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屯留东庄村有个ldquo狐神头rd [复制链接]

1#

东庄村“狐神头”

_______________

钟声清脆微刊()

0

先聊一聊“狐神”的故事

一般以为“狐神”是这样的:其实只是个“狐神精”!演员扮演的哦。或者认为狐神是这样的:其实就是个狐狸。真正的狐神,应该是这样的:清徐县西马峪村狐突庙的狐神像(狐突),元朝塑造屯留东庄村的“狐神老爷”,也是一个白胡须的老男人!怎么会这样???请你来阅读本文,详细解读东庄村“狐神头”的前世今生!

02

屯留“狐神头”文化初探

文/孙晓钟

长治市屯留区西贾乡东庄村村东偏北有一块高地,俗称为“狐神头”,源自早年这里曾有一座规模宏大的狐神庙,可惜毁于年的上*战役期间。

狐神庙虽然毁灭不存,但狐神文化却依旧生生不息地在这片土地上传承开来。直到现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当年狐神庙过庙会的日子,周边还有很多群众会专程赶到狐神头来烧一柱香;年景好的时候,东庄村在端午节期间会唱上3天大戏。

狐神头是什么来头,村民们敬奉的“狐神爷”究竟是何方神圣?

剥开历史迷雾,探究狐神文化信仰在屯留狐神头扎根的渊源。

0.神秘,东庄村曾有座狐神庙

狐偃、狐毛和介子推是好朋友

提到狐神,人们会想到蒲松龄笔下那些美貌娇艳的狐妖、狐仙。据说,当年屯留狐神头的庙宇里,供奉的就有娇艳女性狐神塑像,甚至还有“狐神奶奶”“狐小姐”“狐大姑”等美誉。但是,由于当年的狐神庙是一座一进三院的大庙,庙宇门口还有一个倒座的戏台,在正殿、偏殿、厢房等众多的殿堂里,究竟供奉了多少神已不可考据。特别是那个“狐小姐”的神像是作为主神来供奉,还是立在偏殿里的小神等细节更无从查起。

但是,遍观整个华北地区的狐神庙和狐神文化,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狐神庙里,主神都是后来被宋徽宗封为“利应侯”的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狐突,形象则是或须发皆白、或面目狰狞、或相貌堂堂的男性;而在主神两侧或偏殿,大多是狐突的子孙后嗣、女眷家小或部属将佐。

早年,东庄村的老人们曾经说起过,与普通寺庙截然不同的是,东庄狐神庙正殿的院落里是一个大坟堆。据《屯留县志》记载,“狐神头”为狐射姑墓,俗称“狐爷墓”。狐射姑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狐突的孙子,是春秋五霸时期有名的贤臣狐偃的儿子。狐射姑,读音为“夜”,史书上也作“狐夜姑”。因狐射姑封于贾地,故又称“贾季”,不知屯留狐神头所在的西贾乡的“贾”字是否与此有关联。

县志里对狐神头的缘由有详细的记载和描述,甚至还有编撰者的评论:

狐爷墓。在城南二十里东庄村北。俗谓狐神所棲(栖)。每年五月初五日四方男女云集,虔诚致祭。多难纪数,不经甚矣。然相沿已久,鄙俗不能革。

按:春秋文公六年晋大夫狐射姑刺杀大夫阳处父,得罪奔狄,邑即赤狄之属。殆赵盾执*,使人送其妻、子于狄。狐死,遂葬于此。想其时,晋为大国,狐为勋旧,生死以狐爷称之,理无足怪。乃以狐爷而讹为狐神?

