅盾文学奖,记得在乌镇游玩的时候去到茅盾故居,看展厅里介绍,才知道这个奖项的由来。茅盾先生离世前立下遗嘱,拿出自己的稿费作为茅盾文学奖的基金,他的遗嘱原文是:“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二十五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
当时二十五万可不是个小数目,茅盾先生在临终之时还在关心着祖国的文艺发展事业。因为茅盾文学奖的关系,产生许多优秀的作者,让我们有幸读到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在此致敬茅盾先生!
参考:游记
浙江桐乡·乌镇。
一、为什么我会读这本书?
说回刘震云老师《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从网上的流传程度来看,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很高,书里的金句被人传来传去,几乎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我也是在抖音看到分享的金句,觉得有很强的共情,许多话简直说到了我的心坎里,于是知道震云老师对人性的理解已经到了很深刻的地步,忍不住找来读。这就是我和这本书的因缘。
二、这本书里有哪些金句?
说到金句,这本书里确实挺多,只可惜我是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者,并没有把它们都记下来,但是墨友“那个设计师”摘了不少金句,我借来用一用,参考下面的笔记。此外,加上我自己觉得不错的一些句子,放到附录部分(文末),敬请参考。
参考:.读完的第一本书
三、这本书主要讲什么故事?
这本书所讲的故事,我以为不是那么地重要,主要是借一条主线,一些人物,一些事件,来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或道理。为了省事,我就不自己复述了,从百度百科上扒拉了一段,供大家参考:《一句顶一万句》是河南作家刘震云重要作品,分为两部:《出延津记》与《回延津记》。出版于年,描述了一种刘震云中国式的孤独感和友情观。上部“出延津记”讲述的是在二十世纪前期的河南农村,一个孤独无助的农民吴摩西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在路上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她,他不得不走出延津的故事;下部“回延津记”记述了吴摩西养女巧玲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走向延津的故事。一去一来,延宕百年。故事看似简单,但回味悠长。书中的人物绝大部分是中国最底层的老百姓。《一句顶一万句》被称中国版《百年孤独》,是刘震云的一个成熟、大气之作。
四、这本书让我有哪些感受?
现在可以说说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或者说我读这本书的一些感受,总体上包括以下几个点。
第一,震云老师真能扯。
这里的扯,是褒义的扯。我以为,好的作家都得会扯,我看莫言和刘震云都是特别能扯的人。你看莫言的《生死疲劳》也有同样的感觉,他们能围着一件事左右前后四面八方地扯,然后把这件事儿给说全了,把这件事充满,让读者看到一个整体。这个扯就成为一种能力。
参考:读书
莫言《生死疲劳》。
另外,一个作家能扯,还意味着,他能跳出一般的语言体系和话语习惯,从不一般的视角创造性地发掘出异于平常的空间,发挥超常的想象力,给读者一种惊奇的阅读体验。
我不善于扯,也不习惯扯,所以大概在读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我觉得太扯了,中间隔了一段时间完全没碰它,转而专注阅读杨定一博士的《丰盛》。
第二,一扯不对,一万扯才对,生命不是一锤子。
上面提到,对于这本书,由于觉得太扯,我曾搁置过一段时间。我当时还是不太明白,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为什么要用一本书来说呢?所以,你就会觉得震云老师很啰嗦,也就是他在书里提到的“喷空”,太能喷了,甚至毫无逻辑反反复复地喷。
可是,真是这样吗?为什么那些作家尤其是小说家非要写一本书来说一个道理呢?是啊,一本书你读到最后会发现,他不过在讲一个道理而已。我想,人生最终极的道理,也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甚至两个字来表达,即“无为”。如果要解释的话,一本《道德经》五千来字也足够了,一扯就能扯明白的事,为什么扯来扯去扯一万扯,干嘛写十来万二十几万字?你说,他们是不是闲的?
要我说,还真是闲的。生命的真相,我以为就是打发时间。换句话说,生命的真相,不是为了明白多少大道理或者什么终极道理,而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活得有意思,重点是“活”和“有意思”。就是说,一位作家写长篇小说,是能够较长地干一件有意思的事。
我这里有个比喻。一个寻找生命真相的人,他经过一番努力和领悟,终于有一天一锤子砸开混沌的天地,获得豁然开朗的感觉。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如果他就砸这么一锤子,那种开朗的感觉只会维持那么一会会儿,之后混沌的黑夜会再次降临。最终,如果想要持续拥有开朗的感觉,一锤子怎么行呢,得一锤子接着一锤子地砸,你可以歇一会儿砸一会儿,但不能觉得砸了一锤子就一劳永逸了,从来没有那样的。
所以,生命不是一锤子,而是一锤子再一锤子……一直到死去。所以,隔了一段时间,我又听震云老师继续喷下去……一直到结尾。
第三,一句顶一万句。
