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科 http://pf.39.net/bdfyy/长治:暖心春色闪亮战“疫”一线
一组组镜头,令人心灵震撼;
一幕幕场景,让人泪眼模糊——
面对力克病魔的生死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干部、环卫工人等,齐集在鲜艳的党旗下,坚定地举起拳头,发出铮铮誓言。
当我们守在家里,看着手机上的疫情资讯时,有很多行业很多人,他们夺门而出、逆行而上。在工作中,他们仿佛是刀枪不入的“钢铁战士”,义无反顾冲上前线;在家里,他们是平凡的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儿子、女儿,他们也有需要照顾的孩子,也有白发苍苍的父母。卸下所有的“铠甲”,他们也有内心最柔软的牵绊;与病毒斗争,他们也会有恐惧、焦虑和心惊胆战。
不!他们不是百毒不侵的“铁人”,不是百病不侵的“战神”。然而,当祖国和人民一声召唤,他们仿佛披上了战衣,精神抖擞,无所畏惧,英勇向前。
虽然人数众多,无法一一道出他们的姓名,但人们却深深地、牢牢地记住了他们忘我的身影!今天,我们采撷其中三个职业、三种颜色的身影,讲述他们的战“疫”故事。
向他们致敬!
可爱的勇士们!
一样的背影,一样的笑容,一样的使命,一样的决心,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战胜疫情。
惟愿明天,暖阳来袭。
流动的“红袖标”
2月4日21时,温度下降,夜色渐浓。
在小区挨家挨户摸底排查、登记信息、蹲点值守了一天的康俊回到社区,正在写工作记录时,接到儿子的“妈妈,你是不是不要我了,我都好多天没见你了,你什么时候来接我?”
和许多社区工作人员一样,康俊这个春节没有休息过一天。
和许多社区工作人员不一样的是,康俊已经怀孕31周、7个多月,是一个“准二孩”妈妈。
今年36岁的康俊,是潞州区广场东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是市卫生局小区、市林业局小区、漳泽水库小区、职大小区4个小区的网格长。
戴着红袖标,活跃在小区。每天,认真排查多户居民中有无武汉返长人员、有无发热咳嗽人员、有无同确诊病例密切接触人员;每天,发放告知倡议书、张贴疫情防控公告、宣传各类防疫知识、接听居民求助电话,帮助居民采购生活物资、药品和消毒用品,并送货上门……康俊将每项工作都安排得井然有序,是同事和丈夫眼中的“女汉子”。
康俊的大儿子8岁了。疫情发生后,孩子被送到了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已经二十多天没见过妈妈了。康俊休假在家的丈夫对她也放心不下,索性做起了她的司机。
“单位一共12个人,每个人都特别忙。只要是女人,哪个不是拖着老公在干工作?”“这都不算啥,战‘疫’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不比我们辛苦?”每当同事劝她休息会儿,她总是这样说。
太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田波,妻子是位“白衣天使”,夫妻俩都在战“疫”前线。因此,他俩只能把孩子独自留在家中。14岁的孩子要写作业,还得自己解决吃饭问题。街道突发问题、无人管小区、钉子户问题,全由田波协调解决。“总不能让女同志挨骂吧,我脸皮厚,挨顿骂还是个事?”自嘲为“厚脸皮”,记录的却是他啃下的“硬骨头”和所受的委屈。
“您好!请问家里有几位常住人口?近期家里有没有人去过武汉,或从武汉回来?”……这样的电话,英雄北路社区的8名网格长一天要打两三百个。挨个电话排查、逐个入户排查,发放宣传资料,不断提醒居民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每晚对当天走访数据整理、统计、上报,他们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演武社区总人口多、老旧小区多、人口流动性大,疫情防控工作难度也大。社区干部和党员成立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小区居民也主动加入。他们戴着红袖标,挨家挨户排查宣传,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省建巷社区网格长携带专业设备,对辖区内进出口门禁、小区楼道、执勤卡口、武汉返长人员专用垃圾桶及其他生活垃圾桶等公共环境进行喷洒消毒杀菌。“面对困难,大家都很团结,辛苦的不只我们。一栋楼好几个单元,一个单元六层,负责小区消毒的小伙子爬上爬下一层层地消毒,从来没有怨言。”
“我们只需待在家里作贡献,他们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和风险?”看到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奔忙在疫情防控一线,一位居民如是说。
的确,只戴着一个口罩的他们,凭借着一张张居民熟悉的脸和一颗颗“舍小家、为大家”的心,不分昼夜地坚守在战“疫”一线。累了,在桌子上趴一会儿;困了,椅子拼起来躺一会儿;饿了,就着热水吃碗泡面。
披星戴月的街道干部、社区干部们,何曾不是为人母、为人妻、为人父、为人夫;何曾不想在温暖的家中抱着孩子,吃上一口舒心饭;何曾不想照顾下两鬓斑白的父母,擦掉他们盼儿盼女归的泪水。
当劳累一天的街道干部、社区干部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看着熟睡的孩子,心里满是愧疚。然而,第二天天一亮,他们立马“满血复活”,亲亲还在睡梦中的孩子,重新出发!
