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沁县是个靠农耕作业的小地方,没有煤矿等资源,没有任何竞争优势。特别是近几年来发展特别滞后,比武乡革命老区比不过,比沁源也不行,比襄垣还不算。
曾经的沁县那也是牛了呀,“冀州门户,潞泽咽喉”交通要道,军事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火车站汽车站必走之地,后来太长高速绕道武乡,高铁也没了,只能修了一条快速路,另辟蹊径。地理位置优越不多说,从古至今,沁县又称沁州,一度统领武乡沁源多年,政治上那也是至关重要,不可比拟,当官的也是多如牛毛,不用一一举例。
可是再看看近年来的沁县,基本上那是原地踏步走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十字街还是原照原,老百姓还是穷,而且这几大名片招牌都没有叫响擦亮,小编盘点了一下,综合如下:
唯一的龙舟赛黄了
年,沁县端午民俗文化节是“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之一,已成为沁县乃至全国的一个重要文化品牌,今年应该是第十四年了,其中17年19年上山西电视台上央视新闻频道新闻联播等被号称沁县最红盛事。男女老少,争相观看,伴随沁县城端午赶会,唱大戏歌舞晚会等等,各种文化活动相继而出,可以说整个活动此起彼伏,活灵活现,使端午节推向了最高潮,“北方水城,美丽沁州”的口号一时间叫出去了,也红火了一阵子。
热闹的县城,不仅仅繁荣了沁县传统文化传承,而且直接带动了沁县经济发展。只要到了端午这几天,大宾馆小旅店都是爆满,座无虚席,从远处的客人都是在周围县城落脚,吃的喝的用的,应接不暇,多好啊。
然而,yq来了,一来就是好几年,沁县端午一度搁置停摆,什么活动也弄不成,从乡村旅游到云端旅游,形式也是不少,但是总是不是那么有气氛,总是觉得不好。
唯一的沁州黄啪啪打脸
特别是近年来武乡小米先后获得多项认证,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等,加上网络助力,武乡县等各方的大力宣传活动支持,“小米+步枪,好米在武乡”,武乡小米火了一把。昨天端午节,央视新闻直播武乡小米,一度让武乡小米再添一把火。
而沁州黄小米作为“四大名米之一”,曾经的贡米,面积近年来扩大了,但是宣传仍然跟不上,质量有的也差强人意,和附近的武乡小米都没有任何的优势,可想而知,他的发展,令人担忧。
“鸡蛋,瓜子吴阁老”,这是沁县三件宝,可是这三样还是老三样,一样样也没有做大做强,没有做优做大。
唯一的南涅水石刻火不了,牺盟会等红色旅游也是不温不火
素有“中国民间石刻第一馆”之誉的南涅水石刻馆,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处民间佛造像博物馆。与国内众多有着官方乃至皇家背景的佛教造像遗存不同,南涅水石刻造像,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塔柱型造像石却真的是“聚沙成塔”、积少成多,汇点滴民力以成就的。
南涅水造像虽气魄不及“昙曜五窟”宏大,琢磨没有“青州造像”细腻,但其所呈现出来的美学特质,尤其是极具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的民间审美意趣却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在沁县二郎山脚下,这座石刻馆历久弥新,但是仍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