以名射姑,射音亦,而并讹有姨姨姑姑之称,怪诞无稽,何以附会至此。且《祀典》云有功德于民则祀之。此墓功德何存,而血食数千年至今不绝,是尤理之不可解者。姑记之,以备参考。

——《屯留县志》清光绪十一年刻本,

杂记第四十四页,刘钟麟编撰

因这里是狐射姑墓所在地,很有可能是从墓地享殿慢慢演化成的狐神庙,从春秋到清光绪年间,时间跨度有多年,虽然香火不绝,但屡经战乱和重修,很多历史真相已湮没无存。可以肯定的是,当初屯留狐神头的主神应是狐射姑本人,或者是狐射姑和他的父祖们。但由于“狐射姑”的名字过于女性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以讹传讹,误认为这里的主神就是女性。在宋思慧先生的《狐突文化通览·第二卷·狐突文化探源》一书中,就记载了屯留狐神头,“原庙无存。祀狐大姐、狐二姐、狐三姐。”“旧时香火鼎盛,每逢五月初五节会,晋城、河南等地均有来客祭拜”。

既然狐神头是狐射姑的墓,这里是狐神庙就与华北地区的其他狐神庙一样,都属于祭祀春秋时期狐突家族的庙宇。探究狐神头的文化渊源,必须弄清狐突家族的巨大历史贡献和祭祀渊源。

《左传》《国语》《史记》等史书的记载了狐氏家族的故事,狐突、狐偃、狐射姑祖孙三代,见证了晋国的动乱、崛起与称霸,也经历了家族的兴衰恩怨。

02.狐突,从贤臣到神的嬗变

狐神老爷的真容(演员扮演)

狐突大约出生于公元前年左右,公元前年被晋怀公杀害。狐突是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沦落于狄族的后裔,姬姓、狐氏,出仕晋武公,成为晋国的大夫。有女狐季姬、小戎子嫁于晋献公,分别生公子重耳(晋文公)、公子夷吾(晋惠公)。有二子狐偃、狐毛,投于公子重耳门下。

狐突历仕晋武公、晋献公、晋惠公、晋怀公祖孙四代君王,在礼崩乐坏、诸侯混乱的春秋时代,秉持正义、为国效力,被誉为三晋名臣。

狐突父子经历了晋国著名的骊姬之乱。

晋献公晚年时,已成年的儿子有3个,分别是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那时候,晋献公宠幸骊姬,想立骊姬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于是,晋献公和骊姬就千方百计地陷害太子申生,同时排挤重耳、夷吾。

久有废长立宠心思的晋献公命令太子申生带领*队讨伐东山皋落氏,狐突是申生的太傅、御戎,驾驭申生的戎车随同出征。狐突早已窥破此次出征无论胜败都无法改变晋献公废掉太子的决定,料到晋国朝*必将发生大乱,就劝太子趁机离开晋国外出避祸。但太子以忠孝为由拒绝外逃。狐突几次劝谏,说死而不孝,不如逃亡;甚至提出了“危身”不如“孝而安民”的观点。但申生拒绝了。

果然,申生讨伐东山皋落氏大胜而归后,还是遭骊姬阴谋陷害,被逼自杀。公子重耳和夷吾被迫逃离国都,后来又逃离了晋国。狐突派其子狐偃、狐毛夹辅重耳,共同外逃。

晋献公死后,骊姬的儿子奚齐被立为国君,很快就被大臣们杀掉,骊姬也被杀。接着,骊姬的妹妹少姬为晋献公生的儿子卓子又被立为国君,但马上又被大臣杀掉了。这就是晋国历史上著名的骊姬之乱。

在国内*局一片混乱中,有大臣迎回了公子夷吾登基,就是晋惠公。晋惠公登基后背信弃义、诛杀大臣,而且改葬了申生,派人出去截杀此时还在国外流浪的公子重耳,这些行为都是不得人心的,因而国人很不顺服他。

晋惠公死后,其子圉继位,是为晋怀公。这时候的晋国国内形势汹汹扰扰、波谲云诡,很不稳定。晋怀公非常害怕在外流浪的伯父重耳返回国内抢夺大位,就下令臣民不准逃亡在国外,要求追随重耳的贤士们悉数返回国内,特别是要求狐偃、狐毛兄弟返回国内。若不返,诛杀全家。

