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甘岭坑道一对志愿军夫妻妻子身怀六甲,丈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有哪些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抗美援朝战争中著名的山地坚守防御战——上甘岭战役,随着年上映的黑白战争电影《上甘岭》而在我国家喻户晓。

在这场战役中,缺水、缺粮、缺弹药的中国志愿军依托坑道为阵地,坚守着3.7平方千米的两个狭小高地。

持续与6万多“联合国军”惨烈鏖战43天,山头焦土都被削低数米的尸山血海岂止“一将功成万骨枯”可以形容……

在上甘岭战役的尾声,时任团长的武效贤率领志愿军主力12军34师团牢牢守住了.7高地,终结了与敌方的拉锯战,赢得了上甘岭战役的决定性胜局。

一直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90岁高龄的杜念沪老人作为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老兵,收到了人民军队颁发的纪念章。

人们这才知道,原来当年武效贤怀孕的妻子杜念沪就留守在上甘岭附近的坑道里!

上甘岭战役中默默奉献的女英雄

在年打响的上甘岭战役中,猛烈密集的炮兵火力,紧张反转的激烈拉锯战况,公认已经超过二战,纵观整个人类战争史上都十分罕见。

顽强的志愿军在兵力、武器装备的双重劣势下,最终浴血奋战赢得了胜利,打出了新中国得以在全世界立足的威名。

电影《上甘岭》以高度凝练的艺术形式呈现了这场战役,美丽的女卫生员王兰为负伤的战士们婉转唱出的《我的祖国》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歌声中“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恬静美好画面冲淡了战场的血腥残酷,激起人们对于赢得战争胜利后的和平生活的无限向往。

上甘岭战场上不仅有数以万计保家卫国的志愿军战士们冲锋陷阵,涌现了黄继光、孙占元、胡修道等在枪林弹雨中不惜血肉身躯,英勇牺牲的战斗英雄。

还有不少像电影中的王兰一样的女兵,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

“王兰”的主要原型就是年仅17岁的女战士王清珍。

她一个人护理五圣山后面3个坑道里并排躺着的20多个重伤员,还亲手整理了黄继光烈士的遗体。

还有一位英语流利、洪亮、铿锵的女播音员刘禄曾被美军称为“夜莺”。

当时还有很多人都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使用战备厕所都要冒着被炮弹击中的生命危险、空气浑浊的高地坑道里。

一个只有三个炮弹箱的吃、睡、工作“地盘”上,竟然还留守着一位身怀六甲的女同志!

她就是志愿军12军34师团的干部股干事、武效贤团长的新婚妻子杜念沪。

志愿军夫妻新婚奔赴朝鲜战场

武效贤年仅13岁时就走出了自己位于山西沁源县贫苦农民家庭,投身革命。

在抗日战争时期加入八路军,历经战火淬炼,成为猛将如云的“刘邓大军”麾下的佼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武效贤作为首批学员入读南京军事学院,并以全优的成绩毕业。

北宋词人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遥想新婚燕尔的东吴名将周瑜“雄姿英发”,于“谈笑间”就打得敌军“樯橹灰飞烟灭”,这是文人对于英雄的浪漫想象。

而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的武效贤着实体验到了“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真理”。

他与女教员杜念沪相识、相恋,并于年在院长刘伯承的批准与见证下,举行了简单质朴的婚礼。

武效贤婚后两个月,刘伯承接到了老部下王近山从朝鲜战场上拍回的加急电报,要求“武效贤立即回老部队”。

武效贤一得知消息就表示立刻出发,而他的新婚妻子杜念沪也主动请求参战,决心与丈夫同赴沙场。

十分了解杜念沪的刘伯承深受感动,并欣然应允。

以世俗的观点来看,杜念沪与武效贤“门不当户不对”,但丝毫不影响这对志同道合的革命夫妻伉俪情深。

杜念沪是浙江杭州人,出自书香名门,毕业于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南京的金陵女子大学。

在进步开化的家庭氛围影响下,杜念沪积极投身革命,奋不顾身地配合着曾任国民党浙江省高官的父亲筹划浙江起义,为杭州的和平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杭州解放后,巾帼不让须眉的杜念沪加入了人民军队,并入读华东军政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后来在南京军事学院担任教务干事兼教员。

在工作中,杜念沪认识了“个子不高、干净利索、人很精神”的学员武效贤,并与他喜结良缘。

这位原本对心理学、营养学和科学膳食头头是道的“千金小姐”面对“保家卫国”的征召,满怀一腔热血与丈夫携手“万里赴戎机”。

抵达朝鲜战场后,武效贤接替壮烈牺牲的宋崇魁担任了团的团长,并在战场上接下了司令员王近山、12军副军长李德生下达的“团守住.7高地北山血战到底,确保打到底、收摊子”的严厉军令!

