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沁源县居民杨先生乘坐D次列车从无锡返回长治市之后,立即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乘坐“点点车队”专用出租车“点对点”安全转运到沁源县家中,进行“7+3”居家观察。
“方便快捷,收费合理,服务热情周到。”这是杨先生对“点点车队”给出的高度评价。
实现“点对点”闭环转运、全流程精准管理,是筑牢外防输入防线、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实现精准防控的关键。在实践中,长治市创新治理方式,组建“点点车队”,优化转运流程,严格全链执法,实现了闭环转运工作的服务精准、管理精准、执法精准,以“点点”微力量,撬动社会大治理。
图为:高铁长治东站县区“点对点”转运现场
全方位精准服务
织牢“闭环转运”之网
“多亏了刘师傅帮忙,不然我在这举目无亲的地方,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如今,提起三个月前的一次“点对点”闭环转运,来自河南省南阳市的老孟依旧感动不已。
4月14日,老孟乘坐G次列车从河南省南阳市抵达长治市。老孟的目的地,是位于沁源县王和镇后沟村的国道平遥段新建工程第九标段工地。根据当时的疫情防控政策,老孟需要进行“点对点”闭环转运,公交出租公司的司机刘帆承担本次转运任务。
“点对点”闭环转运,需要两点之间的精准对接。简单地说,既要有人送,还要有人接。然而,在来长治市之前,老孟虽然和工地管理人员取得了联系,但工地却无法给老孟提供精准的位置,以及疫情防控所需的相关材料。
“人来了长治,不但要保证通行顺畅,还要保证接待热情、住宿安全、管理精准。”本着这样的治理思路,长治市“点对点”转运专班驻高铁长治东站工作人员决定对老孟进行“点对点”闭环转运。
下午4时,刘帆驾车拉着老孟向沁源出发了。对方的交接人是谁,具体的交接点在哪里,刘帆和老孟心里都没底。到沁源县城有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刘帆一路上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谨慎驾车,老孟则不断地打电话和工地进行联系。然而,由于工地位置偏僻,老孟和对方的通话时断时续,直到抵达沁源县城,老孟都没弄明白是谁来接他。
无奈之下,刘帆通过“点点车队”派车单上的信息,与沁源县转运专班的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在他们的帮助下,老孟终于顺畅地和工地负责人进行了一番沟通,确定了交接的人员和地点。之后,他们才匆匆向工地奔去。此刻,时间已经过去了近5个小时。
15日凌晨3时30分,刘帆在深邃的夜色中驾车回到高铁长治东站,他手里拿着“点对点”转运任务完成回执单,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历尽艰难,这趟任务终于完成了。
以全方位精准服务织牢“闭环转运”之网,不但要保证转运人员在转运途中不能出现任何情况,还要保证转运人员到达目的地之后有人接收、有人管理、有人签字负责,这是“点点车队”的司机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一个“点点车队”,之所以能发挥出如此强大的治理效能,得益于长治市对“点对点”闭环转运工作的深入思考和实践。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如何把好“外防输入”首道关口,成为考验一座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课题。如何在确保人员有序流动的情况下做好精准防控?对重点人群进行“点对点”闭环转运是重要手段。
公交“点对点”转运,极易发生管控人员中途“失控”;专用车辆转运,往往到了最后“一公里”无人对接,导致“精准管控”失灵……自“点对点”闭环转运工作开展以来,不少地方出现的政策衔接不紧密、工作流程不严密问题,引起了各地的高度重视。
为着力破解这一系列难题,长治市大力推动工作创新,由市交通运输部门牵头,在潞州区所辖11家出租车运营公司中发起倡议成立“点点车队”,专门用于“点对点”闭环转运工作。多辆“点点车队”所属车辆统一由市“点对点”转运专班指挥调度,不但实现了对驾驶人员、车辆的精准管理,通过培训、考核,还有效提高了“点点车队”的服务水平。同时,转运专班还对“点点车队”所属司机赋予负责转运过程中对转运人员的管理、转运终端负责与转运人员所属社区(村)网格员交接等系列职责,使其成为闭环转运中的一支有生力量。
“无论是出租车,还是公交车、客运班车,都有管理主体,从业司机都受过良好的职业培训,服务态度、执行能力都能得到有效保证。这就有效避免了社会车辆从事闭环转运工作带来的管理难题。”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王德强说。
与此同时,针对复工复产、节日人流高峰等实际情况,长治市还统筹公交、客运等运输力量,在市公交集团、一运公司抽调40辆定制班车、20辆定制公交车进一步增强了闭环转运力量,服务范围覆盖高铁长治东站、王村机场、市客运中心等入长通道,实现了在闭环转运中的精准管理、优质服务、无缝对接。
自4月初试运行始,至7月初,长治市通过高铁长治东站、王村机场、市客运中心入长返长人员共25.6万余人次,“点点车队”共闭环转运管控人员4万余人次,调度“点对点”出租车2万余辆次、定制班线(公交)车余辆次,累计投入人员余人,消杀3.4万余车次,回访乘客余人次,实现了零风险、零感染、零扩散。而在“点点车队”高效运转的背后,则是一支组织严密、配合协同、甘于奉献的治理力量。
全流程精准管理
夯实“闭环运行”之基
早7时49分,G次列车缓缓驶入高铁长治东站。
与此同时,位于高铁长治东站地下一层的转运专班指挥室内,也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最多的时候,我们一天要迎接入长返长人员多名,涉及的管控人员近人。工作人员需要在十几分钟内精确无误地分流到各县区对接点,包括联系县区工作人员、‘点点车队’司机、转运终端负责人,工作强度难以想象。”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申旭雅已连续在高铁长治东站坚守了三个月,谈起工作,脸上的疲态一扫而空。
对于闭环转运工作来说,组织运输力量只是基础,如何确保其发挥作用才是关键。做好这一切,科学的调度运行至关重要。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长治市转运专班在组建“点点车队”的同时,将工作专班划分为办公室、车辆消杀组、调度组、现场组、轨迹查询组、补贴发放组、非法营运整治组、回访组8个组,形成了分工合作、各负其责的闭环管理体系。
50岁的韩晓峰是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的一名普通队员,如今在高铁长治东站转运专班担任联络员也已两个多月。他穿梭在各个工作组之间,忙着协调处理各种问题,每次当班工作时长都在16小时以上。
“联络员就是这个职责,必须第一时间处理好各个点位的任何问题。在这里,60多名工作人员,人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出不得一点问题。”韩晓峰说得没错,各尽其责是确保转运专班高效运转的基础。
转运专班办公室的工作强度有多大?从一张责任清单上可以找到答案:负责信息汇总和上报;文件资料回收、整理、存档;内外协调;到岗人员签到考勤;交接办手续监督管理;“点点车队”标志发放和汇总;物资物品领用、回收;场地卫生管理;伙食管理;组织协调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负责出租车和办公场地的消杀。
“我们调度组分为两组工作,一组在出站口负责与潞州区的转运力量进行对接,另一组与其余11个县区进行对接。主要任务是与潞州区协调人员进行对接,获取入长返长人员信息,同时对人员信息进行分类统计,通知其他县区驻站人员做好相应准备。还要在出站口现场协调具体交接事项,向现场组及时推送相关信息。”高铁长治东站转运专班调度一组负责人焦晓波说。
现场组是与“点点车队”接触最多的一个组别,他们不但要负责隔离通道中旅客的排队秩序,还负责填写完善“点点车队”转运三联单,给驾驶员发放防护物品,同时负责乘客乘车秩序、提醒乘客扫码和有