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交通自古以来就是经济命脉、民生要义,沁源县十四次党代会和“”胜利闭幕后,县交通局围绕建设“一城两中心”,“以交通促繁荣”目标任务,把补齐交通短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回应民生关切,满足群众期盼,全面优化交通路网格局,构建外通内联立体综合交通新网络,为沁源县“十四五”开局起步、率先实现转型出雏型当好先行军,助力全县经济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观看—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耳熟能详的话道出了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针对沁源县对外交通连接、出行不便的短板,县交通局加快推进黎霍高速公路建设、加紧推进平安高速列入国高网,着力打通对外大通道,争取尽快结束县内无高速的历史。
黎霍高速公路在我县境内全长一共有37公里,自去年开工建设以来,现已完成路基开工点25个,灌注桩基根,开挖土石方余万方,完成投资8亿元。预计在明年,也就是年年底全面完成铺底工作。关于平安高速目前进展情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编制完成,预计六月底前完成定稿。目前,我们正在通过多种渠道加速推进,力争在近期取得突破性进展。
交通关系千家万户、联通生产生活,发展交通最根本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人民满意的交通,既需要打通对外主动脉,也需要畅通县域内循环,以激发城市活力。加快内联路网建设不仅是突破交通瓶颈、便利群众出行的惠民工程,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完善县域农村路网结构、推进公路建设提档升级是其中应有之义。
我们交通局奋力优化农村路网,开工建设西阳城至上舍、吉庆至沁县界、马森至马森岭、西下口至羊场、王家湾至沁河源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完成应急救援临时起降点路基工程,积极开展上舍至下庄、景凤至三界寺、危桥改造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加紧推进黄土坡隧道交工验收工作,预计六月底顺利通车。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权责清晰、齐抓共管、高效运转的管理养护体制机制。
城南–乌木路修好以后方便了中峪、柏子村民,包括安泽县人们的出行,县城上班的也近了,比原来又缩短了距离,以前的公路大车多,这条路只有小车,方便又安全。
交口是全县重要的交通枢纽,高速修通以后,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期。我们将系统思考、提前谋划,多点布局现代物流、仓储等综合服务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增长极。同时,充分利用山、水、沟、林等资源,大力发展庄园经济,切实让群众在推进乡村振兴路上享受到交通红利。
沁源县是绿色瑰宝、红色丰碑,更是康养胜地、创作天堂,拥有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势头正劲,这也对沁源县交通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大力促进旅游业发展,按照旅游路与产业路分离要求,依据全省旅游公路设计规划指南,沁源县结合地域实际,初步规划了“一大环五小环”的“太岳一号”旅游公路新格局,实现旅游公路与重载车辆分离。
”一大环“即利用现有农村公路和旅游公路,将”花坡天路”“灵空圣道”“谷远野径”“东川绿廊”“古堡秘踪”这“五小环”旅游资源连接起来,形成全域旅游循环路网。目前,友仁至白狐窑、白狐窑至吉庆、花坡-沁河源-芊林背已列入全省“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规划,今年计划在花坡周边、黑峪-仁道打造“太岳一号”精品旅游路段,提升路域公路品质。
如今的沁源,新建成的旅游公路盘山而上、沿林而下,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如同腾飞的“长龙”,与青山绿水融为一色;改造后的国省道公路,行驶舒适,畅通无阻;黎霍高速公路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奋臂挥汗,一派热火朝天……无论是在建或是筹备阶段的项目,都在开足马力全速推进。交通大格局的形成必将助推沁源加快从“小而美”向“大而强”转型。
:超翔晶晶编辑:刘娜
责编:贺志敏审核:程广总监:杨峰
作者/来源:绿色沁源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