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长治讯:沁河镇作为沁源县第一大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沁河镇积极贯彻落实党代会和“两会”精神,对标今年三干会关于沁河镇要在全县各项工作中当先锋、做表率的要求,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聚焦大县城建设,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施全产业布局,奏响了美丽沁河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去年以来,沁河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县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一城两中心、一区三园”总体布局,对标县委书记赵永进“沁河镇工作要在全县当标杆做表率”的指示要求,高点站位、高标求进、高质发展,奋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一年来,沁河镇深度推进全面融合,夯实了镇域发展的思想基础政治保障,致力优化产业布局,壮大了镇域发展的项目支撑产业势能,提速了镇域发展的服务水平发展成色,主抓了镇域发展的民心所愿民生实事,大力弘扬实干作风,汇聚了镇域发展的昂扬正气攻坚锐气。
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县各项事业谋定后动全面推进之年,沁河镇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县三级干部大会和县“两会”精神,紧紧围绕“以交通促繁荣、以教育聚人口、以人口兴产业”和“一城两中心、一区三园”发展思路,聚焦“一个牵引+八个主攻”,坚持党建引领、实干为要,知难而进、克难奋进,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全面加强产业转型、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生态保护、文明创建、安全稳定六个方面工作,奋力争取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大成果,全方位助推沁源高质量发展。
图为:百亩绿色草莓种植项目
产业转型实现新提升
立足实际、全域谋划,紧紧围绕“一城两中心、一区三园”总体布局,着力打造李元片新型工业先行区、大县城商贸物流集散区、城郊特色文旅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积极引进建设一批新项目、好项目,促进一二三产融合调优,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产”要突出特色壮规模。借力创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和种业振兴的政策机遇,密切和金融企业的对接合作,大力发展草莓种植、食用菌培育、道地中药材种植、马铃薯种植等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富民产业;推动农业与市场接轨,实现以市场促销售、以效益促发展;主动对接农业院校团队,精准把脉,技术指导,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实现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充分发挥振兴农业、好乐草莓等龙头企业、优势行业的引领作用,规范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行,带动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基本生产单元发展,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二产”要依托煤焦强超越。各煤焦企业要以经开区扩区为契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定煤炭生产、巩固基本面,同时,按照“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思路,在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致力拓展市场,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加快沁新新创公司石墨化车间扩建项目建设。“三产”要抢抓机遇快发展。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大县城建设的推进,沁河镇发展洼地效应进一步增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一步畅达,必将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迸发。该镇产业门类齐全、规模扩张,所需原材料和劳动力也不断增多,电子商贸、运输仓储、住宿餐饮、物流快递、特色文旅等“三产”服务业发展商机无限、潜力巨大,各村都要立足优势、及早谋划,尤其河西、麻巷、南北石渠等村要立足现有基础,加快建设规范化专业市场,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城乡建设实现新提升
沁河镇作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持续推进、全力攻坚大县城建设,拆、建、安置统筹推进,同步密切配合胜利路管沟建设等重点工程实施,加快建设恢宏大气、时尚现代、宜居宜业的大县城;改革环卫工作,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提升镇域环境卫生治理效能,聚焦农村环境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突出问题,紧盯交通沿线、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等重点区域,通过“拆、清、整、绿、建”五措并举,着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争取相关部门、企业支持,扎实推动安全饮水、农村四好公路、农村电网改造、集中供热、清洁取暖等工程实施;精选南石、下庄等3—5个先行示范村,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提升;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化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提升乡村发展软实力。
图为:胜利路商业街地下管沟改造工程
民生改善实现新提升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办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高品质生活。一是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在培育壮大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结合该镇资源产业、市场需求,依托“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和高素质农民培训,开展电子商务师、家政服务员、医疗护理员、养老护理员、民间工艺品制作工等实用性技能就业培训,增强自我发展、自我造血功能。二是抓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双减”要求,进一步强化沁河中心校、李元中心校教育管理改革,持续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动县城中小学布局调整,做好太岳中学、沁河中学新建前期工作。三是提升卫生健康水平。继续强化农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提升农村卫生所服务能力,使广大农村居民就近享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诊疗能力、工作效率,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文化体育、社会救助等民生事业,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四是繁荣城乡文化。培育壮大各类文艺团体,积极加强文艺创作,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宣传县委政府科学决策,反映日新月异的变化,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文化城、以文塑魂,激发共建和谐家园的强大正能量。
图为:泰达电子产业园区电子线束加工项目
生态环保实现新提升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坚决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治理,强化工业固废堆场属地监管,实施7家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配合实施曹家园人工湿地水质改善项目工程;全面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禁止镇域范围内村企地下水超采,禁止违规违法采砂采石,禁止非法排污,禁止侵占河道、湿地,切实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打好生态修复阵地战。大力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采煤沉陷区治理,推进沁河流域沁河段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实施桃卜沟河以工代赈河道生态治理项目,与发改、水利、环保等部门沟通协作,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打好水资源保卫战。管好水、护好源,还要用好水、促发展。严格落实河长制,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做好供水保障工程以及各类引水工程,积极推进李家庄兆瓦抽水蓄能发电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县的供水保障能力、应急供水能力、水资源调配能力。
文明创建实现新提升
突出重点,全员参与,精细化、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一是突出重点治顽疾。推进县城规划区内环境综合整治,整治脏、乱、堵等城市顽疾,扎实开展占道经营、交通秩序、广告店招、架空线“蜘蛛网”、黑臭水体等专项治理,健全管理长效机制,根本性解决群众最关心、最不满意的城市脏、乱、堵问题。二是完善设施补短板。围绕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加快实施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设施项目,全力配合实施污水管网、垃圾环卫设施、海绵城市等建设,促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有效提升。三是紧扣薄弱抓整改。充分组织发动群众参与,针对性攻坚解决市容环境卫生差、小区管理弱、交通秩序乱三大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有效措施防止出现反弹。四是狠抓重点促提升。坚持指标引领、把好创建方向;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专项整治;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实惠为民;坚持创新驱动、彰显创建成效。
安全稳定实现新提升
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强化“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逐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护林防火方面,严格对标“双百分”考核机制,加强镇专业森防队、村企应急分队建设,强化协同作战和应急处置能力。安全生产方面,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安全生产部署要求,严格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大力推进全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防汛工作方面,党员带头、干群齐心,全力以赴抓灾后重建;科学规划、关口前移,因地制宜采取修护坡坝、疏浚河道等措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大的径流形成,防止泥石流、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交通安全方面,协调交通、交警部门强化干线公路、市政道路的疏导管控,完善道路安全设施,加快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严防交通事故发生。疫情防控方面,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重点抓好外来人员、企业务工人员、流动人员的排查登记,严防严控、严防输入。平安创建方面,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平安社区、村、企业、单位创建,着力营造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体系。信访维稳方面,镇村(社区)企各级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风险意识,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扎实办好听民情、解民忧的实事好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严格落实“五包一”责任制,加大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行业领域突出问题重点整治,努力将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坚持运用法治思维破解信访难题,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沁河镇作为全县第一大镇,肩负着‘大县城’建设的重要使命,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以交通促繁荣、以教育聚人口、以人口兴产业’的发展方略,以奋斗姿态扬起时代风帆,以实干状态聚力充沛动能,当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成为率先实现转型出雏型的排头兵!”沁河镇党委书记史晓亮掷地有声。(崔淏斐、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