晋怀公找来狐突,抓着他的手说:“子来则免。”狐突深知晋怀公不怀好意,若把两个儿子召回来一定会受害。于是断然拒绝,对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策名委质,贰乃辟也。今臣之子,名在重耳,有年数矣。若又召之,教之贰也。父教子贰,何以事君?刑之不滥,君之明也,臣之愿也。淫刑以逞,谁则无罪?臣闻命矣。”(《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怀公竟然丧心病狂地杀掉了狐突。狐突大义凛然,至死不悔。仗义死节,伏剑身亡。狐突死后,被立祠祀于其封地,百姓对于他的遭遇非常同情,所以祭祀狐突成为一种习俗保留下来,渐渐地也有了些神异的传说,被后世奉为狐神及圣人,尊称为狐公、狐侯。宋徽宗时,感念国家摇摇欲坠,迫切希望有狐突父子一样贤臣良将出来辅助自己重振朝纲,就于大观二年(08年)赐额狐突祠“忠惠”,宣和五年(24年),又封狐突为“护国利应侯”,狐突完成了从忠臣到神灵的转变。明末,又敕封狐突为“护国西齐王”“胡都大帝”,万历皇帝曾敕封狐突为“西齐胡神大帝”。直到现在,在华北地区的几百个狐神庙里,一般庙的名称都是“利应侯庙”或“忠惠侯庙”,也有直接采用俗称,题名为“狐神庙”的。

03.狐偃,辅助晋文公称霸诸侯

平顺狐仙洞

骊姬之乱时,“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追随重耳一起外出流亡的有狐偃、狐毛、赵衰、先轸、介子推等文武精英,而狐偃、狐毛都是狐突的儿子。

公元前年,重耳离开晋国来到了其母亲的故国——翟国。翟国是狄人所建,位于今天的吕梁交城一带。

狐偃,别名子犯,是重耳的亲娘舅,史书常称之为“舅犯”。重耳在翟国流亡了十二年,直到返回晋国登基的夷吾(晋惠公),派人潜入翟国追杀重耳。重耳被迫带领狐偃、赵衰等人“周游列国”,先后流浪到了卫、齐、曹、宋、郑、楚、秦等国。由于出逃时匆促,所带给养不足,在卫国五鹿,重耳一行人蓬头垢面、饥渴难忍、狼狈不堪,看到田里有耕种的农民,重耳不顾公子身份,上前讨要食物充饥。被农夫当众羞辱,抓起地上的土块给他吃。重耳气得七窍生烟,绾袖子就要拼命。狐偃及时阻拦了,笑着对重耳说:这是上天的恩赐啊,百姓给你土块,预示着你将拥有土地,拥有土地就拥有国家。重耳听了,恭敬地接过土块,向农夫表示感谢,并将土块揣在了怀中。

重耳流亡十九年后返回晋国登基,此时的晋国经历了二十年的*治内讧,国乱民忧,经济凋敝,国力衰弱。狐偃等帮助文公革新内*,迅速医治动乱留下的创伤,晋国国力快速恢复。5年后,晋楚爆发城濮之战。

战前,晋文公面对强大的楚*顾虑重重,狐偃对晋文公说:“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吕氏春秋》记载说:“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曰‘楚众我寡,为之奈何’,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以文,繁战之君,不足以诈,君亦诈之而已。”

在城濮之战中,晋*始终贯彻“诈”的策略。晋*退避三舍避实击虚,虎皮蒙马,马后拖着树枝,扬起尘土,制造逃跑假象,终于击垮楚*,一战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使得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二霸,前后称霸时间长达百年,是春秋时期的第一强国。难怪史书评价说:“晋之卒成霸业,偃之力居多。”

公元前年,狐偃逝世;第二年,晋文公去世。狐偃虽然去世了,但他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忠义护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聪明睿智,力挽狂澜,辅助年迈的晋文公卒成霸业,为历代封建君主所推崇。

