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沁源县郭道村关帝巡城庙会的历史变迁
TUhjnbcbe - 2024/7/14 23:34:00
表皮型白癜风 https://m.39.net/disease/a_6201579.html

缘起

民间传说,每年阴历五月十三日,关老爷磨刀要用水,龙王便会降雨相助。这一天,沁源县郭道镇郭道村周围的村民和南来北往的客商便会赶来,祈求关老爷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也便形成一年一度的古庙会,会期三天。会起当日,要举行关帝巡城仪式。这一天,全村百姓倾城出动,全部走上街头观看表演,木制的关帝造像从村东山上的关帝庙里移出,置于八抬大轿中,身边有龙凤扇、标旗、青龙偃月刀、香炉和汉寿亭侯印随驾,沿街进村绕行,其场面宏大,甚是威武壮观,这种盛会,已经成为民俗绝响。至于这种形式的表演源于何时,已无从考究。但是,借助关帝的忠义精神,提倡商界同行讲诚信,乡村民商讲团结,也应是活动的一大特殊作用,也对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和日常行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图为:“关帝巡城庙会”巡城仪式现场。(资料图片)

关帝庙的由来

众所周知,关帝庙,就是供奉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的,郭道镇郭道村的关帝庙,俗称老爷庙,又称东庙,位于村东0.5公里处,五龙河与洎水河交汇处的云雾山脉最西端半坡上,与郭道村隔水相望。

根据史料及残碑文字记载,在清道光年以前,关帝祭祀属于东面的慈云禅寺的一部分。慈云禅寺重新修建于康熙十二年(),因为这次修建后,整个寺院规模宏大,布局正式定形,关帝圣君(关公)像座落于大雄宝殿院内的西厢房。乾隆中叶,寺院遭回禄昆冈焚火,寺庙俱焚,后几经复振,难以恢复昔日风光。道光年间,住持僧特与原十一村商议重修慈云寺,得到十一村和外地僧侣支持,公举邓成官(郭道村邓氏第十二代,邓俊远之父)为综理,于年开工,年完工,至此,慈云禅寺又一次恢复昔日风彩。

这次修建时,考虑到关帝圣君与慈云禅寺佛院身份不合,关帝塑像被迁出慈云禅寺,落镇于寺西之山坡上。原西厢房新供奉观世音菩萨塑像。公元年,关帝庙竣工,建有正房三间,面向正西北,怀抱三山之水,有祈求镇邪安民、河清水晏、时和岁丰、平安吉样之意。

庙会起因

时至道光末年,郭道村已逐渐形成一个有四百余户人口的中心小镇。借着四通八达的驿路兵道,各地商贩云集于此,开店、经商、创业,终日里人头涌动,驴车穿梭,驼铃声声,叫卖声此起彼伏,形成具有浓厚晋、潞商风情的“旱码头”。

但是,因为郭道村处于两河交汇处,四面山泉、溪水纵横,一遇阴雨连绵或急风暴雨,洪水即漫岸数尺,民家商家即受灾害,为祈苍天降福赐瑞,保境平安,驱邪逐鬼,拔除不祥,道光三十年(),郭道村以邓姓两股、姚姓两股、外姓商号五股、杨城村一股集资,在当年清明节,大规模重修关帝庙。咸丰二年(),关帝庙竣工开光,新修寺庙占地平方米,庙院占地达平方米,整座庙院为砖木结构,斗拱歇山,龙鸟脊梁,硬山瓦顶,庄严华丽,气势不凡。正殿内彩塑三米高关公一尊,两旁塑有跟随关羽四年的贴身保将周仓和关羽之子关平彩塑站像。原武关圣塑像更换成文武关帝坐像,正殿大门上刻有“忠义昭天唯怀孔孟,仁勇盖地乃续春秋”楹联一副,门顶大匾为“威震山河”。原正殿两旁增修偏殿各一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加修进山门楼三间,门楼中间为庙门,即山门。上为戏台,东西两厢则彩绘有刘、关、张结义建蜀的传奇典故,如“挑驴偷盐”“生擒孟德”“单刀赴会”“麦城尽忠”等,进山门楼安装有赤兔马一匹,按动机关,此马可双腿腾空而立,甚是威猛。

年,沁源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将此庙改建为“沁源县抗日民族革命第二高级小学”,并将东西回廊式建筑扩建为校舍,保留有正殿塑像,庙会也迁至村内的福云阁,即现今的杠楼。每年五月十三,村民客商便敲锣打鼓,扭秧歌给木制活动的关帝圣君像穿上新作的绸缎龙袍盛装,改用四人大桥抬回村里,敬置于福云阁正面迎圣牌楼中上方(年,遭日本侵略军毁掉),名为请关老爷看戏,会毕,再送归关帝庙安置。

新中国成立后的年,学校迁至南庙(原圣母庙),关帝庙逐渐萧条,只剩下空房残楼。年,村里修建饲养室时,经费短缺,便将庙院特区彻底拆毁。

庙会现状

年,为了宏扬传统文化,发展集会经济,郭道村党支部、村委会决定在原址复修关帝庙,在原来基础上,增塑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像。山门内重塑护法门神——“青龙、白虎”,庙宇更显气势宏大。并将原位于郭道村畅家沟里的“五龙庙”(原址三线建设修工艺楼时拆毁)和位于村东的“药王庙”(原址年毁于修路)移建于院内东西厢房,此种布局,既减省了重修两庙的占地与资金问题,也弥补了古庙失去后的遗憾。

至今,新恢复后的“关帝巡城会”已经连续举办九届,受到省内外信奉者青睐。庙会期间人涌如潮,拜祭者一致赞叹,此种巡城形式、此种庙宇布局,实属“三晋一绝”。(来源:上党晚报王翌晖)

1
查看完整版本: 沁源县郭道村关帝巡城庙会的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