请记住他们共同的誓言——
“我是党员,我不上,谁上?”
坚守的“灰制服”
每个小区里都有那一抹“灰色”。他们像“哨兵”一般,戴着一只口罩,冒着感染的风险,守护着万家灯火。
记不清已经多久没有好好吃饭,没有好好给家人打一通电话,他们只希望用自己的付出,换来战“疫”胜利的那一天。
“阿姨,今天没啥不舒服的吧?能不出门就尽量别出门了,在家也要多通风。”“在外面一定要注意防护,出入小区请配合登记。”自2月2日以来,沁源县太岳帝景小区门口多了一名“特殊保安”,他一边拿着红外线体温计为进出小区的居民测体温,一边细心询问情况。
这个年轻人叫高志凡,是沁源县森林消防大队的一名队员。疫情当前,沁源县抽调森林消防、公安、交警等部门和乡镇工作人员联合抗疫。“我们大队抽调了名队员深入县城各小区和县城周边四个卡口,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沁源县森林消防大队队长赵晋斌说,高志凡便是其中一员。
“若有战,召必至。现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候,作为一名战士怎能退缩,必将全力以赴做好自己的工作。”25岁的高志凡家住法中乡支角村,离县城有25公里路。自疫情发生以来,他就住在县城,顾不上回家看看。
每天清晨6点到岗,高志凡与小区其他几名保安一起,对小区人员和车辆出入时间、原因等基本信息进行登记,还要做到体温检测常态化。同时,把疫情防控相关宣传资料等发放给进出居民。对路人不戴口罩的,立即上前劝导。
“工作虽然琐碎,但绝不能马虎了事,必须要做到一丝不苟。”他说,“对工作负责,就是对他人及社会负责。”
多公里外的潞州区泽馨苑小区,也有一群身穿灰色制服、戴着口罩的保安师傅们,日夜奋战在工作岗位上。
“师傅,帮忙办个出入证吧,这是我单位开的工作证明。”“行咯,来我给你填个表。”
2月13日早上9点,小区保安李晓鹏趁着还不算忙的空隙端着一碗速食酸辣粉正准备吃两口,门外有居民要办理小区出入证,李晓鹏连忙起身戴好口罩,迎了上去。
“我今天值白班,早上6点半到小区门房,来了就要对办公区消毒、到小区巡逻,对进出小区的业主进行登记。”李晓鹏说,自大年初二开始,泽馨苑小区便开始封闭式管理,外来人员严禁进入小区。业主只能上午9点到中午12点出入小区购买蔬菜和生活用品。上班需要出入的,到单位开证明,办理出入证。
疫情发生后,家家户户安守家中。像李晓鹏一样的保安队员们,却仍在对出入小区的人、车基本信息进行登记。除此之外,他们还发放宣传资料,给每户业主打电话询问情况……“我们小区一共多户,仅昨天一天就打了个电话,坚决把每家每户的情况摸细摸清。”泽馨苑小区保安队长李庆平说,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才能保大家平安。
“小区里到处都能看见保安师傅们的身影,他们确实辛苦,都是为了大家好,咱们还有什么不配合的呢。”刚买菜回来的居民们说。
“这也没什么值得点赞的,为社会尽一份责任,做好自己工作是应该的。”李庆平说,“现在就是口罩比较紧缺,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大家都健健康康的……”
疫情当前,一个个小区保安人员用担当与疫情博弈。
“只要大家都平安,辛苦一点算什么。”深夜12点多,裕丰东区保安还坚守岗位,盯紧“一车一人”两个重点,守在门房登记排查,并且坚持每天对小区楼道、执勤卡口消毒,做到一个不漏。
景家庄园小区保安从排查大数据到线上线下宣传防护知识,事无巨细。“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都熟,就跟自家人一样,更应该为大家的健康着想。”