正是这些美德,使得狐氏在两汉、魏、晋、南北朝及隋唐,受到了历代皇帝的推崇,修庙建祀,表彰为忠贞报国的忠义楷模。据传,明朝曾敕封狐偃为“护国德施王”。长治市潞城区韩家园村有一座狐仙庙,庙里供奉的就是狐氏父子,庙前对联曰:“敬狐祖忠义参天地,尊仙人慈善满乾坤。”把“忠义”二字作为狐仙庙的对联,正好说明是对狐氏家族的敬重。

04.狐射姑,权争失利逃亡上*

潞城韩家园村狐神庙

为推动晋国强大,晋文公曾经建立了“三*六卿”的*事*治制度,全国*队分为中、上、下三*,每*各设一名将、一名佐,按地位高低分别是中*将、中*佐、上*将、上*佐、下*将、下*佐。他们依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协助晋公管理国家。城濮之战时,狐偃就担任上*将一职。后来,六卿为赵、韩、魏、智、范、中行六家把持,并最终导致了赵、韩、魏“三家分晋”局面的出现,这是后话。

狐偃去世后,其子狐射姑继承爵位,担任中*佐的职位,权势仅次于时任中*将赵盾。赵盾是赵衰的儿子,史称“赵宣子”,是战国七雄赵国的先祖。狐射姑是晋文公的表弟,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在*见上与赵盾多有不合,矛盾渐生。

晋文公有欢、雍、乐、黑臀等儿子,为了吸取晋献公诸子争储的悲剧,晋文公立欢为太子,把雍、乐、黑臀分别派到秦、陈、周等国。欢就是后来继位的晋襄公。公元前62年春,晋襄公去世,临终时将太子夷皋托付给赵盾。但赵盾感觉夷皋年幼,决定从秦国迎回公子雍继位,而狐射姑则支持公子乐,派人从陈国迎立公子乐。赵盾以公子乐“母淫子辟”为由拒绝其称王,并派公孙杵臼等人在路上截杀了公子乐。此后,赵盾又变卦阻碍公子雍返回国内,立晋襄公托孤于他的夷皋为晋灵公。整个过程似乎是赵盾谋划的一局棋,导致了狐射姑的出丑和势力衰退。狐射姑大怒,竟然派族人狐鞫居刺杀使自己失去正卿之位的阳处父。原来,当初晋襄公打算让狐射姑担任中*将,结果大夫阳处父使坏,把这个“第一大臣”职位谋到了赵盾身上,狐射姑只担任了“二把手”中*佐。

不久,赵盾追究阳处父被杀之事,将狐鞫居抓捕刑讯并正法。至此,狐射姑在与赵盾的权争中彻底落败,狐射姑被迫逃亡到了翟国。后来赵盾等人率*将翟国消灭,狐射姑又逃亡到了赤狄潞子国,就是今天的上*潞城。赤狄是狄人的一支,以身穿红衣而得名,当时上*地区赤狄人建立的国家有潞子国(今潞城区)、留吁国(今屯留县)等。

后来,晋国又灭了潞子国。狐射姑被迫逃亡到了屯留一带,最后死在了这里。晋国狐氏自此衰落。

狐射姑虽客死在上*大地,但他在逃亡的时候,把狐氏的家庙祭祀也先后搬到了翟国、上*一带,使得狐氏宗庙在山西多地广有传承。

05.传说,狐神头的往事依旧迷人

传说里的狐神,应该有这么美吧

屯留狐神头的庙宇曾经是规模宏大、一进三院,庄严肃穆、香火鼎盛的大庙。在年上*战役时期,为支援老爷山前线攻坚战斗,整个庙宇被拆毁,木质材料用于埋锅造饭为大*提供了后勤保障。