而此时杜念沪已经怀孕,她明白与丈夫生死离别也许就在须臾之间,一心只想离战场硝烟更近一点。

虽然部队有“女兵不上前线”的军规,但她以自己的干部身份说服力劝她退守后方的丈夫与战友,坚定地留在了背向阵地的坑道里。

并在巨大的身心压力下,承担起了登记全团副排以上牺牲干部的“阵亡名单”重任。

武效贤贯彻了军人服从命令的天职,率领团接替92团誓死守住.7北山阵地。

经过28个昼夜的拉锯血战,团付出了一个团2至3倍兵力的惨重伤亡。

最终在调整战法后的灵活指挥下,一边打仗一边抢修坑道掩体工事,通过改善战场生存条件让防守力量得以存活下来。

巩固了阵地,并以火力控制阵地等手段逼迫敌军因大量兵力被杀伤而停止进攻。

武效贤为了坚决执行已立下的“收得了要收,收不了也要收”的上甘岭战役收官军令状。

在实际作战中改变了志愿军此前坚持的阵地不容有失,“寸土必争”原则,只守住“不让敌人上阵地”的最后底线,尽力减少战斗中志愿军战士的伤亡数量。

为此他强硬地要求上级李德生、王近山采纳自己的“非速战速决”战术方案,甚至吼出了一句:“巩固不了北山阵地你杀我的头!”

而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登记“阵亡名单”的杜念沪发现牺牲的战友遗体并没有全部运下战场,于是冒险跟着运送给养的队伍,穿过封锁区到了距离阵地仅米的团指挥所询问究竟。

在武效贤的冲天怒火中,她亲眼目睹了遍布血肉模糊残骸的漫漫焦土,不由得失声痛哭。

当武效贤在火线与敌军斗智斗勇斗狠时,杜念沪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也饱受战火波及,曾经两次遭遇九死一生,险些被倒塌的坑道“活埋”。

好不容易被警卫员和战友们全力挖出来,她一确认腹中的孩子无事后,就马上加入了抢挖其他被埋战友的队伍中。

一有机会,杜念沪就不顾身体不适,跟随祖国的慰问团到前沿阵地鼓舞士气。

她的出现总是让始终铭记身后就是祖国和亲人的战士们热泪盈眶。

在上甘岭,杜念沪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美军试图回国过圣诞节的狂妄。

年12月15日,第12军武效贤所率的团最后从上甘岭撤离。

在随后的庆功会上,武效贤收到了第15军送出的“主动灵活、英勇顽强”锦旗,军长秦基伟也由衷地称赞武效贤不辱使命。

一直坚持到年初,产期将至的杜念沪才在上级的批准下,离开了朝鲜战场,回杭州老家待产。

临别之际,见识过战火可怖的夫妻俩决定给还未出世的儿子起名叫“武和平”。

后来他们的女儿也延续了父母对于和平的渴望与珍视,名为“武燕平”。

放心不下丈夫的杜念沪生下儿子后不久,就把襁褓中的幼儿托付给了自己的父母,风尘仆仆赶回驻扎朝鲜东海岸元山地区的团(改编后的团),与武效贤并肩执行任务。

这对志愿军夫妻一直到年4月才随第12军部队撤离朝鲜回国,继续投身人民军队的建设之中。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岁月荏苒,转眼到了年,九旬老人杜念沪收到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她抚摸着纪念章上镌刻的精美和平鸽图案,满怀欣喜又百感交集,唯有深深叹息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震撼全世界的上甘岭战役历经数十年和平岁月的冲刷,对于无数后辈而言,更多的只是一段渐行渐远的历史烽烟。

但对于硕果仅存的亲历者而言,却是永远铭记于心的血色残阳,由鲜血、生命、炮火凝固而成,历历在目。

当年杜念沪一个一个亲手书写的阵亡烈士名字似乎仍不时浮现。

而如今她动情地“用这双曾经为战友们写过家书、请战书、决心书,写过全团花名册、革命军人阵亡牺牲通知书的手,为战友们再次接过这枚珍贵的纪念章”。

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主力是第15军,付出了不得不调动第12军的部队投入战斗的空前惨痛伤亡代价,也立下了不世的功勋。

尤其是敢打敢拼的45师,受到嘉奖的英雄集体有多个,以特等英雄黄继光为代表的三等功以上战斗英雄多达万人,超过第15军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