美隆国际小区保安队进行分组,党员带班、轮流值班,对小区严防死守。“每天看新闻,生病的人这么多,让人揪心呐。我们更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进出人员管好管牢。”
小区,既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最有效防线。
管住大门、守好小门,每个小区的保安人员用最朴实的奉献,守护着最平凡的幸福。
致敬每一位坚守岗位的保安人员,感谢你们用坚守,为我们带来春暖花开的希望。
移动的“耀眼橙”
2月13日,早上7点50分到单位,检修车辆,8点出车。
潞州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监察队指导员刘峰驾驶环卫执法车在前面开道,指导路边车辆关上窗户、行人避让,带领高压清洗车到达定点区域,根据风向选好喷洒位置,连续对市政府、潞州区政府第一第二第三集中办公区、长医院、东博源超市、潞卓市场、客运东站等14个地点进行集中消毒。
紧张作业后,中午和同事在单位食堂吃饭,到办公室打个盹。下午2点准时出车,分管区域全部消毒完毕已是下午6点。
收车后,进行简单修整,又接到了晚上对主城区进行集中消毒的通知。刘峰给家里通了个电话,说:“单位有任务,下班迟,晚上不用等我吃饭。”疫情发生后,刘峰很少按时在饭点回家。
白天晚上连轴转的工作量,对于入党13年的刘峰来说“不是多大事儿”,他说:“无论哪个岗位,战场不同,使命一样,那就是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喷雾洒水车”变“消毒杀菌车”、“环境卫士”变“防疫卫士”……从2月12日起,潞州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每天出动高压清洗车11辆、大型雾炮车5辆,专门用于消毒工作。所有消毒车辆医院、车站、机场、超市、市场、党政机关集中办公区、政务大厅、广场、高速卡口、大型居民小区、集中隔离观察点、出租屋集中区等场所公共区域开展“点对点”式消毒;对人流密集的市场、医院等每日两次专门作业,阻断病毒传播渠道,抑制疫情传播。
据统计,潞州区环卫处每日出动高压清洗消毒车余车次,出动大型雾炮消毒车50余车次,出动人员余人次,每日消毒区域约35万平方米。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这是一群平凡的环卫工人。阻击疫情,马路、垃圾桶、化粪池和卫生死角就是他们的“战场”,他们做的是最脏最累的保洁、清掏等工作,他们是疫情防控一线一抹耀眼的“橙色”。
今年57岁的清掏队司机路跃清,入党30多年,清公厕、抽污水,在环卫处干清掏工作已经14年了。“总得有人干这个活儿,习惯就好了。”
2月13日晚上,路跃清接到单位让他到潞宝集团运输消毒液的通知,立即和同事驾驶3辆车、拉回5吨消毒液,到家后已是深夜12点多。第二天一大早到单位卸车,赶在8点前让高压清洗车、大型雾炮车灌装消毒液完毕。然后,他立马又赶到八一广场西北角中国银行西侧公厕清掏化粪池……从大年初二上班到现在,一直没有休息。他说:“不出门不行啊,环卫工人不上班,垃圾就得堆成山。哪儿堵了、哪儿满了、哪儿脏了,都离不开环卫工人。”
潞州区环卫处党委副书记李五林雷厉风行,垃圾堆前,拿起铁锹先冲上去,时时处处践行着“我是党员,我先上”的信念;副主任黄克晋晚上主城区消毒完毕,总要等所有车辆收车、归队,安排好第二天的出车出勤任务,才回家……