狐神庙虽然毁坏湮灭在了历史中,但狐神头的优美传说却依旧广泛流传在当地。

最有名的是“给狐小姐接生”的故事。传说中狐神庙内的正像“狐小姐”,原是孤身一人,后来怀中莫名其妙多了一个婴儿。

故事还得从距离狐神头四五里地的鲍店镇说起。鲍店镇有一个姓陈的接生婆,技术精湛,性格和顺,方圆十几里的村落有妇女要生产了,都是来请陈婆婆接生,名气非常大。

一天晚上,已是掌灯时分,陈婆婆坐在家里正要吃饭,突然一驾马车停在了门口,从车上下来的是一个大户丫头模样的女人,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求陈婆婆给女主人去接产。

陈婆婆是个热心肠的人,连村庄都没来得及询问,夹起裹着接生工具的包袱卷,就着急上慌地坐上丫头带来的华贵的马车,糊里糊涂去接生了。车子咿咿呀呀地走了好半天,来到了一户大户人家的门楼前停下。陈婆婆走下马车一看,高大的门楼里,簇新的门当户对兽头门环,漆亮的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了,院落精致典雅,红烛照亮了主房、厢房的窗户,仿佛仙宫一般。几个丫头婆子正慌慌张张地走进走出。

在丫头的带领下,陈婆婆走进上房的里间,只见装饰秀美、富丽堂皇,揭开床前帷幕,看到了一位容颜俏丽、美艳无比的产妇。在陈婆婆的帮助下,产妇顺利地生下了一个男婴。

主家千恩万谢地向陈婆婆表达了感谢之情,并留下陈婆婆用了餐饭。接生的时候,陈婆婆一心在产妇和婴儿身上,心无旁骛。母子平安、顺利生产后,陈婆婆才仔细打量这家人家,只见窗明几净,家具用度豪华而考究,陈婆婆不禁仔细思量周边哪个村会有如此富庶的人家,想来想去却没有个头绪,不禁吓得不敢随便开口说话,更不敢询问打听。

用餐完毕,主家千恩万谢将陈婆婆送出了家门。陈婆婆扭转身来看,只见大雾弥漫,天地间一片混沌,再转过身来打量这座豪宅,那里却有,只是一座荒野里的坟茔而已,迷雾中几茎荒草瑟瑟发抖,影影绰绰中显得神秘莫测。

陈婆婆妈呀一声,慌不择路向前就跑。天大亮的时候,才找到回家的路。

回来后,陈婆婆反复思考却不知道究竟是遭遇了什么,一连三日,心神恍惚。第三日晚上,又是在掌灯时分,陈婆婆看到那架华丽的马车再次停靠在了门前,依旧是上次那个丫头,托着一盘谢礼走了进来。陈婆婆心中疑惑,千推万辞,坚决不要,连推带拒将丫头送出了门外。转身回来,却发现炕头已无缘无故多了一包馓子——这正是帮人接生后最常见的谢礼,此外还有几个金银锞子。

陈婆婆更加疑惑了,直到几天后从东庄传来消息,狐神头上狐小姐怀里多了一个婴儿。陈婆婆才恍然大悟,连忙去狐神头烧香还礼。

还有一则传说是关于张村人抢烧头香的故事。据说,过去周围村民凡有办红白喜事者,只需事前到狐神头庙上烧一柱香,向狐神爷讲清办什么事、大概来多少人。第二天再到狐神头庙前,在庙门左侧的大石头上,就摆放着码得整齐的锅碗瓢盆、筷勺灶具,拿回去后恰好不多不少,刚够办事所用,只是用完后需要如数返还。

却说东庄村东边有个村叫张村,张村有个无赖叫张坑,家里要娶亲了,到狐神头上请来了锅碗灶具,用完后归还狐神头时,见这些碗筷细瓷雕花,非常精美,竟然私自扣下碗筷供自己平时用,把自家的粗瓷大碗送到了庙上。后来,爱沾小便宜的张村人纷纷效仿,先是以次充好,后来又发展到了有借无还。终于,有一天狐神爷发怒了,让张村人患上了一种*疮,久治不愈,痛痒难耐。后来张村人许愿每年端午节这天到狐神头烧头香,*疮才慢慢痊愈。直到现在,每年五月初五凌晨到狐神头烧第一柱香的仍是张村人。

