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明:中国没有真正的奢侈品_河南
11月10日,首届中国奢侈品品牌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应邀出席了高峰论坛,并发表精彩言论。他说,目前为止,中国没有真正的奢侈品。中国为什么没有奢侈品?可以进行很多的探索,至少有两点可以讨论:
第一,国民长期消费歧视。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在*治动乱的那些年代,当时人们的意识形态,生产至上,对于消费来讲是不提倡奢侈品的。消费也是计划的消费,分配的消费。在供给上都是搞的凭票供应,消费没有太多的主张。在低水平的消费层次上,国人不可能对奢侈品有更多的发展,包括奢侈品的消费。事实上奢侈品来讲是一种在普遍的消费社会当中才可能形成的,它是一种对于大多数的消费者来讲是一种奢望的产品或者服务。也就是说奢侈品如果说缺少一种消费社会的支持,它肯定不可能存在。今天为什么严重短缺中国血统的奢侈品?根本原因与人们长期的消费歧视的社会密切相关的。
改革开放就是在转变这么一个社会,是处在一种转型时期。从原先的歧视消费,忽略消费,到今天极力拉动内需,扩大供给,包括出口,出口也是对于消费的肯定。这个社会的转变是非常大的,所以说它极大的拉动了社会财富的增长,拉动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个转型当中,消费者主权时代正在到来。消费在相当程度上对于生产逐步的显现出了它的主导作用。同样的,人们可以看到为什么像沃尔玛这样的商业企业它不仅是提供供给,同时也决定消费,决定生产。原因就在于它只有在一种普遍的广泛的公众消费社会当中,它才能够显现出它的价值。
第二,中国市场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改革开放还不到30年,真正提出搞市场经济也就是10几年。任何品牌的诞生,包括奢侈品品牌的诞生,都必须具有两个要素。一个是资本的要素,没有足够的资本,是不可能造就一个品牌的。很多世界知名的品牌的一些厂商,奢侈品品牌的厂商,去追溯他们的历史,几十年都是短的。往往是上百年几百年的,可以追溯到一个家族企业的历史。没有这样长期的一种资本的输入,是不可能锻造出能够征服人心的,征服消费者的,能够让消费者自愿掏出货币投票的品牌。而且任何奢侈品品牌一定有传奇故事。所以说在这个锻造过程当中,事实上也就是大量的资本投入的过程。
因此,可以看到所有的品牌,真正过硬的品牌,不仅有知名度的品牌,同时有美誉度的品牌,往往是富且贵。光是富还远远不够,它必须透露出一种高贵,贵重。要有一种贵族气息,特别体现在奢侈品上。首先要解决一个富有的问题,任何品牌最直观折射出来的是财富积累,财富指数,它的财富规模。没有足够的资本的塑造,品牌出不来,奢侈品更出不来。所以我觉得首先是由于我们长期的资本短缺,资本配置的渠道不畅通,使得企业还没有足够的资本能够输入到品牌的内涵中去,奢侈品的塑造中去。
资本有时候还应该转移到科研上去,没有足够的研发,这个品牌很难有足够的生命,研发也需要是大投入的。没有资本的支持,没有财富的支持是不可能塑造出品牌来,更不可能塑造出奢侈品。当然一个品牌的塑造,返过来也会使得你有更多的财富创造的空间,它是一种互动。所以说在我的概念当中,品牌是配置资源最佳母体。品牌本身的塑造过程是一个配置资源的过程。当它一定程度的成熟之后,他的配置方面会比非品牌更加便利。现在拥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他们在企业融资就便捷得多,上市也容易得多。
除了资本的输入之外,由于任何品牌,奢侈品的产生都有周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必然是一个周期规律。表现在时间上就需要有足够的长度,没有足够的时间上的准备,没有足够的时间上的发酵,是不可能沉淀出品牌,甚至是奢侈品品牌。所以说中国品牌创建的过程也就是10几年,最多可以追溯到30年。因此我们在目前要看到有更多的中国血统的奢侈品诞生,本身就是一种奢望,是不现实的。由于当前资本注入还严重不足,加上时间上的注入也还严重短缺。这就意味着中国品牌创建之路,特别是奢侈品创建的道路还相当漫长。也正因为这样,所以说需要通过这样的论坛,通过各个方面的舆论,通过生产厂家,企业,商家,包括我的更多的大面积的开放度,引进国外的奢侈品,国际品牌。这些都能够催生中华民族自己的知名品牌,包括奢侈品品牌的诞生。
他认为,举办中国奢侈品品牌高峰论坛非常非常有价值,而且不应当开一届;他说,现在许多论坛,研讨会经常表彰首届,首届完了以后就看不见第二届,第三届。实际上是最末一届,这样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