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
——郭孝民作品集《听取蛙声一片》读后
认识孝民是在年7月,适逢县里举办“绿色沁源·第8届十月诗会”。会上,来自全国的知名诗人、作家齐聚绿色沁源,欣赏沁源美景,共谱沁源诗章。当时,县里众多文学爱好者也都齐聚会场,听名家讲诗,与文友相聚,感受诗歌的美好与力量。我就是在这次会议中认识了孝民。
孝民中等的个子,朴实的衣着,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其实早在这次会议之前,我已在“沁之源文学群”里认识了他,只是没有见过面,经常翻阅他在群里发的诗文,很欣赏他的才华。这次能见到他,自然很高兴,我们无拘无束地聊了起来,互留了联系方式,就算是文友加朋友了。去年冬,他的文学作品集《听取蛙声一片》由团结出版社出版,是由县文联主编的“沁之源·文之脉”系列丛书之一。他送了我一本,并嘱我写点东西,谈谈对该书的感受。
这是孝民的第一本作品集,抽空陆续读完了这本书,感觉很棒。在阅读的过程中,总有一种久违的喜悦在心胸激荡,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动在脑海中浮现,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这就是文学的力量。阅读中,常常感动于作者从文字中流淌出的真感情,从笔端迸发出的真善美。正如书中所写:他用疼痛和忧伤的文字反思自己,用真诚自信的语言,充满激情地为平凡人立传,重温、感恩和答谢友情。让他们有足够的勇气,感受红尘深处的温暖,将平凡的日子轻舞成岁月的浪花。
孝民原是县金属配件厂职工,下岗后长期从事各种涂料油漆装修工作,业余时间看书写作,多年来笔耕不辍,收获颇丰。他的作品真诚、朴实,文字清新幽默,富有特色和情趣。因为他经常外出装修揽活,社会经验丰富,接触的人多,经历的事情也多,看惯了世态炎凉,历尽了世间百态,笔下总有一种悲悯的情怀,和一种对底层普通劳动者的讴歌与赞美。散文《听取蛙声一片》是作者的一篇早期作品,充满时代的印痕,流淌着心灵成长的轨迹。文章从作者多年前外出干活的一个雨夜写起,细致入微的描述,仿佛把读者带到了夏日雨夜那特定的环境中:夜雨、蛙声、愁绪…在作者真切、自然的抒写中,我们洞察到了他那颗多愁善感的心,和那绵绵思绪中的忧与哀愁:“该念书的时候贪玩,不能念书的时候想念,念书时想着挣钱,挣钱时想着念书;想结婚成家却又失恋了,思念了觉着好心酸,失意了感觉时间过得飞快,多少期待,碎成无奈…”多情的笔,写出了青年孝民的忧愁、烦恼、矛盾、自责,也写出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渴望、理想、憧憬。读着这样的文字,我被作者的真诚和经历深深感动了,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因为我也有过和他非常相似的经历,也彷偟过,也失恋过,也迷茫过,也自暴自弃过,好在那是很短的一小段日子。人生,一旦看见了光,阴暗和雾霾便会烟消云散,我们便会向着光明奔跑,去迎接和拥抱灿烂的新生活。生活就是这样,总在你出其不意的时候来一个急刹车,给你惊喜或悲哀。回首往事,哪个人不是满脸泪痕,满腹心酸,满身疲惫。生活啊生活,能把花岗岩碾碎成粉末,也能把粉末凝结成花岗岩的生活啊!
在年全国图书馆“我的书房故事”征文活动中获得二等奖的散文《安放灵魂的书屋》,是孝民真情流露的又一篇美文。文章回忆了自己曾经的黯淡时光:那一年,因不专心学习,“我”由好学生变成差生,被学校劝退。父亲愤怒异常,把“我”送到了建筑工地打工。烈日、劳累、痛苦,让“我”第一次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感受到了学生时光的美好。就在“我”幡然醒悟,重返学校发愤读书时,父亲却突然病倒了,迫于生计,“我”只能辍学。这是作者心中永远的痛,痛悔昔日的浪费光阴,贪图玩耍;痛恨今日的条件所迫,学业难继;更痛恨命运的多舛,老天的不公。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孝民开始了离开学校后白天干活,晚上自学的读书生活。“我并不甘心,我的学习不会结束”。“静静的夜晚,一张老式而陈旧的写字台,我捧着一本书如饥似渴地读着…”是读书,重新点燃了孝民对生活的激情;是读书,让他有机会认识了沁源作家杨栋,带领和鼓励他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是读书,让年青的孝民磨练了意志,校正了人生航向。读书让他变得文雅、成熟,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心灵是充实的,内心是美好的。读书让他学习了更多的知识,认识了更多的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提高了写作水平,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找到了人生的真谛。