疫情考验之下,环卫处处长冯翔青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后,第一时间提出为湖北返长人员居住小区配发专用垃圾桶,和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徒步到分管作业区域检查“找茬”。“我们找茬,是为了把工作干得更好,让城市干净、居民健康。”
春节期间,环卫工人不休息,每日凌晨4点半首扫,中午二扫,重点区域一日三至四扫,其他时段全天候保洁。“三清”一线部门职工约0余名,每日清扫清运生活垃圾约吨至长钢焚烧发电厂,日处理湿垃圾22吨。
“疫情面前,我们首先为必要作业部门筹措发放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应急物资,每日对自管公厕、中转站、垃圾处理中心、填埋场和清运车辆进行消毒作业。眼下,一线职工需要戴的口罩等物资紧缺。”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潞州区环卫处将道路养护车改装,专门为主城区公共场所的公交车站、医院附近区域和天桥、市场周边进行消毒,为湖北返长人员集中小区配发专用垃圾桶个,改装密闭压缩车为废弃口罩专用运输车,最大程度消除疫情隐患。
冲在防疫第一线,他们是战士,与病毒厮杀;
冲在防疫第一线,他们是盾牌,守一方平安。
致敬,最美逆行者!
致敬,城市健康守护者!
文/王宏常珍珍徐姗
图/资料图
短评
向坚守敬礼
王宏
岁岁春色皆怡人,今年春色倍暖心。
那是一团炽热的火红。宣传防疫知识,加强人员排查,做好消毒杀菌……流动的红袖标,用对细密的坚守为我们传递战“疫”的力量。
那是一袭质朴的蓝灰。管住大门,守好小门……稳固的灰制服,用对严密的坚守为我们构筑战“疫”的屏障。
那是一抹耀眼的橙黄。“喷雾洒水车”变“消毒杀菌车”,“环境卫士”兼“防疫卫士”……移动的耀眼橙,用对整洁的坚守为我们深植战“疫”的希望。
还有,那圣洁的天使白,不顾自身安危,舍小家顾大家、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那神圣的橄榄绿,倾一腔热血,践铮铮誓言;那庄严的藏青蓝,一声令下,战不旋踵;那忙碌的工装蓝,保障物资供应,争分夺秒、加班加点……他们,用坚守汇成这个春天最暖的色彩。
最是坚守动人心。
我们向春色致敬,为了战士的坚守。战士,显忠诚与勇毅。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是党员,我不上,谁上?”“疫情不退,我们不退!”逆行者,骨子里流淌着战斗的血性,担使命冒枪林弹雨从不皱眉,扛责任闯烽火硝烟绝不退缩。
我们向春色致谢,为了卫士的坚守。卫士,彰安宁与幸福。他们,是最可亲的人。“工作虽然琐碎但绝不能马虎了事,必须要做到一丝不苟。”“把工作干好,让城市干净、居民健康。”护佑者,胸膛里满溢着担当的情怀,尽职守甘遮风挡雨夙兴夜寐,履承诺愿赴汤蹈火夜以继日。
战士,用坚守赋予春色独特的意义;卫士,用坚守书写这个春天最动人的故事。
想方设法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千方百计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向着目标冲锋,我们尽己所能,这是对战士的汗水最好的珍惜;
朝着目标奔跑,我们全力以赴,这是对卫士的心血最大的呼应。
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我们向坚守敬礼,用坚守为春天增添更美的色彩,用坚守共筑万紫千红的艳阳天。
来源
长治日报
编辑
韩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