还有传说,东庄的狐神庙被毁后,狐老爷搬到了潞城店上一带。这些传说,饱含着民间的朴素情感诉求和内心的良好愿望,在乡间茶余饭后娓娓道来,充满了岁月的惆怅,是值得深刻挖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06.狐神,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神

清徐县西马峪村狐突庙的膳厅壁画(元代)

在传统文化中,各种各样的神都有职司权限,保佑了一方百姓的平安。比如痘神,大概是保佑孩子不要得天花病;瘟神,大概是保佑人们远离瘟疫,奶奶庙、观音堂一类的,大约是保佑人的生育;而土地、山神、龙王等,也各有各的职司。但狐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文水县武陵村狐爷庙壁画

据宋思雨先生在《狐突文化通览·第二卷·狐突文化探源》里考证,狐突信仰的起源有两种情况,一是狐突采邑地的人所奉祀形成,二是通过狐射姑流浪沿途形成。而且他经过七年多对历史文献、地方志和实物考察考证,发现全国主祀狐突或狐突父子的庙宇,主要集中在山西、河北、河南、内蒙和北京地区,共有约座,其中以山西最多,达到22座,目前存在庙宇的有85座。狐神庙密度最高的是交城县,围绕狐突山、狐偃山周边,历史上建有五六十座狐神庙;知名度较高的还晋源区姚村镇狐神庙、清徐狐神庙等,特别是清徐狐神庙年被列为第六批国保单位。

文水县武陵村狐爷庙壁画

通过考究各地狐神庙,发现狐神的主要职能是雨神、龙王、风神、雹神、水神、财神乃至保护神。大概因山西“十年九旱、年年春旱”的缘故,狐神的主要职能是以“雨神”为主,众多的狐神庙的正殿两侧的山墙上,都有“出宫行雨图”、“雨毕回宫图”等壁画,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的狐神庙,每年还举办“抬狐神”等祈雨活动。

狐神庙在长治地区不算太多,除了屯留“狐神头”之外,在沁源、沁县、武乡、平顺、潞城等县区都建有,总数大概在十几座的样子,名称有的叫“狐神庙”,有的叫“狐突庙”,还有叫“狐偃庙”、“西齐王庙”“护国德施王庙”等等。

探究屯留县狐神头的文化溯源,并不是封建迷信的沉渣泛起,而是为了更好地让历史遗存与史志典籍相对应,让传统文化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比如,交城七月十四的狐神庙会、晋源区姚村镇的狐神庙会的“抬狐爷”活动等,都已发展成为当地有名的民俗文化节,拉动了乡村旅游,促进了商贸交流。

年,山西闻喜县的一处春秋墓葬被盗墓分子盗掘,两年后,此处墓葬被盗挖的2件编钟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入,其中有一件青铜器上有32字的铭文,被称作“子犯编钟铭文”,具有极高的考古和文献价值。相关专家围绕这32个铭文发表的学术论文,远超32篇。屯留“狐神头”的狐神祭祀源头是“狐射姑墓”,或许在考古或文物研究方面也大有文章可做。

子犯(狐偃)墓出土的器物——编钟

子犯(狐偃)墓出土的器物——子犯鬲,鬲口有铭文

03结论东庄村的“狐神老爷”,源自春秋时期的晋国大臣狐氏家族,祖上大概相当于晋国的宰相级别了。之所以把“狐神头”修在这里,是他们后代的墓穴在这里。不要奢望去盗墓哦。“狐神”文化崇拜,在山西、河北、内蒙等北方地区流传很广。“狐神老爷”显显灵,天旱管下雨,天热管刮风,有了瘟疫管祛病,找不到对象管说媒,夫妻吵架管说理……只要有事,有求必应,但主要业务,还是管下雨,相当于“龙王爷”。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文/孙晓钟特别鸣谢/宋思雨责编/久久部分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一并感谢钟声清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