人活在世上,无非是想找个说得着的人,假如一个人和另一个人说得着,一句话就能说到对方的心里去。假如两个人说不着,一万句也只会让对方心生厌烦。
书里吴摩西和吴香香结婚后说不到一起,吴摩西的话吐不出来,外人看来是老实人不爱说话,但真是这样吗?你看,吴摩西和吴香香的女儿巧玲偏偏能说到一起,吴摩西和巧玲在一起,话匣子一下打开,让他觉得他也不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
还有书里最后宋解放和牛爱国的女儿百慧也是一样。宋解放五十岁之前是个除了一句“从何说起呢”其他都不会说的闷葫芦,可偏偏和百惠说得着,他俩一个背着另一个能说一路。
还有吴香香和铁匠老高,吴香香和吴摩西说不着,和老高说得着,跟着老高私奔。还有牛爱国老婆庞丽娜,跟牛爱国说不着,跟摄像室的小蒋说得着,后来又跟她姐庞丽琴的老公老尚说得着还跟他私奔。还有牛爱国和庞丽娜说不着,跟李昆的老婆章楚红说得着。还有,曹青娥也就是巧玲,跟七十岁前的她妈老曹老婆说不着,跟七十岁后的她妈说得着……
关于两个人说得着,不管是偷情,还是父女,还是母女,书中多处出现一段对话。通过这段对话,你能感受那种说话说不烦道不厌的情感,比如后半部的牛爱国和章楚红的对话是这样的——
……章楚红就抱紧她。说完一段,要睡了,一个人说:“咱再说点儿别的。”另一个人说:“说点儿别的就说点儿别的。”
这时牛爱国突然觉得自己变成了山西沁源县城西街“东亚婚纱摄影城”的小蒋,章楚红变成了庞丽娜。当初小蒋的老婆赵欣婷在长治“春晖旅社”捉奸,小蒋和庞丽娜,在屋里说的就是这种话。
还比如曹青娥和她妈老曹老婆七十岁以后的对话是这样的——
曹老婆:“妮,咱再说点儿别的。”曹青娥:“说点儿别的就说点儿别的。”
两人什么都说。说老曹老婆做姑娘时的事,也说曹青娥现在孩子的事;说自家的事,也说别人家的事。说的是什么过后也忘了,记得的就是一个说。
你看,两个人说得着,说什么不重要,说了什么也不重要,关键就在一个说字。
那么,对于一个人做一件喜欢的事,也可以说是他跟这件事说得着,这件事做成啥样,做得怎么样,也不重要,关键在一个做字。
这就呼应上了,生命的真相不是达成什么目的,而是满怀情感沉浸式地做,如上所述,一锤子接着一锤子地砸!砸一锤子,生命的光就亮一下,一直砸就一直亮。
第四,书中结尾的地方,我觉得合理。
看到结尾的读者肯定对最后的对话感到莫名其妙,似乎不该怎么结束,牛爱国也没有找到章楚红,也没问到章楚红当初想对他说的那句话到底是什么,就这么结束了?是不是会觉得很突兀?
最后的场景是这样的,牛爱国跟宋解放打电话让他照顾百惠上学,他要继续找章楚红,就有了结尾这个对话——
宋解放在“你在哪儿呢?”
牛爱国:“远得很,在广州呢。”
宋解放:“还没找到庞丽娜和老尚吗?要不回来吧。”
牛爱国:“不,得找。”
最后两个字“得找”,其实就是全书的总结,就是上面提到的,生命不在于是否能找到一个什么东西或什么人,是否能达成一个什么目标或什么成就,而在于找的过程,在于做的过程。
至于结尾的突兀性,我想,震云老师可能想表达生命的另一面——死亡。死亡即是突兀的,永远是始料未及的,大多时候,人们都不想说,就这么结束吧。大多时候,我们都是不想结束而被结束。说来说去,生命的意义还是在于过程。如果昨天没有后悔,今天离去就不会觉得突兀,反而觉得圆满。
**************
附《一句顶一万句》摘录的金句
**************
1、不拿你当朋友的,你赶着巴结了一辈子;拿你当朋友的,你倒不往心里去。
2、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在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3、占了便宜正好,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
4、自个儿的命还不知在哪儿呢,算啥别人。
5、好把的是病,猜不透的是人心。病相同,人却不同;不同的人,开同样的方子,药也未必管用。
6、人来世上一趟,免生闲气罢了。
7、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任何一件事,理都不是一面的,是多面的。
8、说起来,富贵贫贱如流水,富贵未必不烦恼,贫贱未必不是好夫妻。只要心气顺,吃口窝头也安然。
9、原来杀老马并不是为了杀老马,而是为了杀给人看。
10、干活儿再累,也比找不着活儿强。
11、不求人办事是熟人,一求人办事人就生了。
12、街上的事,一件事就是一件事;家里的事,一件事扯着八件事。
13、一个人总顺着别人的心思来,自己心里就有些别扭;但一个人自己别扭,也比再让别人别扭自己强。
14、老詹传教虽没传给别人,但传给了他自己。
15、一个女人与人通奸,通奸之前,总有一句话打动了她。
16、一开始觉得没有话说是两人不爱说话,后来发现不爱说话和没话说是两回事。不爱说话是心里还有话,没话说是干脆什么都没有了。但它们的区别外人看不出来,看他们日子过得风平浪静,大家仍觉得他俩对脾气;只有他俩自己心里知道,两人的心,离得越来越远了。
17、既然往前走,就得让它往好里走。
18、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
19、人都说聪明人好,可嫁人,还是嫁个老实的妥当。
20、自己心乱之时,原来并不适合找熟人,还是跟不熟的人在一起自在些。
21、两人什么都说。说老曹老婆做姑娘时的事,也说曹青娥现在孩子的事;说自家的事,也说别人家的事。说的是什么过后也忘了,记得的就是一个说。
22、曹老婆:“妮,咱再说点儿别的。”曹青娥:“说点儿别的就说点儿别的。”
23、宋解放:“还没找到庞丽娜和老尚吗?要不回来吧。”牛爱国:“不,得找。”
图片来源网络这里是一个精神家园,在焦虑时代给你我暂停而疗愈的栖息地。专注生活,分享生活,无标签,不垂直,观世间万象,看人间百态,洞察生命智慧,领悟天地之道,促进心智成长,过好幸福生活。也会聚焦,读书、家庭、旅行、写作及万事万物,总而言之,就是好好生活。如果于君有益,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