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梅志强
在沁源县城东南方向十几公里的山坳处,坐落着一个美丽的村庄,因在抗日战争中的特殊经历,名闻遐迩,这就是被称为“小延安”的阎寨。
年12月,薄一波、牛佩琮领导的山西新军决死一纵队和陈赓率领的八路军师旅司令部进驻阎寨村,主要机关单位有司令部、政治部、广东部,下设机关连、通讯连、侦察连、警卫连、《太岳日报》社等。驻军共多人,西部驻扎在南北石、中峪、柏子一带,东部驻扎在沁县树低、董家、支角一带。此外还有安子文为书记的太岳党委机关也驻扎于阎寨。因为太岳区的领导机关在阎寨村,所以很多区级机关也驻扎在村子里或附近的小庄子上。
年夏末,“百团大战”拉开战幕,太岳军区所属各部队全部参加了“百团大战”,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十月,日军发动报复性扫荡,在岳北地区实行“三光政策”,全县百分之九十的房屋被烧毁,余名无辜百姓惨遭日军杀害。作为太岳区领导机关驻扎的阎寨村更是遭到毁灭性的烧杀掠抢,名群众被杀。日军扫荡结束后,全村房屋化为灰烬,旧日鳞次栉比的房屋变为一片废墟。太岳军区领导人动员群众擦干眼泪,重建家园。当年冬天,仅一个多月时间,驻军机关、部队和本村群众人人动手,在村四周的土山上打出了多孔窑洞,原先房屋纵横的大村一下变成窑洞排排的新村。有一次,村里的老共产党员高来文问陈赓说:“听说毛主席住的延安也是一排排的窑洞?”陈赓说:“是呀!”高来文说:“那你看咱阎寨像不像延安?”他在旁边说:“咱那能和延安比啊!”人们听说当时毛主席、党中央机关驻扎的延安也是一排排窑洞,所以把阎寨村称为“小延安”。从此,阎寨村“小延安”的称号传了开来。
窑洞打成后,太岳军区司令部机关及领导人陈赓、毕占云、王新亭及警卫班、机要室进驻于村东麻沟口的13孔窑洞里。顾大川、刘有光、周仲英领导的太岳区政治部、区公安局、后勤部、作战科、看守所、民政局等机关和话剧团、部队住在西山坡窑洞里;牛佩琮、安子文领导的太岳区党委(广东部)、地委组织科、《太岳日报》社住在隔着一条沁河的西岭上的窑洞里;每次在西岭王家场上开大会,25团、游击大队、洪赵支队、穿着灰布军衣的战士排着队像一道道长城汇聚一起,将阎寨的打麦场变成了人民革命战争的“演兵场”。
阎寨村被称为“小延安”除了它的村貌特征外,更主要的是太岳根据地的心脏,太岳区各县的抗日指挥中心。闫寨村四周的窑洞里,每天部队出出进进,军号声声,歌声嘹亮,传递情报的人员不时飞马而至,区党政军领导的电台“滴滴答答”发射出指挥各地战场的电文。每到夜晚灯光闪闪,一派兴旺景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阎寨村成为太岳区人民和部队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