《送魂灯》一文缠绵徘恻,催人泪下。“送魂灯是给死者照亮夜行的路,让他在西去的路上不至于迷路”;“现在置身于黑漆漆的夜里,那火光让我格外留恋,总是停下来。当然我也会想起父亲,想起为父亲送魂的夜晚,无限的悲伤。”泣血的文字,挚朴的情感,平静的叙述,让读者在感受作者痛苦与无奈的同时,能读出更多人生的沉重与悲苦;《至此逢阴恨雪天》以下雪天为参照物,通过两件发生在雪天刻骨铭心的“小事”,讲述了“我”不平凡的故事和爱情,清澈如雪,晶莹如玉,记忆深刻;《朗朗书声最动听》写了作者学习、朗读诗词的体会、感受与心得,从古典文学的熏陶中获益匪浅,也感受到了诗词朗读的魅力与美好:“朗读就像夜里的月光,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它,但总会照亮一些人,总有一些人需要温暖拯救,照亮前行的路”;《君子之交淡如水》写出了作者对交友的看法和理解,总结出了“长久的友谊贵在信任,贵在理解,真正的朋友如同阳光雨露,给我温暖,给我愉悦”的道理,对读者不无裨益;《独兰》以恭敬的心态,讲述了“我”与独兰老师虽未谋面,却在不断的诗词学习、交流中,逐步认识了她,了解了她,以及对她的欣赏、信仼、尊敬之情。品诗词之韵,享友情之美,作者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亲情、友情、同学情是孝民最看重的,也是着墨最多的部分。这类文章写得流畅多情,情趣盎然,姿态万千。《为你编织一个深情的梦》中江哥的调皮、义气、活泼,《家有清风明月》中郭亮的仗义、潇洒、多情;《永远无怨的是我的双眼》中李庭长的帅气和他追求女友的热烈以及对家庭、妻子的爱,《把你的气质写在脸上》中冯智刚的多才多艺与幽默、豁达…孝民用灵动、传神的笔,给我们画出了一幅幅同学群像,快乐而浪漫,充满力量,温暖人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工匠精神》《工友琐记》系列文章中,孝民在向我们展示一个个主人翁的同时,也仿佛给读者打开了一扇扇艺术的窗囗,带领我们领略了传统艺术的精髓与厚重,诉说不尽的是艺术传承的不易和艰辛。《摆渡生命》通过对王英杰深入的描述,展现了一个残疾人身残志坚,面对命运的不公不服输,不屈服,不低头,坚持学艺,不断拼搏、创新的励志故事,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五龙川木匠》《城北泥瓦匠》《石之韵》等篇章,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在普及传统艺术的同时,让读者领略了工匠精神与艺术之美。深刻体会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一哲理,亦展示了在沁源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一代代工匠、艺人的付出与努力,奋斗与收获。
和散文相比,孝民的诗词更是一个亮点。无论是现代诗还是古体诗,读来总是韵味十足,诗意无限,让人感受到诗词之美。如诗歌《黄鹤楼》:“李白西辞时烟花三月/吟诵的诗句已变得遥远/时光里有兰芷的幽香/一越千年,每块砖上都刻着沧桑”。充满深情的诗句流淌着炽热的爱,只愿家国平安,人生处处是春天;《褐马鸡》:“观鸟节后万众齐欢/褐马鸡当选为鸟长享受正处级待遇/每天智者一样悠闲地在林间踱步/处理着许多不可理喻的问题”。用拟人、夸张和近乎荒诞的手法,用诗的语言描画着“沁源名片”褐马鸡的另类风采,戏谑的背后是对艺术大胆的尝试和建构,让人新奇、惊讶,耳目一新。
古体诗是诗词中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是作者古典文学知识储备的综合性展示,要想写好实属不易。孝民的古体诗格律工整,韵律铿锵,雄健豪迈,振奋人心,这源于他的勤奋、自信和天赋。他从年开始学习诗词格律,学得很认真,也很用功。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不断的学习、创作,孝民的诗词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读来舒展大气,构思精巧,令人叫绝。如“诚斋诗词”之“为3·29森林火灾太极义工赋:风卷尘灰落紫衣,杜鹃哀啭暮春时。萍踪漂泊无栖处,祈祷平安泪已随”;“秋兴八首之一:西山红叶赏难休,石磴苍苔深涧游。冷雨催花知此色,声声慷慨自今喉”。“梅:春来枝上蓓蕾生,一生幽魂香暗盈。蕊色风中依月镜,抱柯一梦也柔情”等诗篇,清新亮丽,意境悠远,读之余韵袅袅,回味无穷。
这就是我眼中的孝民,儒雅、有才、善良、正直、勤奋、严谨,诗词歌赋都有意,嬉笑怒骂皆成文。愿他能身居诚斋,胸怀天下,扎根大地,多写锦绣诗词,多谱时代华章。
(本文图片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予以删除)
责任编辑杨志强
作者简介
杨步辉,山西省沁源县人,自由撰稿人。曾服役于西藏边防某部,喜欢读书、写作、收藏,有诗作、散文、影评等发表,并多次获奖,喜欢随性、真诚的文字和作品。现供职于沁源县通州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